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08-00053 分类: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8-01-17
名称: 2008年1月17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在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08-01-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08年1月17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在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08-01-17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8年1月17日在广东省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广东省省长 黄华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自2003年1月至本次大会届满。五年来,省政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广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及其历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的目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突出抓好“十件大事”、“十项工程”和“十项民心工程”,战胜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多次特大洪灾等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初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五”计划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良好。2007年,全省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五年奋斗目标和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2007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五年来,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方式加快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增长、高效益转变。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60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5%,2007年比上年增长14.5%,占全国比重由2002年的1/9提高至1/8,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后又超过台湾。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由2800亿元增加到77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201亿元增加到2785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分别增长21.4%和19.5%,2007年分别比上年增长34.7%和28.0%.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2.3%,保持在相对合理水平。消费与投资趋于协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98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80亿元,年均增长19.3%,保持投资增幅低于而经济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2002年的470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87万亿元,电子信息和家电产业升级加快。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39∶61,九大产业主导作用增强。以广州汽车为龙头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大石化产业和沿海石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轿车、炼油和乙烯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船舶、能源设备、数控机床等关键装备制造取得新突破。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专业镇和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由6344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物流、金融、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40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1/5强,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成效显著。农业增加值达到1746亿元,年均增长3.8%。

  ——自主创新成效突出。创新型广东建设进展良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45.8%提高到2007年的50%以上。与教育部、科技部共同推动产学研合作,2007年实施项目4100多项。与国家基金委共同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开展粤港联合招标,在高端家电、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继续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5年起跃居全国第一。名牌带动战略成果丰硕,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分别由35个、118个、27件增加到299个、665个、108件,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4个,均居全国前列。技术标准战略成效明显,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10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295项。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五年共安排重点项目292项,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197项,累计完成投资5835亿元,促进交通通信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能源电力保障能力大幅提高。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520公里,比2002年增加近1倍,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与陆路相连省区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全部打通,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4小时经济生活圈。开工建设武广客运专线广东段等10个铁路项目,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珠江三角洲千吨级骨干航道网加快建设,全省港口体系布局逐步完善。新增成品油运输管道1250公里。发电装机容量达5932万千瓦,比2002年净增2344万千瓦,完成电网投资907亿元。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增长迅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进展顺利。

  ——绿色广东建设成效明显。节能减排扎实推进,2006年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3.9%和41.1%,分别居全国第二低位和最低水平,2007年继续降低;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近两年持续下降。全省及珠三角环保规划全面实施,治污保洁和珠江综合整治工程有效推进,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预计分别达50%和60%。全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21个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江河和重要水库水质良好。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明显,五年平均每新增亿元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预计比上五年下降60%.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森林覆盖率达55.9%,城乡环境景观改善。韶关丹霞山和湛江湖光岩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粮食生产在连年受灾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首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改善。全面取消农业税,大力清理涉农收费,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投资和消费增幅呈现高于城镇的好势头。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山区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近年来67个县(市)和山区5市的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东西两翼发展提速。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成效显著,环珠三角产业转移带初步形成。珠三角产业优化升级,整体实力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