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06-00009 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通知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6-05-08
名称: 转发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办理情况报告决议的通知
文号: 粤府〔2006〕51号 发布日期: 2006-05-0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转发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办理情况报告决议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6-05-08  浏览次数:-




粤府〔2006〕51号

━━━━━━━━━━━━━━━━━━━━━━━━━━━




转发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

防灾减灾能力议案办理情况报告决议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的办理情况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五月八日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

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的办理

情况报告》的决议


(2006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的办理情况报告》。会议批准省人民政府的报告,同意如期结案。

  会议认为,2001年以来,省人民政府认真执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决议,认真组织实施议案的办理方案。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抓紧落实,在五年时间内,全省建立起较为先进的“两网一体系”,增强了广东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提高了气象服务社会公众的水平,基本达到了议案办理方案提出的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公众对气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省气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仍然存在气象防灾减灾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气象队伍的人才结构不合理,设备维持资金有缺口等问题。

  会议要求,议案结案以后,省人民政府应当进一步重视我省气象事业的发展,继续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要把发展气象事业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渠道,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继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并在实施我省“十一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的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重视此项工作,落实现有设备维持维护经费;继续加强气象队伍建设,加大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力度,加快在职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特别是基层台站一线专门人才的培养,逐步使我省气象队伍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年龄结构达到中国气象人才战略要求;不断提高气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使我省气象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争当全国气象事业的排头兵。




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

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议案》(第0001、0003、0017、0031、0036、0051、0057、0092、0095、0112、0128号),省政府于2001年开始组织实施。2005年3月,省政府组织省直有关单位,邀请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参加,分赴梅州、韶关、阳江等6个地级市,对议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2005年4月,省政府又组织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气象局等单位到中国气象局汇报议案办理情况和了解相关政策。省政府认为,5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监督下,在中国气象局的关心指导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全面完成了《议案办理方案报告》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建议如期结案。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完成议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5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实施工作,把议案工程项目建设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层层抓落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建设所在地的梅州、韶关、阳江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气象、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履行职责,推动议案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据统计,在“两网一体系”建设中,中国气象局、省和有关市县财政共投入资金20435.5万元,其中,中国气象局投入10796.7万元,省财政投入7500万元,有关市县财政投入2138.8万元。

  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议案办理方案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包括新建3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新建429个中尺度自动气象站,并将91个人工气象站改造成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其中,在梅州、韶关和阳江市新建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于2002年8月底前全部提前投入业务运行,与先期建成的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共同组成了我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雷达拼图基本覆盖全省陆地及南海北部海面;新建和改造的520个自动气象站,与原有的150个自动气象站共同构成了较高密度的地面站网;广州区域气象中心已按计划购置曙光3000计算机;升级了供省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服务的气象专用网、省级骨干网,完善了省—市气象通信宽带网(10兆VPN)和市—县宽带网(2兆SDH);省—市天气预报视频会商系统基本完成,核心计算机系统将于2005年底建成。中国气象局高度评价我省气象议案的办理工作,认为议案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广东气象的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广东气象事业的发展,为广东争当全国气象排头兵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议案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气象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实施议案,气象部门对常规气象灾害的监测从原来的3小时1次提高到1小时1次,雷达网的监测能力从原来的3小时1次提高到全天候不间断监测,基本实现了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天气预报从原来的48小时预报提高到72小时预报,全省晴雨预报、暴雨预报、台风预报准确率分别比议案实施前提高了6%、10%、11%。实现了对全省各地每日旱涝实时动态监测、珠江流域面雨量预报、寒冷灾害监测预测周报和地质灾害预警等。
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建立了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自动显示报警以及效益评估系统,在时效上做到了提前3-6小时发出预警信号。据统计,2001年至2005年8月,全省共发出台风预警信号1439次,暴雨预警信号3972次,寒冷预警信号2608次,高温预警信号493次。在今年6月的特大暴雨过程中,河源市气象局适时发布黑色暴雨预警信号,市区周边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根据预警信号发布指引相继停课。停课期间,部分学校受浸,全市共有四十多间校舍倒塌,无一人员伤亡。

  (二)增强了气象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和水平。

  议案的实施成果大大丰富了决策服务网、公众气象网、重大气象信息快报、气象短信以及广东农网的服务内容。特别是气象影视节目大量采用雷达、自动气象站探测资料,图文并茂,直观易懂。据统计,目前全省已有76套气象节目在68个频道播出,每天播出时间超过500分钟;“12121”气象咨询电话为群众适时掌握天气情况提供了方便,在今年6月袭击我省的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期间,全省共有1157万人次拨打“12121”气象咨询电话,全省手机天气短信平台也为6317多万人次发布各种气象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指引公众及时采取防御措施,把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议案的实施成果还大量用于农用天气预报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服务中。今年初梅州平远县种植脐橙的农户及时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低温冻害预报后,迅速组织采摘脐橙,减少农户经济损失500万元。此外在九运会、韶关国际汽车拉力赛、广州国际龙舟节、佛山花车游行等活动中,气象部门充分利用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为活动的顺利举行提供了有力的现场服务。

  (三)提升了全社会防灾抗灾的能力。

  我省气象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高,为各级党委、政府部署预防自然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广大人民群众防御自然灾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如2003年台风“伊布都”正面袭击阳江市,阳江市委、市政府根据阳江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的资料进行部署防范,确保了阳江市在台风的正面袭击下没有人员伤亡。据阳江市三防部门估算,由于预报准确,防御及时,减少经济损失2亿元以上。2003年5月中旬我省东北部地区强降水造成了山洪爆发,发生了局部山体滑坡的地质灾害,由于受灾较重的梅州市根据自动气象站收集到的雨情,及时发布相应的暴雨预警信号,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减少了损失。据梅州市三防部门估算,减少经济损失约135亿元。2005年6月下旬,我省遭受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省气象台早在6月15日就准确预报了这次大范围的大暴雨降水过程,并通过西江流域的面雨量监测提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这一降水过程和西江洪水对我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影响。2005年6月23日至24日,暴雨、洪水席卷西江流域,西江、北江进入防汛一级应急响应状态,气象部门组建“突发应急气象服务小组”奔赴北江大堤前线进行现场气象服务,充分利用雷达、自动气象站探测资料和近几年建成的全省高速、综合的信息网络和较发达的信息传输系统,为保卫大堤安全提供详细的雨情,制作准确的天气预报,随时开展气象决策服务。

  我省气象监测预警预报能力的提高,为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提供了有力保障。议案实施期间适逢我省遭遇连续多年的干旱,各级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由于有了新建成的雷达站网,各个作业点能够较为准确地决定可作业的天气系统的位置、强度和作业范围,较密集的自动气象站网配合国家气象站网更精确地测量雨量和降雨范围,使人工增雨作业取得良好的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来,我省共增加降水量达87亿立方米,受益面积覆盖了旱情比较严重的粤东、粤北和粤西大部分地区。张德江书记批示:“省气象局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旱区群众带来了及时雨,功德无量。”黄华华省长批示:“雨水工程办得好,缓解旱情解民忧。”

  (四)提高了气象队伍素质和科研能力。

  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人才引进,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科研开发工作。据统计,2001年以来,全省气象系统吸收博士5人、硕士19人、本科172人,共有11762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气象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目前全省气象部门大专以上学历占65%,增长了155%,有15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报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造就了一支较高素质的气象队伍。

  队伍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气象科研能力,如我省在曙光3000并行计算机上开发的中尺度模式技术,除了在华南三省气象常规预报中使用外,还在污染预报、生活气象预报、大型活动保障、核电应急预报等多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环境气象特种预报技术》获得由全国总工会、科技部、劳动保障部联合评选的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及广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工程建设成套技术”获得200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对策研究与技术应用》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五)促进了我省气象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

  全省气象基层台站以实施议案为契机,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建设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要求,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全省有17个气象台站达到了“四个一流”新型台站标准。2003年,我省气象系统被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为首批“广东省文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5年议案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省的气象预报能力,但仍不能很好适应我省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政府防灾减灾工作和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气象防灾减灾综合服务体系急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自动气象站的采集时间密度不够,传输、集中处理的时效慢,影响对实况的及时掌握,采集密度有必要从每小时1次提升为每5-10分钟1次,重要地方关键时刻甚至1分钟1次,相应的采集系统急需升级改造。二是对突发重大气象灾害事件和重大气象保障活动缺乏现场应急的探测手段,缺少灵活、机动的气象监测装备。三是大量探测资料的快速加工处理和形成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的能力不足,大量资料的存储、分发、共享的能力薄弱,影响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反应速度。四是对雷电灾害、高温热浪、灰霾天气等社会公众关注的气象灾害缺乏探测的手段和发布预警预报的能力。五是大气综合探测系统的技术保障业务滞后,现有气象技术装备的技术支持与保障难以实现对全省气象探测设备的监控、远程指导维修和应急维修,制约了现代化先进装备效益的发挥。

  (二)设备维持资金没有落实。

  议案实施5年来,全省建设了大量气象项目,购置了大量气象设备,由于当初在制订资金投入方案时考虑不周,致使后来这些项目、设备的维持资金没有落实。据测算,每部雷达维护费实际支出平均需要205万元,全省自动气象站维持费需要620万元,而目前中央财政安排每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日常维持费仅85万元,省财政安排全省自动气象站维修维护费60万元,资金缺口很大,影响议案建设项目效益的发挥。

  (三)气象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气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省气象队伍仍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一是人员少,任务重。目前全省气象系统在编人员仅2050人,既要承担全球交换资料的观测任务,又要负责全省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任务艰巨。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在职人员仍需进一步培训深造,提高服务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继续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气象工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加强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发展气象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渠道,继续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把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

  议案结案后,我省气象“两网一体系”将继续建设一些后续项目,尤其是要进一步建设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这些建设项目,将纳入我省气象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中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范围统一考虑,逐步解决。此外,为使议案建设项目发挥应有效益,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640万元用于在议案实施期间建设的3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的日常维护维持经费、400个自动气象站设备备件费和高性能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系统维持维护费。

  (三)继续加强气象队伍建设,提高气象工作质量。

  气象部门要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吸收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力度,加快对在职优秀年青科技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对基层台站一线专门人才的培养,逐步使我省气象队伍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专业水平和年龄结构达到国家气象局的人才战略要求。要提高气象工作质量,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积极主动地为决策机关、生产单位、人民群众提供适时的气象服务,特别是提供及时准确的重大灾害天气预报服务,真正发挥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最大效益。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