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府办〔2002〕45号
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几项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几项工作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二年六月十日
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几项工作的意见
省农业厅
(二〇〇二年四月十一日)
根据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关于我省当前农村农业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现就农民增收、加大扶贫力度、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应对等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继续下大力气,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农业农村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全省农民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初步扭转了近几年增长逐渐减缓的趋势。但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如农民经营效益难提高、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难、农民负担较重影响农民增收等尚未消除,增收难的形势依然严峻。
为此,我们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结构调整要立足我省的资源优势,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我省人多地少,农业的优势主要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畜禽、花卉、蔬菜、南亚热带水果等。要充分利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确保全省3000万亩基本农田和175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具有广东特色和高效益的南亚热带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园艺作物;畜牧业要在稳定生猪、肉鸡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销对路、效益好的畜禽,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开发潜力大的牛、羊、兔、鹅等草食动物;进一步推进海洋综合开发,逐步建成以发达养殖业、健康捕捞业、先进加工业、活跃流通业和繁荣休闲渔业为主体的现代化渔业产业体系;林业要重点抓好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沿海防护林系、农田林网和城市园林建设,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加快南药和竹业发展。调整优化乡镇企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调整区域布局。要把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农业作为优化区域布局的重点来抓,形成规模,创出名牌。珠江三角洲和大中城市郊区重点发展城郊外向型农业,确保大中城市食品供应及出口创汇;粤西重点发展优质南亚热带水果和北运蔬菜;粤东重点发展沙田柚、龙眼、名茶等;粤北发展反季节蔬菜、优质杂果、茶叶、药材、烟叶等。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创农产品名优品牌。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按照省委八届七次会议的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从整体上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继续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省级重点培育100家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市级重点培育一批中等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县级重点培育小龙头和其它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完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使龙头企业成为新型的市场主体。二是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使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三是加快农业经营体制、运行机制和农业科技体制创新。要加快建立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产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是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重点培育一批有市场、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连结农户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建设好农产品主产地和主销地的中心批发市场,培育若干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辐射面广、设施完善、功能较多和管理规范的中高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建设好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省现有的14家全国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发展一批规范性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继续发展和完善城乡集贸市场、超市、连锁等农产品零售市场,形成开放、高效、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高度重视市场调研,把握新的消费趋势,在稳定巩固本地、本省农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省外市场和国外市场。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组织要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方式,在创名牌、建网络、发展连锁经营、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各级政府应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和帮助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民流通大户开展跨地、跨国经营,扩展广东农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发展乡镇企业和组织农村劳务输出,是当前和今后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乡镇企业要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大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促进有效增长。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次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农村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加快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建设,为劳务输出搞好技能培训。加强劳务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以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尤其是异地转移过程中的盲目性。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东西两翼和山区农村劳务协作。
(五)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当前农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减负就是增收”。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继续落实好中央提出的村提留乡(镇)统筹费 (含农村教育费附加)“一定三年不变” 的政策和“八个禁止”的规定,加大涉农方面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的专项治理力度。
进一步完善乡统筹村提留预决算制度和农民负担审计制度,涉农经费公示制度。要坚决纠正没有政策法规依据、不按规定程序和标准的收费。对于那些不顾中央和省三令五申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水利、公路等大型工程的建设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务工增收的机会。要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和水资源不足等问题,继续抓好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和低产田改造。粤北山区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缺水地区田头蓄水工程建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用水,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复种指数,调整农业布局增加收入。雷州半岛要坚持“扩库硬渠上井群,改善生态调结构”的科学思路,加快改水治旱步伐,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七)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今年是实施《广东省农村“十五”扶贫开发纲要》的第二年,要以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条件、基本生活条件和基本发展环境为重点,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突出重点抓好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农户的脱贫工作。以各市县为主,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采取龙头企业带动、挂钩扶贫、对口帮扶、“千干扶千户”、培训实用技术、推进劳务输出等办法,实施“四个一”工程。二是发展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扶贫。今年要按省府颁发的《广东省重点发展100家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方案》落实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工作。引导省级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兴办生产基地和加工项目。三是积极稳妥开展贫困村脱贫奔康试点工作。拟在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5个贫困人口较多的县(市)选62个贫困村开展村级脱贫奔康试点工作。四是做好省直单位定点和沿海对口扶持工作,拓宽民间扶贫渠道。五是建立健全全省扶贫数字化管理系统。今年拟将扶贫数字化管理系统延伸到市县两级,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八)加强领导,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机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营销和加工、农业保险、农民技术培训等。要通过政府支农资金的引导,集中财力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尽快建立一个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机制,通过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明确和规范政府各级部门对农民增收的工作职责,增加投入,搞好服务,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认真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应对工作
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我省农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也给我省农业带来挑战,对此要有足够的估计,并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应对工作。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趋利避害,减少冲击,善用权利,扩大出口”的总思路和应对政策措施,认真抓好各项应对措施的贯彻落实工作。同时要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具体的对策,当前要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重点是加强对世贸组织农业条款的学习和研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并根据世贸组织相关的法律文本内容,抓紧制定和完善、调整我省的农业政策法规。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农业职能,要从追求农产品数量指标转向讲求农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指标,从单纯抓生产转向同时抓流通包括农产品出口经营方面上来。要进一步规范政府依法管理农业的行为,把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科技等重要的产业环节,统一协调好。建立和完善国家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海外农产品市场的研究,及时提供有关国外农业政策、农业发展动态、农产品贸易政策和信息。
(二)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我国入世给农业带来的发展机遇,面向国外市场,从培育优势产品入手,扬长避短,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使农业生产布局不断得到优化。根据有所侧重、扶优扶强的思想,研究我省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选准主攻方向,实施品牌战略。
要继续发挥我省资源、地缘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来我省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并利用外商的渠道促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农产品出口,特别要促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出口。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交流与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部门联合起来到国外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直接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推进我省外向型创汇农业更快发展。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含量的竞争,对此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加大工作力度,增加科研推广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才能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 抓好农业科研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重点抓好“丰收计划”、“跨越计划”、“948”等科研成果转化,抓好省制定的《广东省“十五”农业技术推广重点项目》的实施,大力抓好良种良法的引进、消化、培育和推广,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支持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开展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同时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和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2. 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体制创新。要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所为骨干,以农业院校为依托,有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技术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的,适应市场要求的新型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认真组织实施省人大九届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议案》,建立完善19个省市级、50个市(县)级、100个乡镇级的品种引进改良中心;同时支持16个区域性农业试验中心的建设,以此构建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坚力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3.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 夯实科技兴农的基础。 按省人大《关于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议案》要求,通过自学考试和开展“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形式对农业进行技术培训及宣传新良种、新技术。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新品种、新技术更易为农民接受。
4.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检查督办制,依法加强对农产品有害有毒物质残留的查处,重点解决“瘦肉精”违禁药物和高毒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问题。“十五”期间要在抓好12个部级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在各地级市建立区域性农业检测中心,以解决我省农业质量检测体系薄弱的状况。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试点,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形成规模效益,提高我省农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