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
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
知》(国办发〔2002〕35号)转发给你们,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
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认真抓好我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的试点工作。根据《广东省深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粤办发〔2001〕9号)的要求,我省已
于2001年12月确定在29个事业单位开展全面推行聘用制的试点工作,由
省人事厅负责试点方案的核准和具体业务的指导与协调。省人事厅和各承担试点
任务的市及省直部门要按有关要求,继续抓好试点工作,力争2003年上半年
圆满完成试点任务。目前未列为省试点的市及省直部门,也要按照深入推进事业
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充分做好推行聘用制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展机构改革
的省府直属事业单位和省府直属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可以结合机构改革的实际,
适时提出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方案,经主管部门同意并报省人事厅核准后组织实
施。全省试点工作结束后,由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我省事业单位全面建立
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
二、积极稳妥地推行公开招聘制度。从2002年起,我省事业单位凡出现
空缺岗位, 除涉密岗位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人员的以外, 都要按照国办发
〔2002〕35号文的要求逐步实行公开招聘,并按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
三、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各级领导要切实关心、支持建立
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工作。尚未建立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地级以上市,在
2002年12月底前,要按有关规定完成机构的设立工作,落实人员编制,并
加强规范管理。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九月三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
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2〕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
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是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建立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重要措施,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和“人才强国”战略,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经济
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
强领导,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注意试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不断总结经验,确保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的顺利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二年七月六日
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
人 事 部
(二○○二年七月三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迫切要求转换
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
制度,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事业单位活
力的重要措施。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简称人员聘用工作),保护单
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提出如
下意见:
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
事业单位与职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意见的要求,在平等自愿、
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
权利和义务。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
辞聘等制度。通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
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建立和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要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
则;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平
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
线,保证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
人事管理的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以外,都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对事业单位领
导人员的任用,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可以采用招聘或者任命等
形式。使用事业单位编制的社会团体录用专职工作人员,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
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外,也要参照本意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
二、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
为了规范用人行为,防止用人上的随意性和不正之风,事业单位凡出现空缺
岗位,除涉密岗位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人员的以外,都要试行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任务,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
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岗位的工资待遇;按照岗位的职责和聘用条件,通过公
开招聘、考试或者考核的方法择优聘用工作人员。受聘人员应当具有履行岗位职
责的能力,能够坚持正常工作;应聘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岗位的,必须持有相应的
执业资格证书。
为了保证人员聘用工作的顺利平稳进行,聘用人员应当优先从本单位现有人
员中选聘;面向社会招聘的,同等条件下本单位的应聘人员优先。机构编制部门
核定人员编制的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不得突破核定的编制数额。
三、严格人员聘用的程序
为了保证人员聘用工作公平、公正,提高工作效率,聘用单位要成立与人员
聘用工作相适应的聘用工作组织,严格人员聘用程序。聘用工作组织由本单位人
事部门负责人、纪律检查部门负责人和工会代表组成,根据需要也可以聘请有关
专家参加。人员的聘用、考核、续聘、解聘等事项由聘用工作组织提出意见,报
本单位负责人员集体决定。
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是:
(一)公布空缺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事项;
(二)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三)聘用工作组织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四)聘用工作组织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根据结果择
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五)聘用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
(六)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聘用合同期满,岗位需要、本人愿意、考核合格的,可以续签聘用合同。
人员聘用实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员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
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该单位负责人
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的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
系的岗位工作。聘用工作组织成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遇有与自己有上述亲
属关系的,也应当回避。
四、规范聘用合同的内容
聘用合同由聘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人与受聘人员以书面形式订
立。聘用合同必须具备下列条款:
(一)聘用合同期限;
(二)岗位及其职责要求;
(三)岗位纪律;
(四)岗位工作条件;
(五)工资待遇;
(六)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和继续教育、
知识产权保护、解聘提前通知时限等条款。
聘用合同分为短期、中长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对流动性强、
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3年以下的短期合同;岗位或者职业需要、期限相对
较长的合同为中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合
同期限。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应聘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年限。聘用
单位与受聘人员经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上述任何一种期限的合同。对在本单位工
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
不足10年的人员,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
至该人员退休的合同。
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
个月;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
毕业生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订立聘用合同时,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抵押金、抵押物
或者其他财物。
五、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
聘用单位对受聘人员的工作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必要时,还可以增加聘期考
核。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
作实绩与考核工作态度相统一的方法。考核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符合。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聘用工作组织在群众评
议意见和受聘人员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考核等次意见,报聘用单位负责人员集
体决定。
考核结果是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受聘人员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
核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
训后调整岗位。岗位变化后,应当相应改变该受聘人员的岗位工资待遇,并对其
聘用合同作相应变更。受聘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同意变更的,聘用单位有权单方面
解除聘用合同。
六、规范解聘辞聘制度
聘用单位、受聘人员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
(二)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
(三)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
严重后果的;
(四)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对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聘
用单位也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应当
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拟被解聘的受聘人员:
(一)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
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的;
(二)受聘人员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
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一)受聘人员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三)因工负伤,治疗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4级丧失劳动
能力的;
(四)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五)受聘人员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六)属于国家规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
(三)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
(四)依法服兵役的。
除上述情形外,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受
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
仍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即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受聘人员经聘用单位出资培训后解除聘用合同,对培训费用的补偿在聘用合
同中有约定的,按照合同的约定补偿。受聘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后违反规定使用或
者允许他人使用原所在聘用单位的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涉密岗位受聘人员的解聘或者工作调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涉密人员管理的规定。
有下列解除聘用合同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应当根据被解聘人员在本单位的
实际工作年限向其支付经济补偿:
(一)聘用单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同意解除的;
(二)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
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三)受聘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
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聘用
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经济补偿以被解聘人员在该聘用单位每工作1年,支付其本人1个月的上年
月平均工资为标准;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当地月平均
工资的3倍计算。聘用单位分立、合并、撤销的,应当妥善安置人员;不能安置
受聘人员到相应单位就业而解除聘用合同的,应当按照上述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受聘人员与所在聘用单位的聘用关系解除后,聘用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及时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七、认真做好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
为了保障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聘用合同订立后,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双方
都应当严格遵守、全面履行合同的约定。受聘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聘用单位
的规章制度,认真负责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聘用单位应当保障受聘人员的工作
条件,保障受聘人员享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应当享受的待遇。
为妥善处理人员聘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聘用单位
和受聘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及时公
正合理地处理、裁决人员聘用中的争议问题。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在公开招聘、
聘用程序、聘用合同期限、定期或者聘期考核、解聘辞聘、未聘安置等问题上发
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当地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结果对争议双方
具有约束力。
八、积极稳妥地做好未聘人员安置工作
事业单位未聘人员的安置和管理,是人员聘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政策性强,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将未聘人员尽量安置在本单位或者当地本行业、本系统内,
同时要探索多种安置办法。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跨行业、跨系统调剂安置。
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为未聘人员创办经济实体或者进入企业
提供优惠条件,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中小企业,使他们在新的领
域发挥作用、施展才干。
九、加强对人员聘用工作的组织领导
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涉及广大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情况复杂,
在工作中,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原则,防止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等
行为的发生,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各级人事部门要加强指导协
调和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做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
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
要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考虑
群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周密部署、缜密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做到工作不断档,国有资产
不流失;另一方面,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事业单位广大职工支
持并积极参与这项改革,保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顺利实施,更好地为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