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府办〔2005〕30号
印发广东省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广东省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农业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五年四月四日
广东省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控制红火蚁危害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在发生红火蚁危害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应急防控措施,保障我省农业生产、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以及农业部《关于印发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红火蚁危害情况的确认、报告与分级
(一)确认
疑似红火蚁发生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在24小时内将采集到的蚂蚁标本送到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指定的专门科研机构鉴定。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根据专家鉴定报告进行确认。
(二)报告
确认本地区发生红火蚁后,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对本地区进行普查,及时查清发生和分布情况。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内将红火蚁发生情况上报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同时抄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三)红火蚁危害程度分级
三级危害: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
二级危害:在1个地级市辖的2个或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红火蚁危害;或者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程度严重的。
一级危害:2个或2个以上地级市发生红火蚁危害;在1个地级市辖的2个或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红火蚁危害严重的。
出现以上一至三级程度危害时,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响应
各级人民政府按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属地实施的原则,根据省植物检疫机构的确认、红火蚁危害范围及程度,三级危害启动三级响应,二级危害启动二级响应,一级危害启动一级响应。
(一)三级响应
县级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乡镇政府及县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级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并组织查清全市红火蚁发生情况;市级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和县级人民政府的请求,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发生红火蚁地区给予紧急援助支持。
(二)二级响应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本市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市级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并组织查清本省红火蚁发生情况;省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和市级人民政府的请求,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发生红火蚁地区给予紧急援助支持。
(三)一级响应
省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市人民政府及省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省人民政府报告国务院;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全省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省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省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红火蚁发生地给予紧急支持,必要时,请求国务院给予相应援助。
三、部门职责
各级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红火蚁防控的指挥、协调工作,并负责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红火蚁监测调查、防控和及时报告、通报等工作;卫生部门负责红火蚁伤人防治工作;宣传部门负责引导传媒正确宣传报道红火蚁有关情况;财政部门及时安排拨付红火蚁防控应急经费;科技部门组织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经贸部门组织防控物资生产供应,以及红火蚁对贸易和投资环境影响的应对工作;林业部门负责林地和木本植物的红火蚁调查及防控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防止红火蚁的传入和传出;发展改革、建设、交通、环保、旅游、水利、民航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四、红火蚁发生点、发生区和监测区的划定
发生点:蚁巢外缘周围100米以内的范围划定为一个发生点(两个蚁巢距离在400米以内为同一发生点);划定发生点若遇河流和公路,应以河流和公路为界,其他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发生区:发生点所在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区域划定为发生区范围;发生点跨越多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的,将所有跨越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划为同一发生区。
监测区:发生区外围8000米的范围划定为监测区;在划定边界时若遇到水面宽度大于8000米的湖泊和水库,以湖泊或水库的内缘为界。
五、封锁控制和扑灭
红火蚁发生区所在地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发生区内的蚁巢和红火蚁活动区域设置醒目的标志和界线,并采取措施进行封锁控制和扑灭。
(一)封锁控制
对红火蚁发生区内机场、码头、车站、停车场、主要交通干线两旁区域、有外运产品的生产单位以及物流集散地,有关部门要进行全面调查,货主单位和货运企业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红火蚁的防控工作。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派人参加当地的木材检查站,红火蚁危害情况特别严重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在发生区周边主要交通要道设立临时植物检疫检查站,对外运的种子(苗)、花卉、盆景、草皮等植物产品和介质以及废旧物品进行检疫,禁止红火蚁发生区内土壤、垃圾、建筑余泥、堆肥外运,防止红火蚁随水流传播。
(二)防治与扑灭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红火蚁发生区的垃圾及其他红火蚁滋生地,保持环境整洁。
经常性开展扑杀红火蚁行动,采用二阶段防治法铲除红火蚁蚁巢,即先投放诱饵剂毒杀,再挖巢喷药或用药灌巢,直至扑灭红火蚁。
六、防范叮蛰与伤人治疗处理
要提醒群众不到发生红火蚁的地方活动,防止红火蚁叮蜇伤人。需在发生红火蚁区域劳动作业的,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与红火蚁接触,被红火蚁叮蜇后,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
七、调查和监测
红火蚁发生区及周边地区的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区的调查和监测,做好监测结果记录,保存记录档案,定期汇总上报。其他地区要加强对来自红火蚁发生区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疫和监测,防止红火蚁传入。
八、宣传引导
各级宣传部门要积极引导媒体正确报道红火蚁发生及控制情况。有关新闻和消息,应通过政府部门正常渠道获取,防止炒作,避免失实报道引起社会不安。在红火蚁发生区,要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重点宣传注意事项、防范知识、防控技术和伤人防治方法。当媒体上出现不实报道或社会上流传谣言时,应立即正面澄清,加强舆论引导,减少负面影响。
九、应急保障
(一)队伍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建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植物检疫人员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的红火蚁应急防控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应急防控队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应急预案的启动提供高素质的应急队伍保障,成立灭蚁专业队;要充分发动群众,实施群防群控。
(二)物资保障
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红火蚁防控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物资供应,对红火蚁危害严重的地区,应该及时调拨救助物资,保障受灾农民生活和生产的稳定。
(三)经费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红火蚁应急防控工作。应急响应启动时,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提出经费使用计划,由同级财政部门核拨,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四)技术保障
科技部门要大力支持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为持续有效控制红火蚁提供技术支撑。在红火蚁发生地,有关部门要组织本地植物检疫技术骨干力量,加强对红火蚁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
十、应急解除
通过采取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达到防控效果后,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论证,防治效果达到标准的,由省有害生物防控领导小组批准,可解除应急。
经过连续9个月的监测仍未发现红火蚁,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确认扑灭红火蚁后,经红火蚁发生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逐级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解除红火蚁发生区,并报国家农业部备案,同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十一、附则
市、县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区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预案由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附件:1.红火蚁调查监测技术方案
2.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3.广东省红火蚁防控工作专家组成员名单
附件1:
红火蚁调查监测技术方案
一、鉴别特征
(一)形态特征
红火蚁小型工蚁(工蚁)体长2.5~4.0MM。头、胸、触角及各足均棕红色,腹部常棕褐色,腹节间色略淡,腹部第2、3节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
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的节间缝不明显;中、后胸背板的节间缝则明显,胸腹连接处有两个结节,第1结节呈扁锥状,第2结节呈圆锥状。腹部卵圆形,可见4节,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
大型工蚁(兵蚁)体长6~7MM。形态与小型工蚁相似,体桔红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颚发达,黑褐色,体表略有光泽,体毛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
(二)蚁巢特征
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的高10~30CM,直径30~50CM的蚁丘。新形成的蚁巢则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当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
(三)危害特征
红火蚁主要以螯针叮刺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动物、人体。人体被其叮蜇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8~24小时后叮蜇处化脓形成脓疱。
二、红火蚁发生分布调查与监测
(一)访问调查
向当地居民询问有关红火蚁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危害情况,分析红火蚁传播扩散情况及其来源。每个社区或行政村询问调查30人以上。对询问过程发现的红火蚁可疑存在地区,进行深入重点调查。
(二)实地调查
1.调查地域
重点调查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田埂、靠近水源的地方、堤坝、路边、村道、草坪、绿地以及房屋墙角、庭院附近的垃圾堆、公园、学校等场所。
2.调查方法
每行政村或社区每类型调查地块不少于10个,每点调查面积大于50M2,调查点要有代表性,覆盖整个村或社区。观察有无蚁丘或沙堆状的蚁巢,记录蚁丘或蚁巢的发生区域、发生范围、发生密度及其直径和高度,并拨开蚁巢表面,观察蚂蚁是否迅速出巢和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
(三)诱饵诱集监测
1.诱饵制作及用量
诱饵成分:花生油95%,白糖或蜜糖5%,如用白糖,将其熬成糖浆。将花生油和白糖或蜜糖按95∶5的比例加入碗碟中,搅拌混匀,放入浅碟中(可用一次性纸碟,直径约15CM),每碟约10G,制成诱饵。
2.诱饵投放
每个村庄或社区各类型地块诱饵放置点不少于5个。将诱饵放在蚂蚁适生区域的荫蔽处,最好放置在有蚂蚁活动的地方。注意使装有诱饵的浅碟边沿贴于地面,方便蚂蚁爬上。每点面积50M2以上,放5个诱碟,碟间距离5M以上,随机放置。
3.调查
每天观察1次,并更换诱饵,连续观察5天(雨天除外)。对诱集的蚂蚁进行形态观察是否为红棕色,如发现可疑蚂蚁则结合对周围蚁巢以及蚂蚁行为特征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如发现蚁巢即采集巢内蚂蚁样本。
三、样本采集与寄送
在调查中如发现可疑蚂蚁,将可疑蚂蚁用70%酒精浸泡或用农药杀死,标明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将每点采集的蚂蚁集中于一个标本瓶中,采集可疑蚂蚁标本数量50只以上。将样本派员送至省植物检疫站,要确保运送过程中样本的安全。
四、调查人员的要求
要求调查人员为专职植检员或经过培训的植保技术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红火蚁的形态学、生物学特性,结合行为特点、蚁丘特征、危害症状以及红火蚁的调查监测方法和手段等。
五、调查结果处理
调查监测中,一旦发现红火蚁,严格实行报告制度,必须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每15天逐级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有关调查监测情况。
附件2:
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一、封锁与检疫处理措施
(一)封锁与检疫
1.对经过红火蚁发生区的主要交通干线两旁50M内地区进行地毯式调查,彻底清除蚁巢,诱杀红火蚁,撒布石灰带(1M宽),并对路旁树木的树干用石灰水进行刷白处理(约高80CM)。
2.严格控制红火蚁发生区对外物流、防止红火蚁外传
(1)对发生区内的厂家、企业进行物流摸底调查,对有大宗货物要外运的单位由专人负责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同时对生产场地、货运地交通工具进行灭蚁处理,并在装车前实施检查,防止红火蚁随货物传出。
(2)对从发生区外运的物品、货柜、运输工具、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等进行严格检查,重点检查货物包装和内容物是否夹带红火蚁,运输工具、货柜等角落、底部是否藏蚁,发现红火蚁要及时处理,防止随货物外运。
(3)对发生区内的停车场进行清理和灭蚁处理,并设置药剂毒土隔离带(宽1.0M左右)。
(4)禁止发生区内垃圾废土、建筑余泥、堆肥的外运,对带土的苗木、花卉、盆景、草皮等进行严格检疫方可外运。
(5)加强对流经发生区的江河堤岸巡查,彻底铲除沿岸红火蚁巢穴,防止随水流传播。
(6)加强检疫、封锁、调查、监测、控制技术等培训工作,加大红火蚁控制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范意识,使群众自觉采取行动防止扩散。
(二)检疫处理药剂与使用方法
对从发生区调运出的货物、包装物、运输工具等感染红火蚁的,必须进行药剂处理。
对带土的苗木、花卉、盆景、草皮等可使用以下药剂进行处理:阿维菌素、氯氰菊酯、联苯菊酯、七氟菊酯、氟虫腈、毒死蜱等,采用喷雾、浸液或浇灌等方法。对交通工具、货柜等可采取喷施上述药剂或熏蒸的方法进行灭蚁消毒。药剂的使用浓度参照商品使用说明。
二、红火蚁扑灭措施
根据红火蚁发生和为害的特点,可采取环境治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除扑灭。
(一)清理环境、铲除红火蚁滋生地
1.住宅区
搞好室内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居室住房地面和墙脚处堆放的杂物或食物,清除垃圾和食物残渣,尽量减少红火蚁适宜生存和为害的环境。清理房屋附近的杂物,铲除杂草并疏导排水沟,在墙脚周围水沟边撒放石灰防蚁。
2.荒坡地
对于蚁巢密度较大、杂草丛生不易处理的荒坡地,可先施用除草剂,待杂草干枯后露出蚁丘,再采用药剂防治。蚁巢密度较小的荒坡地,查到蚁巢后,对蚁丘及其周围的杂草喷施除草剂,再采用药剂防治。
3.农田和旱作地
清除耕地周围的杂草、灌木和土杂肥,切断通向田地的蚁道。
4.园林绿化带
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垃圾,将树干和地面树根刷上石灰水防虫避蚁。
5.垃圾处理
彻底清理发生区内垃圾及垃圾回收点,采取农药处理或高温堆沤的方法就地处理垃圾,禁止外运,以防传播。注意不要在野外和住宅区随便抛弃和堆放垃圾废品。
(二)药剂防治
采用分步施药、最终扑灭的方式进行防治。首先在蚁丘附近红火蚁活动觅食区投放饵剂,经过2-4周后再对蚁巢进行灌药或药剂直接处理。防治后要进行持续监测,发现红火蚁再根据实际情况反复使用诱饵和药剂处理,直至9个月内不再发现红火蚁为止。
1.饵剂毒杀
蚁后的产卵量决定着蚁群的个体数量,而蚁后又往往栖于蚁巢的深处,靠工蚁饲喂预消化过的食物生存。由于这一特性,杀虫药剂一般难以杀死蚁后,导致防治困难。饵剂由缓效杀虫剂加食物引诱材料(如植物油)制成,它不会很快杀死觅食的工蚁。工蚁受油的吸引,找到饵剂后把它带回蚁巢,通过幼蚁的预消化后饲喂给蚁后和发育中的幼蚁,取食后的红火蚁最后都会中毒死亡,从而消灭整个蚁群。
用于制作饵剂的杀虫剂有:
药剂名称 有效成份含量 起效时间 备注
伏蚁腙 0.73—1% 2—4周起效 室内可用
蚁蝇醚 0.5% 6—8周起效
苯氧威 1.0% 6—8周起效
烯虫酯 0.5% 8—12周起效
阿维菌素 0.011% 6—8周起效 室内可用
氟虫腈 0.008% 2—4周起效
多杀菌素 0.015% 3天—8周起效
饵剂的配制方法:
可采用花生麸、饼干和面包碎末等为载体,将药剂溶于豆油等植物油中,与载体混合制成饵剂。
饵剂的施用方法:
可选择红火蚁活动觅食较多的地点大面积点状投放,也可用于单个蚁巢处理,投放量是每10平方米1—1.5克,一般在距蚁巢1.0—1.5米处作点状投放,尽量在土温20—30℃、工蚁出来觅食时使用,第一次投放后,间隔4—5周再投饵剂一次为宜。
注意事项:(1)不要破坏蚁丘和扰动蚁巢,防止红火蚁搬家、扩散;(2)使用新鲜饵剂;(3)切忌将饵剂混合其他物质;(4)不要在下雨天施药,应施用于干燥的地面,尽量避免阳光直射;(5)当日平均温度高于20℃时,饵剂作用效果较好;(6)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卫生灭虫等),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2.药剂处理蚁巢
建议使用药剂:毒死蜱(乐斯本)、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多杀菌素(菜喜)、氟虫腈(锐劲特)、甲萘威(西维因)、溴氰菊酯(敌杀死)等。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上药剂使用浓度按照商品的使用说明配制。灌巢:液剂或可湿性粉剂兑水,慢慢灌入蚁巢中,每巢用药液量一般10-15升,对较大的蚁巢适当增加药液量。
(1)在住宅区、公共场所建筑物、学校和工厂企业等地灭蚁,建议使用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和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施药扑灭方法可参照卫生害虫防治方法。在居屋宅内施药后,应打开窗户通风。在住宅区、公共场所、学校、工厂企业等地用药应避开人流高峰。
(2)市区园林绿化带灭蚁要注意尽量减少对行人的影响;在公园、广场和高尔夫球场等人流较密集的地方要使用较安全的药剂,在其他人流较少的地方也可使用锐劲特、吡虫啉等。施药区要注意人畜安全。
(3)水田、旱作地、果园和荒坡地。
建议使用上述药剂其中一种,要注意对蜜蜂的影响。
(4)河流、水库和鱼塘附近地区应注意安全用药,禁用阿维菌素、菊酯类、锐劲特等,防止污染水源,并避免对鱼、虾等造成杀伤。
三、防治效果检查与追踪监测
1.采用毒饵防治后,应在施药后2-4周后随机挖开数个蚁巢进行检查,如发现巢内仍有蚂蚁活动应进行药剂灌巢处理,也可再撒放饵剂继续毒杀,反复施药。
2.使用药剂处理2-4周后,在防治区域内选择多个监测点,注意要覆盖整个防治区。每点选择50平方米面积,随机设置5个诱捕器(可采用花生加糖浆)进行监测,每次连续诱捕3天,每月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