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02-00005 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通知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2-02-20
名称: 印发广东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
文号: 粤府〔2002〕12号 发布日期: 2002-02-2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印发广东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2-02-20  浏览次数:-
粤府〔2002〕12号

━━━━━━━━━━━━━━━━━━━

 

印发广东省农业科技发展
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业经省人民政府同 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二月二十日 


广东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

    “十五”期间,我省将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进入全面推进率先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农业现代化是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始终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了贯彻全国农业科技 大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粤发〔1998〕16号)和省委《关于大力推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粤发〔2001〕8号),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 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根据国家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纲 要。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1.我省农业已经由单纯满足温饱,发展为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的需求;由以单一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农、林、牧、渔、旅游、生态农业综合 发展;规模化、区域化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优势产业初步形成;农业龙头企业 和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迅速发展;现代化生产手段和管理方式得到广泛 应用;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区域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迅速发展,初步构建了比 较完善的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外向型农业有所发展。但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仍然面临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增加 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环境,保证资源永续利用,实现 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省农业生产将面临经 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空前竞争压力,农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质量低等问题将更 加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2.我省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弱,农业科技与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够强。   ——保证粮食安全,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广东人口增加,耕地减少, 粮食消费需求紧张的问题突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对科学技术产生了十分迫切的需求。 优化农产品结构,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二、三产业 比重,需要农业科技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农业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省农产品生产成本高,质量差, 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必须大幅度提高我省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迅速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开发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国土安全,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我省资 源人均量少,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改善 生态环境任务越来越迫切。   ——加快农业的工业化进程,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通 过提高农用工业技术水平,开发农业生产、加工、储运等机械设备、农用新材料 和新型农化产品,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   二、明确目标,调整战略,推进全省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   3.新时期我省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调整战略重点, 突出广东特色,形成新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发展目标是: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在亚热带主要农作物、畜禽、水 产、林业等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水 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核心、关键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取 得突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基本满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求;建立多元化的、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构建一批 集生产组织、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市场开拓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 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与教育结合, 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我省成为农业科技强省。   ——一批核心、关键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以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为先 导,加强和突出应用研究,促进研究开发、科技示范和成果推广的全面发展,推 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建立和完善高效、精干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按照“机构布局科学、 学科设置合理、队伍精干高效、管理科学规范”的原则,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目标,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强化农业企业在技术创新 中的作用,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多元主体的农 业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巩固完善原有以站所为骨干的农业技 术推广网络的同时,逐步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 依托的新型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力量,强化农 村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培 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形成有利于研究、开发和 成果产业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   4.根据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及时调整农业科技发展 战略。   ——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质量、数量和效益增长并重转变。通过发展 优质、高产、高效、区域特色农业,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由注重产前、产中技术,向以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全程技术并重转变。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开发我省农产品加工保鲜等产后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 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为主,向为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并重转 变。在继续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同时,强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 保护耕地,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加大生物资源保 护的力度。   ——由注重实用技术研发为主,向实用技术研发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追踪 学科前沿并重转变。当今世界,农业科技进步速度明显加快,要提高农业高新技 术的创新、追踪能力,集中力量在部分领域率先突破。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 技术研究,加速高新技术向农业的全面渗透,努力缩小我省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 水平的差距。   ——由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 鼓励建立一批科研、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试验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 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集成,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5.新品种繁育与引进工程。鼓励发展大型种子、种苗企业或企业集团,努 力实现良种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营销产业化,基本实现农业 生产良种化。   ——发展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引进及产业化技术,开发品种选育 和快繁新技术。   ——加强主要畜禽类优质高效遗传控制和改良研究。研究开发畜禽育种技术, 建立科学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研究开发胚胎繁殖技术;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在畜 禽选育上的应用;促进畜禽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的规范化。   ——开展优质、抗病和抗逆海水、淡水养殖主要经济鱼类新品种的繁育,重 视野生经济水产动物的驯化利用研究。   6.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创新工程。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推动加 工原料基地建设,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产品质量标准化,提高农 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重点研究我省主要水果、蔬菜等深加工及产业化技术;开展大宗畜产品、 水产品的保质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支持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加工技术研究与 产品开发;研究开发林产品高效利用技术。   ——发展农产品专储、专运技术,加强农产品保鲜、包装材料和加工设备的 研究;加强大宗副产品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大宗农产品加工科技型企业和农业龙头 企业。   7.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工程。大力开发健康动植物产品生产技术,提高产品 的安全性。   ——开发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综合技术。加强重要病虫害的监测与综合 防治;支持主要农作物生长调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鼓励平衡施肥配套技术 应用,建立不同生态区的生产模式。   ——加速畜禽新型饲料添加剂及新型兽药的开发与应用。研制开发低残留、 无环境污染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加强高效、低毒、安全兽渔药的研究;开展药物 残留和耐药性的监控技术研究。   ——开发工厂化、集约化水产养殖技术。支持绿色饲料和添加剂的研究与开 发;支持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开展近海增殖资源研究,建设我省沿海海洋牧场。   ——支持重大疫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及诊断试剂盒、生物高效疫苗的研制开发; 加强规模化养殖场重大疫病的检测、综合防治、预测预报与净化技术研究开发。   8.农资与装备技术创新工程。   ——大力加强生物农药研究,研究开发高效低毒植物杀虫剂。   ——大力发展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专用肥,发展微生物制剂及其肥料包膜 技术。   ——支持可降解农膜、植物生长调节剂、保鲜剂、保水剂、污水处理剂等农 用化学品的研制与开发。   ——加速集约化、工厂化农业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   ——支持节水技术、设备以及渠道防渗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9.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创新工程。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 为重点,推动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方法研究,实现生物技术育种的突破。推进 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加强动植物基因工程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建立省 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监控中心。   ——鼓励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的广东农业”。研究开发农 业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信息系统网络,促进市场、资源、技术、生 产等信息的共享;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 技术,提高我省农业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农作物育种、林木育种、病虫 害生态调控、作物优化高效施肥和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专家系统;探索建立以 节水、节肥为主要目标的精确农业技术体系。   10.农业标准化技术创新工程。建立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增 加对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化技术的开发和认定、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的流动性, 促进产品规模的对接。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测中心和认证机构。   ——加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畜产品 生产及质量分级标准,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   ——支持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研究种质评价、种苗生产、商品鱼生 产的技术标准。   ——开发农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加速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技 术体系。   11.农业资源利用及生态保护技术创新工程。以“蓝天、碧水、绿地”为 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水域养殖环境。   ——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与示范。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生态 系统结构、功能与稳定性研究;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河库联合优化调控模式研 究,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开展人工鱼礁效益研究和礁体造型、材料构成和投放 技术试验研究;加强保护种养生态环境技术研究。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支持水污染、养殖业污染、农业内源 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支持水土保持、土壤肥力提高与保持技术研究。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和生态网络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滩涂、内陆湿 地的保护与利用技术,草山、草坡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建立和完善林业生态工 程试验示范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美化技术的研究。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技术研究。做好资源开发的总体布局,建 立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环境污染、灾害动态监测、林 业生态工程等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农业资源潜在价值和区域 承载力研究;开展渔业资源评估、预测研究,逐步实现海洋渔业配额捕捞制度; 加强我省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和防御技术研究。   ——加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开展水土流失和 植被恢复等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示范区。   12.基础性科技创新工程。   ——加强主要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创新与利用;支持生物多样 性基础研究,建立农业生物资源的信息库。   ——开展农业生物杂交优势、生长发育和调控机理研究;动植物重大病虫害 灾变规律及抗性机理的研究;加强赤潮形成机理和监测技术的研究。   13.农业技术综合示范工程。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鼓励 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拳 头产品。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鼓励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 发展蔬菜、水产品、花卉等高档农产品和集约化、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鼓 励农业机械化示范。   ——在粤东、粤西地区,鼓励发展水果、蔬菜、茶叶、畜禽、水产品和优质 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示范基地以及南亚热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 农业节水技术示范基地,加强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   ——在粤北和粤东北山区,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鼓励建立一批名特优稀产品 生产示范基地, 提高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调整产品结构, 开发一批山区 “造血型”项目;引导乡镇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鼓励和引导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到贫困地区搞经济合作。   ——在沿海地带,加强海水养殖业技术的综合示范。抓好12个重点港湾的 综合开发利用;推广健康、无公害养殖模式,发展绿色、健康型渔业;加强水产 种苗和病害防治体系建设;推动“海上牧场”的建设进程。   ——星火计划示范。调整星火计划布局,推进“星火北移”,通过实施“星 火计划”,在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重点建设1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和若干星火 技术带,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   四、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4.加强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进一步贯彻省委、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 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和《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案》,建立区域布 局和学科结构合理、队伍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体系。   ——鼓励建立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鼓励 支持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及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点建设若干个省级 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50~100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15-20 个区域性农业试验中心;建立3-5个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站。   ——建立良种引进与改良体系。建立19个区域性良种中心,50个县良种 推广分中心,100个区域性乡镇良种推广中心站,鼓励良种引进、试验、示范 和推广。   15.建立社会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以科技、流通和信息服务为 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农民组织 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农 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鼓励农科教结合,鼓励农业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多种形式的合作、联 合或合并,形成科研、推广、应用一体化。   ——鼓励农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鼓励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开展技术普及推广。   五、完善制度,增加投入,强化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16.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加速造就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 人才、农业企业家、农村科技能人和农业科技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的农业科技队伍。   ——通过农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结合重大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 划,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引进国外、省外优秀人才,造就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和 科研骨干组成的精干、高效的科研队伍。   ——建立一支由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组成 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十五”期末,县级以上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农 技人员全面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80%以上达到中专 以上学历水平。   ——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培 养大批熟悉现代农业技术操作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建立一 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队伍,成为农村的技术骨干力量。   ——加速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家。鼓励大型企业、企业集团与高校或科研 院所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加速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管理、能带领企业参 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带头人。   17.建立多元化和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各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中用于 农业科技的增长比例不能低于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各级政府在农业的投 入中用于农业科技的增长比例不能低于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增长速度。   ——建立多渠道、全社会参与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 力量积极投资农业科技事业,支持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和奖励农业科技人 员。   ——鼓励金融、保险业等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高新技术 企业及高新技术产品扶持措施,参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 技术产品扶持措施。   18.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为农业科技发展创 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19.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调、服务、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农 业科技管理要从单纯的科技项目管理转到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全省的科技综合实力上来。   ——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要从主要靠行政手段转向以市场为基本途径。除部 分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项目外,农业科技计划的立项和经费安排要坚持市 场导向原则,把产业发展的需求、成果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作为立项资助的重 要条件。   ——改革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采用不同的评价标 准和方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要有所发现、发明和创新,其成果评价以学 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为评价标准;应用研究成果要以市场为主要评价方式,以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