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3年初,新一届省政府领导班子组成后科学而果断地作出了2003年重点抓好十件大事和十项工程的重大决策。从过去一年的督查情况看,尽管我省遇到了非典型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十件大事和十项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优异成绩,去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完成良好,为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十项工程进展顺利,形势喜人
2003年,十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完成投资705亿元,完成重点项目投资额为历年之最,有力地推动了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拉动和支撑2003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已建成投产25项,部分投产6项,不少项目创优秀、优良达标工程。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65公里(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00公里,位居全国第二),电力装机容量247万千瓦,500KV输变电容量450万千瓦,地下轨道交通通车里程18.1公里,乙烯生产能力5万吨/年,城市供水能力186万立方米/日,火电厂脱硫96万千瓦。年初确定的125个新开工子项目,已开工建设119项,占项目总数的95.2%;除此,各有关单位还积极创造条件,提前开工建设了4项预备项目,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
(一)公路港口工程。已建成投产8项。建成投产项目包括京珠高速公路小塘至甘塘段、京珠高速公路甘塘至广州段、同三线开平至阳江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二期、汕梅高速公路梅南—北斗—新亨段、揭阳至普宁高速公路、盐坝高速公路B段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65公里,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00公里。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于200 3年10月28日顺利校飞,预计2004年中转场投运。
(二)电力工程。已建成投产2项,部分投产4项。深圳妈湾电厂5、6号机、岭澳核电站2号机已建成投产,广东电网工程(包括贵广交流、惠汕500 KV二回路、曲北二回路等)、台山电厂一期1、2号机、粤连电厂二期、韶关坪石B电厂三期等4个项目部分投产。
(三)LNG工程。广东LNG站线工程及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城市燃气管网已全面开工建设。
(四)石化工程。广州石化20万吨乙烯扩建已建成投产,中海石化惠州乙烯项目进展迅速,投资完成量大。
(五)汽车工程。各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2004年将形成部分产能。
(六)快速交通工程。珠三角轨道交通项目已列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其中广佛轨道交通项目试验段已经开工。广州仑头至龙穴快速路等城市快速道路项目进展顺利。
(七)环保工程。已建成投产2项,部分投产1项。妈湾电厂5、6号机脱硫、恒运电厂6号机脱硫已建成投产,6个地方热电厂脱硫已部分投产。
(八)高技术工程。已建成投产10项。广东盈通网络投资有限公司电子数据交换服务项目、佛山汤姆逊彩色显像管扩建、广东粤安集团有限公司嵌入式核心模块及指纹认证终端系统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等10项高技术项目已顺利投产。
(九)水利工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已顺利投产,潮州供水枢纽、北江大堤达标加固等工程进展顺利。
(十)文化(社会事业)工程。省中医院扩建工程已顺利投产。广州大学城、高校扩招等项目进展顺利。
二、十件大事全面实施,成效显著
2003年,省政府各部门认真贯彻粤府办〔2003〕15号文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积极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全面实施十件大事,胜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年初所确定的工作目标。
(一)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进展较快。出台了《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装备工业增长迅速。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医药等九大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占全年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5.3%,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2.1,比上年提高11点。完成了工业九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软件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业不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增长32.7%。广东省工业开始由以轻型加工为主向轻重并举转变。
(二)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外贸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落实CEPA安排,积极推进粤港澳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世界产业和国际资本转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到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吸收外资增幅较大。全年全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5.8亿美元,增长18.8%。采取保老客户、保传统市场、保出口渠道、保重点产品、保出口大户等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2836.4亿美元,增长28.3%,其中出口1529. 4亿美元,增长29.1%,实现外贸顺差222.4亿美元。一般贸易高速增长,加工贸易健康发展。大宗商品尤其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
私营企业出口潜力进一步释放,广东省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14776家,新增8759家,全年私营企业出口113亿美元,增长1.72倍。
(三)三项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健全了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成立了省国资委。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省属企业集团二次重组实施,实行对授权经营公司、二级公司和三级企业联动改革,发展龙头企业取得实效。一批国有劣势企业平稳退出市场,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步伐加快,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逐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协调推进“并镇、并村、并校、减人”等配套改革,全面清理整顿各项涉农收费,农民负担减负率达83.7%。省安排12.2亿元作为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确保了镇级机构、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需要。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一个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有限型、责任型、服务型”政府初步成型。省政府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603项,行政效能得到提高,政务环境大大改善,机关作风有所转变。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取得新成果。政府采购实行了严格的招标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进展顺利。
(四)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在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上,优质稻和优质蔬菜、水果、南药、花卉、茶叶等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及商品林种植面积扩大。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提前实现了“十五”期间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突破1000家,省级龙头企业突破100家的目标,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占广东省农户的29%,户均年增收2 000多元。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绿色食品认证制度得到加强,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五)国内市场得到拓展,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与兄弟省市的经贸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共识初步形成。举办了广东—湖北经贸合作洽谈会,组团参加了青海、广西举办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在四川举办的西部国际博览会,促成与外省企业签订合作项目498个,总金额为233亿元。
名牌带动战略成效明显,广货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稳步提高,广东省有58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7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适时开展区域性专项整治。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和大规模走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药品食品监督工作得到加强,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好转。成功化解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金融风险。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增强。
(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建立了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全年广东省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6.6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4万人。200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就业局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险制度更加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广东省参加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146万、954万、877万和1120万。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步伐加快。调整和提高了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基本解决了农垦系统、华侨农场和科研转制单位参加地方养老保险等难点问题。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水平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力度加大。
(七)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实力不断壮大。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出台了12个配套文件。表彰了一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成立了省中小企业局和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服务。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扶持中小企业。广东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由上年的175.3万户和25.86万户增加至185.5万户和32.3万户,增长5.8%和24.9%。一批民营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注册资金在10 00万元以上的6871户,其中亿元以上的154户。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生力军。2003年,民营科技企业达592 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280家。
(八)城镇化进程加快,珠江三角洲整体实力增强。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对广东省273个中心镇发展给予政策扶持。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批中心镇逐步发展成设施配套、具有较强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农村区域中心。广东省乡镇撤并17%。广州、深圳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专题规划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九)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逐步实现大众化。2003年研究生招生1. 1万人,比2002年增长30%;本专科招生22.6万人,比2002年增长28.4%,本专科在校生达58.8万人,比2002年增长25.7%;成人高校招生22.4万人,比2002年增长4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5%。普通高中、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发展加快,社会力量办学规模扩大。高等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省安排专款6亿元,用于省属高校基建贷款财政贴息,广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
(十)文化大省建设全面启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制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配套经济政策》。
实施《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组建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投入大幅增加,文化设施进一步改善。
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得到加强。一批优秀作品如《等郎妹》、《驼哥的旗》、《风雨红棉》等获全国奖项。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项名列全国第一。广泛开展“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大讨论。以“立志、立德、立规、立业”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要内容的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示范工程加快推进。
三、加快推进十件大事和十项工程(下简称“双十工作”)的经验、做法
(一)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抓实干,为推动“双十工作”的顺利实施作出表率。省政府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双十工作”,把“双十工作”作为提高广东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来抓,黄华华省长,钟阳胜、汤炳权常务副省长及其他副省长经常过问“双十工作”的进展情况,多次在有关“双十工作”的调研报告和情况反映上作重要批示,亲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亲临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视察和指导。省政府先后指定了鸿忠同志和阳胜同志专门分管广东省重点项目工作,加强对十项工程建设的组织和实施。省政府还定期召开“双十工作”的通报会,不断深入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果断措施,积极推进“双十工作”。
(二)主办单位积极主动,齐抓共管,切实有效地组织了“双十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地、各部门把“双十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本地区、本单位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各个环节的领导和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省经贸委、文化厅、信息产业厅、教育厅、工商局等单位认真按照十件大事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通过对本单位承办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指定专人负责落实,使每项工作都有分工责任人,层层抓落实,力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确保“双十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在去年初我省遭遇非典型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省外经贸厅、劳动保障厅等单位积极应对,措施有力,使疫情对“双十工作”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省建设厅、编办等单位积极开展各种专题调研活动,调研成果及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得到了张德江书记和黄华华省长充分肯定。为了更好支持省重点项目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建立了重点项目联合协调机制,对辖区内重点项目定期进行联合协调,减少了部门间的扯皮问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如台山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台山市筹建电厂协调办公室,指定一名常务副市长具体负责协调处理国华台山电厂的征地拆迁和用水用电问题,妥善处理好电厂建设与地方建设的关系。
(三)审批部门认真负责,各种措施特殊、灵活,为“双十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保证“双十工作”的实施,省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主动推进各项工作进度,尤其是对于工作任务中的难点,更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加以解决。省发展改革委为确保省政府重点工程按质如期完成,采取了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了省审批权限内的项目审批进度,加快批准了一批教育、文化和环保等方面的重大项目。省监察厅充分重视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时效问题,对广东省部分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电网子项目,根据省广电集团专业技术力量较强的实际情况,同意由项目单位自主招标,有效加快了招标投标工作进展,保证了这批项目如期按省政府确定目标投产。省财政厅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拨付及时。省交通厅、水利厅等部门认真做好控制性工点提前开工的审批工作,对一些重点项目,在深入论证、确保方案科学的前提下,提供各种方便,保证项目提前开展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省环保局针对一些项目建设滞后的情况,自觉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成效明显。
(四)项目建设单位艰苦努力,锐意创新,保证了重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在“双十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单位的广大建设者充分总结国内外建设项目的经验教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重大项目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造了许多项管理的新模式和经验。东改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些交通项目通过提前支付征地拆迁费用,妥善安排征地拆迁问题,业主委托地方提前清表、修便道等有效措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创造了便利条件。揭普高速公路创造的“同步预防”经验得到省检察院高度评价,现已在广东省53个重点工程项目中推行。还有一些项目合理制定实施计划,适当加大施工投入,通过倒排工作控制点、关键点等措施,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缩短了施工时间。
(五)督促检查工作到位,为确保“双十工作”的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及时跟踪和掌握好“双十工作”的动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陈坚同志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在省府办公厅抽调精干人员专门负责“双十工作”的督办工作。在各级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督办工作对“双十工作”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便于省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双十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通过督办工作查找问题,适时为“双十工作”的顺利开展排忧解难。
如广惠高速公路博罗段2003年仍有农民因征地补偿问题上路阻工,影响工程的进展,也对2003年底前能否实现通车造成影响。省领导在督办签报中了解这一情况后作了批示,要求惠州市政府认真协调解决,确保广惠高速公路200 3年底通车。在惠州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后期广惠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度加快,并于2003年12月28日顺利通车。三是紧紧抓住省领导高度关注的重点项目,重点跟踪督办。如省领导要求把2004年通地级市的高速公路作为督办的重中之重,为此,省府办公厅加强了与省交通厅的联系、沟通,跟踪了解有关情况,并实地察看广惠、惠河二期、揭普、汕梅、广梧等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又如省领导关注的广州大学城建设,省府办公厅除指定专人与大学城指挥部办公室固定联系外,还多次到现场督办,针对大学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督办意见,供省领导决定。
(六)宣传工作得到加强,为开展“双十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加深社会各界对省委、省政府增创新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战略措施的了解,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双十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双十工作”向纵深发展,省直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材料,配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广东电台、南方网等媒体单位对“双十工作”的情况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的意见
过去一年,“双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个别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影响重点项目的实施,尚有6个子项目未能按原计划在2 003年内动工;一些重点工程存在征地拆迁难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进展;一些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到位等,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保持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并认真抓紧抓好省政府今年确定的重点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2004年省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粤府〔2004〕12号)的精神,认真制订本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及采取的工作措施,坚持每季度向省府办公厅报送工作进展情况。省府办公厅要继续加强对省政府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省政府的政令畅通。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二月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