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04-00064 分类: 综合政务、通知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04-01-06
名称: 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省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
文号: 粤府办〔2004〕4号 发布日期: 2004-01-0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省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4-01-06  浏览次数:-


粤府办〔2004〕4号

━━━━━━━━━━━━━━━━━━━━━━━━━━━

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
推进省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意见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 进省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84号)(以下简称《通知》) 转发给你们,根据省人民政府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 一、进一步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贯 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相结合,把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与有关行政许可规定的 清理工作相衔接,严格按照《通知》和《转发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许可法〉的通知》(粤府〔2003〕93号)的要求,继续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工作。尤 其是行政审批项目仍较多的地区和部门,应根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要求,自觉地加大清理的力度,尚未开展此项改革的县(市、区),应根据本 《通知》精神,尽快开展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与改革工作。
 二、认真做好转移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衔接工作。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下放 的行政审批项目,机关之间相互转移行政审批项目,以及转移给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或中 介组织的事项的移交和接收工作,防止管理脱节;暂不具备移交条件的,可设立过渡期, 过渡期满即进行移交,防止出现拖延现象。对国务院部门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省各有关 部门要做好接收工作,并依法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三、继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各地、各部门在认真做好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的同时, 应重视行政审批制度的创新,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审批运行 机制和审批监督机制。在当前应结合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完善行政 审批的相关管理监督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创新行政审批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发展电 子政务,推行“网上审批”和“并联审批”。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的领导,搞好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 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我省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决定的监督检查;各级法制、监察 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具体监督检查工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一月六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推进省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

国办发〔2003〕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省级政府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省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三年九月十八日)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相继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取得了明显成效。省级政府是实施行政审批的重要机关,搞好省级政府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有利于国务院部门的改革与地方的改革相衔接,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 增强改革的整体效应,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 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现就进一步推进省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把握有关政策和要求,进一步对现行行政审批项目作出处理
  为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政策和要求是指导改革的基 本依据。各地要对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前一阶段改革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查找 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行政审批项目作出处理。要把握行政审批行为的本 质特征,准确界定行政审批项目,合理划分行政审批的类和项。
  (一)既要考虑审批项目的现行设定依据,又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行 政管理改革的新要求,处理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合法原则与合理原则的关系。 当审批项目符合合法原则而不符合合理原则时,也要相应作出处理。
  (二)既要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又要立足当前现实情况。对应当取消也能够 取消的审批项目,要坚决取消;对应当取消但一时条件不具备的审批项目,要依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处理。
  (三)既要加快改革进度,又要确保工作质量。要严格按照初核、协商、论 证、审定等步骤,规范审批项目审核和处理工作程序。要集中多方面的智慧和力 量,对审批项目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确保审批项目处理工作的质量。

  二、搞好工作衔接,确保国务院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决定的落实
  国务院部门要对本部门每一项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提出明确具体的上下衔 接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不同情况对有关审批项目作出相应处理。 要从审批部门、审批对象、审批依据、审批内容等方面,全面对照核对。审批项 目名称与国务院决定取消和调整的项目不完全一致,但审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 要作出相应处理;将多项审批合并为一项的,要对照国务院决定取消和调整的审 批项目目录,分解为具体事项,分别作出处理。
  (一)国务院决定取消的审批项目,国务院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不得 再行审批,国务院各部门不得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继续审批或变相审批。 如果省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也设定有相应审批项目,原则上要取消,个别因情况 特殊确需保留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制定 地方性法规或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予以设定,但地方性法规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不 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 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 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 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实行垂直管理的 事项,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政府规章都不得设定行政审批,已经设定的,要依 法取消。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并考虑现实情况, 对现由国务院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设定、由地方人民政府实施的行政审批,各地要 作如下处理:由国务院部门内设机构文件设定的行政审批,一律取消;由部门行 政规章和部门文件设定的行政审批,在与国务院部门协商一致后作出处理,并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结果统一报国务院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国务院决定改变管理方式的审批项目,各地要参照国务院部门的处理 办法,移交给相应的行业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暂不具备移交条件的,可设定过 渡期,过渡期内继续按原办法审批,过渡期结束即进行移交。国务院部门下放的 审批项目,省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做好接收工作。

  三、加强已取消和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
  对取消后还需通过其他方式监管的审批事项,要制订并落实后续监管的措施 和办法,防止管理脱节;对改变管理方式的审批事项,要做好向行业组织或社会 中介机构的移交工作。要进一步培育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指导并规范其行 为,加强管理和监督。对有额度和指标限制或公共资源配置、有限自然资源的开 发利用等事项,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运作,努力 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招标代理等市场中介机构,要做到与政 府主管部门机构分立、职能分离、人员分开、财务分账。认真落实经营性土地使 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和限制协议出让行为;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全面实行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制度;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严格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四、认真清理并依法妥善处理拟取消和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项目的设定 依据
  要根据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是否有直接、具体和明确的条款或表述,确定 行政审批项目设定的依据。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对某一事项只作了原则的管理 规定,但没有明示进行行政审批的,不得作为设定依据。要根据设定依据的效力 等级等情况分别对拟取消和改变管理方式的审批项目作出处理。
  (一)以地方性法规为设定依据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处理建议,按法定程序由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修改有关地方 性法规。
  (二)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文件为设定依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处理建议,按程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 委决定。
  (三)以政府规章为设定依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及时调整、 修订有关规章。
  (四)对没有合法依据但符合合理原则,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按法 定程序报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或政府决定。

  五、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要按照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 求,严格规范审批行为。要结合政务公开工作,健全审批公示制度,提高审批的 公开性和透明度。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审批项目 的名称、依据、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期限、收费标准、审批结果等都要向 社会公开。对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公众利益等重大审批事项,要积极推行社会听 证制度;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审批事项,要进行咨询论证。要按照便民、及 时、高效的原则,根据审批事项的性质、特点和内容,建立部门和部门内设机构 之间的协调机制,制定相应的审批操作规程,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改 进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对拟保留的审批项目要逐项进行研究,查找容易产 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通过实行审批机关层级监督及部门内外分权等制度,最大 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和审批随意性。要按照责权统一原则,建立和完 善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司法机关以及 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六、深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
  要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论研究,深入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特点和规 律,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要研究政府履行行政审批职能的方法和手段, 积极运用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发展电子政务,推行网上审批、窗口式办文。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将政策制定、 审查审批与监督检查、实施处罚等相对分开,不断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 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密切 相关,要注意将相关改革紧密结合、整体推进。要结合机构改革,通过部门职能 的调整和重新定位,理顺部门之间的审批职能;要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实行“ 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要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 革相结合,推动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探 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模式和途径;要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相结合,明确政府和其 他市场主体在投融资领域的责权利关系;要从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 入手,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综合行政执法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积 极探索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综合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树立大局观念,加强领导,积极 主动地做好工作。要充实和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搞好组 织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要加强督促检查。国务院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拟于2003年第四季度对省级人民政府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各地也要认真组织一次“回头看”,重点检查所属各 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是否彻底、审批项目的审核和处理是否科学合理、已调 整审批项目的后续工作是否到位、执行审批项目处理的决定是否严格规范等。要 严明纪律。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变相审批、违规审批的,以及借故推卸责任、 影响审批项目处理决定落实的,要坚决纠正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