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07-00498 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通知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07-02-28
名称: 转发省信息产业厅省经贸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见的通知
文号: 粤府办〔2007〕17号 发布日期: 2007-02-2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转发省信息产业厅省经贸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7-02-28  浏览次数:-
粤府办〔2007〕17号

━━━━━━━━━━━━━━━━━━━━━━━━━━━


转发省信息产业厅省经贸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

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见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信息产业厅、经贸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信息产业厅、经贸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省信息产业厅 省经贸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

  

  为贯彻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落实《关于2006年至2010年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06〕10号)和2005年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部署,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根据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制定的重要战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我国现有人口、资源、环境条件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省经济发展已迈上一个历史性的新台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面临着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的转变。企业信息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推动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以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协调、引导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推进广东省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广东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创新、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信息化在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明显作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步伐加快,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化有效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企业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明显促进作用。具体目标:

  ——中小型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4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100%,重点开展流通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传统产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60%,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信息化产品。

  ——规模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率达到100%,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应用率达到50%,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70%,中小型企业实现财务、物料和营销管理信息化的比率达到50%。

  ——重点耗能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产业集群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的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比例达到50%以上。

  三、主要内容

  (一)以信息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

  提升企业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运用,带动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加工、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企业间协作方式的创新。加强重点产业的信息化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重大信息技术开发,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二)以信息化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以信息化推进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促进绿色企业发展。支持企业通过应用信息化和智能化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资消耗和环境污染,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节能降耗产品,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资源整合、协同生产和虚拟制造。加强重点耗能行业和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三)以信息化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汽车制造、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等九大支柱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商贸流通业的信息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产业转移与整合,促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创新中的应用。

  以信息技术促进企业产品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电子设备)、家电、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产品设计信息化,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新产品开发技术(CAD/CAM/CAE/CAPP/PLM等)应用,实现企业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建立企业产品设计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相互融合,以信息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立足产品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提升产品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和鼓励企业制订行业产品信息技术标准。加强公共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和企业信息技术中心的建设,鼓励信息技术应用研发机构进入企业。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产品。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发展企业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作用。

  重点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实现广东省工业适度重型化,促进传统粗放型重化工业向集约型重化工业转变。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实现制造装备数字化和生产经营过程信息化,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传统产业从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加快信息技术在汽车、家电和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渗透,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积极发展电子器件生产设备等高技术装备和数控系统、精密测试仪器等基础装备,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产业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建立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产品为主的通信设备和以数字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制造业,推动微电子、软件、新型元器件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导产品,形成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新型显示器件产业群。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研发。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规划和引导珠江三角洲产业逐步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推动产业转移与整合。

  (三)推进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中的应用。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广条码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采集跟踪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推动物流、商贸等行业积极开展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商贸流通效率。建立广东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互通、数据共用、资源共享。在商业连锁企业中推广连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统一的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财务管理,实现连锁业的经营和管理一体化,提高连锁销售的规模和服务水平。鼓励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建立数据交换(EDI)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商业分析智能管理系统,推行网上数据传送,利用互联网与物流配送中心、上游供应商共享商品信息,实现业务协同,加快产业链延伸。加快推进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现网络化的信息采集和发布,大力推行电子结算、电子拍卖,重点依托流通龙头企业建立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商城,创新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批发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四)推进信息技术在绿色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在冶金、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中推广生产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重点在冶金、电力、石化、建材、造纸等高污染行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流程,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等信息系统,及时预测、发现和排除环境保护设备及重大污染物排放的隐患,确保环境保护设备的可靠运行,提高监督管理的分析与评估能力。

  (五)建设全省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我省企业的协同设计和产业升级,提高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我省制造业优势,构建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产业链,提供网上协同设计、整合工业设计资源、促进国际交流和设计培训服务的专有解决方案;建立标准设计图库,缩短设计时间;通过差异化设计,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价值;建立分时租赁系统,降低中小企业使用设计软件和仿真测试软件的成本。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间、企业与专业设计机构间、专业设计人员间形成经营、技术与工业设计相互协同机制,整合粤港澳乃至全球的工业设计资源、技术和人才,使我省企业拥有与国际大企业同样的发展空间,可以共享大企业所特有的人才和资源,使我省企业具有与全球同步的产品设计能力和现代的合作交流手段。

  (六)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平台。

  以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转移园区为主体,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整合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信息服务商、行业专家等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平台。采用专业化、网络化、平台化的开放服务方式,以点带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技术支持以及教育培训等服务。建设信息化创新服务中心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带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七)建设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充分发挥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供应链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的相关资源,实现企业与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产业带动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关联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以商贸流通业中有一定基础和经营规模的企业与连锁批发市场为重点,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应用。以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专业市场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开店、数字证书认证、在线支付和物流信息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八)建设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以数字证书认证、信息交换、公共数据库为基础,以电子口岸与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应用,整合海关、税务、工商、外经贸、检验检疫等部门信息资源,通过连接公路、铁路、港口、银行和制造商、供应商、货主、用户等物流信息系统,构建广东省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对进出口企业的服务,形成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有机结合,提高政府监管服务水平,推进货物通关便利化。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专业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业务协调,提高物流和供应链运营管理水平。

  (九)建立无线射频识别(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

  以推进RFID应用,提高广东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水平为重点,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建立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重点提供物流和通关应用的软硬件设备和业务应用系统的无线接口技术支持,以及数据格式转换服务等;建设RFID技术应用软硬件产品仿真测试系统,为设备生产商、软件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应用产品测试与认证;开发和集成可扩展且能够支持物流和通关相关业务应用的公共服务系统,实现RFID物流通关信息系统联通应用,为企业的RFID技术应用提供咨询、培训、规划、解决方案和管理维护等全程技术应用的支持服务。组织企业开展与RFID技术相关的标准研究和制订,推动RFID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我省RFID产业发展。

  (十)构建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建设和完善信息化系统的评测、认证、咨询、监理体系。通过行业协会密切配合,推进企业的信息化业务流程技术标准、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标准、产品编码和管理编码标准等各类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制订信息化系统实施建设和运行维护制度,逐步形成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政府引导,推进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互动,多渠道开展企业信息化技术人才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形成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合力。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工作内容,制定支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指导我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

  制订扶持、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落实国家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继续将企业信息化项目纳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重点,发挥省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共性技术应用平台和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将其列入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实施攻关。

  (三)加强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

  大力抓好企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组织实施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和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探索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模式。在冶金、电力、石化、建材、造纸等行业,开展以信息技术促进循环经济的试点。大力推进各类信息化服务示范平台建设。企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由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推进和实施。对成效显著、示范性强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由各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积极性,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大力扶持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发展,建立和完善包括信息化咨询、监理和人才培训等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省电子行业协会、物流协会、机械行业协会、连锁经营协会、食品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作用,带动各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发挥信息化专家在决策咨询和服务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五)加强宣传和培训。

  各级政府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大力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大力普及企业信息化知识,引导各行业企业转变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