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00-00011 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通知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0-02-29
名称: 转发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继续实施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议案的决议的通知
文号: 粤府〔2000〕22号 发布日期: 2000-02-2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转发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继续实施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议案的决议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0-02-29  浏览次数:-

W020090915589544215538.GIF

粤府[2000]22号

315313.png

转发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继续实施扶持山区

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

“一乡一品”活动议案的决议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103号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决议》。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〇年二月二十九日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继续

实施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

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议案的决议

(1999年11月27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103号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同意省人民政府的报告,从2000年起,继续实施《关于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议案》(第10、103号)五年。由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关于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10、103号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4年,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提出《关于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议案》(第10、103号,以下简称“一乡一品”议案)。同年8月,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103号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粤府案[1994]5号,以下简称“办理方案报告”)。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该“办理方案报告”,并作出了《关于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决议”和《关于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103号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的意见的函》(粤常函[1994]5号)的精神,省政府对“办理方案报告”作了修改,明确我省实施“一乡一品”议案的目标和任务是:

  从1995年到1999年,用5年时间在全省的山区、老区乡镇中,选择100个乡镇进行扶持,使这些乡镇基本实现“一乡一品”,使农户覆盖率达到20%以上,人均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同时,使其中70%以上乡镇能抓住一个品种,配套推广一套先进技术,发展一种特产,形成具有特色和一定规模的适销高效的拳头商品,推动山区、老区农业由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向现代商品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到2000年实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各级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经过各级各有关单位,以及广大山区、老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省开展"一乡一品”活动成效显著。今年8月到9月,省政府要求各有关市组织全面评估验收,在此基础上,又组织了省农业厅、计委、农办、财政厅、林业厅、海洋与水产厅等单位对“一乡一品”议案实施情况进行抽查、验收。经验收,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100个乡镇,达到合格标准的99个,其中达到优秀的73个。省政府认为,我省近5年实施“一乡一品”议案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议案实施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省“一乡一品”议案的实施,始终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决议”的要求,科学规划,选准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搞好流通服务,力求办一项成一项。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较好完成了议案实施计划指标,加快了山区和革命老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据统计,全省100个乡镇累计直接扶持农户12.7万户,农户覆盖率平均达264%。共建立各种优质经济作物商品基地445万亩,完成计划的1209%;饲养优质鱼类25万亩,完成计划的1143%;饲养瘦肉型猪49万头、瘦肉型鸭286万只、山地优质黄羽鸡1967万只,完成计划的102%。100个乡镇中,有99个乡镇形成或初步形成适销高效的拳头商品,已全面投产或部分投产的73个开发项目乡镇,累计生产各种优质产品3491万吨,创产值1602亿元,创利57亿元。已全面投产的项目乡镇,其农户1998年人均纯收入达3235元,比1994年增长176%,年均增长44%;预计1999年人均纯收入3552元,比1994年增长203%, 年均增长406%,超过议案实施计划指标和同期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目前尚未投产或少量初产的项目乡镇亦表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参加“一乡一品”活动的农户,大部分已摆脱了贫困,部分过上了小康生活。

  (二)推动了山区、革命老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开展“一乡一品”活动,始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连片种养、分户管理”的原则来组织生产,使山区、老区在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使相当部分(20%以上)的农户参与了同一主导产品的连片开发,加速了某一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和商品生产规模的形成与发展。在此过程中,良种良法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项目乡镇良种覆盖率从40%提高到70%,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质量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为山区、老区资源开发实现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为山区、老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如高州西北部20万亩优质龙眼带、西江流域50万亩金牌肉桂基地、粤北30万亩高山种植反季节蔬菜基地、10万亩甜竹笋基地、南雄5万亩白果基地、揭阳10万亩大粒青梅基地和梅州20万亩优质乌龙茶基地等农业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乡一品”活动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近5年来,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100个乡镇中,有43个乡镇和138个村队被国家和盛市有关部门授予名优特产“专业乡”、“专业村”等光荣称号;有26个主导产品在1999年首届广东青年“三高”农业博览会上分获金、银、铜奖;有11个产品获第二、三、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嘉奖。

  (三)促进了山区和革命老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乡一品”主导产品的开发,吸收过去农业开发的经验,努力抓好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有效地保护了生态资源,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保障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项目乡镇选择的主导项目,突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群众基础好,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使“一乡一品”开发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能有效地招引社会各界围绕主导产品兴办各类中、小型的加工、流通服务实体。5年来兴办这类中小型龙头企业共500余家,年消化初级农产品约14万吨,增加产值8400万元,贮运销售农产品约21万吨,增加产值13亿元,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保证了农产品流通顺畅,促进了山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一乡一品”主导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的过程,也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较好地解决了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拉动农村有效需求,减轻城市就业压力起了较好的作用。

  (四)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山区农业开发的积极性,达到了“一乡一品”辐射带动“数乡一品”的效果。在议案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级政府的组织、示范与服务工作成效明显,财政资金到位及时、管理严格,因而坚定了农民投入的信心,也吸引了社会上各种力量参与山区和老区农业开发。5年来,农民和各类经济实体投入“一乡一品”开发的总投资不少于10亿元(是政府财政投入的10多倍),使山区农业开发形成“民办公助”、农民投入为主体的投资格局,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5年来,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辐射带动乡镇近250个,辐射带动周边153万户农民共同参与“一乡一品”开发,形成“数乡一品”连片开发的局面。共引导建立了“一乡一品”主导产品种植基地46万亩,水产基地12万亩,饲养出栏山地优质黄羽鸡6800万只。这些乡镇的群众开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五)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议案实施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的党员、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并帮助农民解决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种种困难,农民从中真正得了实惠,由衷地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议案的实施,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大加强,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学科学、讲科学、办实事、争致富的社会风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计划生育、粮食征购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不少基层干部、群众称赞说:“一乡一品”扶到了基层,扶到了群众,扶对了路子,扶出了实效。

  实践证明,开展“一乡一品”活动,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发展“三高”(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农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引导山区和革命老区群众从事资源开发,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脱贫奔康的成功举措,也是推进山区和革命老区商品农业发展,实现山区扶贫工作从“救济扶贫”向“开发扶贫”转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二、实施议案的主要体会

  实施“一乡一品”议案近5年,我们体会到,要切实开展好“一乡一品”活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关键,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是基础,抓好服务、强化管理是保证,政策到位、资金落实是条件。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5年来,有议案实施任务的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一直把实施“一乡一品”议案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抓好。省政府指定欧广源、游宁丰同志负责组织领导,省农业厅综合主办;各有关市、县、乡镇政府,各有关单位都指定1名负责同志主管这项工作,同时把实施成效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做到机构、人员、责任“三落实”。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农技推广网络,在“一乡一品”议案实施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组织、发动、指导、协调、跟踪、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确保了议案的顺利实施。

  (二)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议案实施前,为选准选好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开发项目,省政府组织了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水产厅等有关单位,对山区和老区的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等资源情况,以及生产结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状况和市场供求关系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并对我省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区域布局和开发方向进行了科学的规划,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及市场发展前景,经反复论证,筛选出11类43个品种的开发项目,制订了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和指导100个乡镇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议案实施过程中,省政府和各有关市、县政府、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各乡镇做好基地定位、土地调整、设计规划和群众发动工作,指导他们完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和产品营销等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5年来,100个乡镇中除极个别乡镇因客观原因需调整项目外,都能按原定计划顺利实施。

  (三)抓好服务,强化管理。在议案实施过程中,各有关市、县、乡镇政府以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注意发挥各级农技推广队伍的作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工作。产前着重抓好良种的引进、繁育和供应,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产中抓好技术培训工作与良种良法示范,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后注意帮助农户搞好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加速主导产品商品基地、商品规模的形成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5年来共建立良种良法示范样板片260个,举办各类培训班3078期,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从原来的40%提高到70%。在抓好服务的同时,各级政府注意强化管理工作。议案开始实施时,省农业厅与省财政厅根据省政府“办理方案报告”精神,制订并颁发了《广东省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 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粤农[1995]5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议案实施的各项具体要求和操作办法,特别要求每一乡镇必须建立农户档案,制订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款专用。1997年,省农业厅、财政厅根据议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又对该“管理办法”作进一步修订,使之更科学、规范,从而保证了议案的顺利实施。

  (四)政策到位,资金落实。危证议案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克服困难,按计划落实扶持资金和有关扶持政策,并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据统计,至1999年,省财政累计投入9000万元,比原计划7400万元多投入1600万元;市、县财政累计投入配套资金2010万元,比原计划多投入210万元。各级财政的扶持资金重点投放于项目建设的良种繁育、技术培训、良种良法示范、基地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启动环节上。在资金的投入使用上,各实施单位都能严格按照拾办理方案报告”和“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使有限的扶持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三、今后工作意见

  我省开展“一乡一品”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既完成了议案所规定的任务,又找到了一条政府帮助山区、老区脱贫奔康的路子,也为促进我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但是,应当看到,全省1021个山区、老区乡镇中,199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在2600元以下的乡镇还有280个,这些乡镇农民仍缺乏稳定的致富来源,要在2003年实现脱贫奔康困难较大。这些乡镇中有不少具备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资源条件,广大群众也渴望开展“一乡一品”活动,但这些乡镇,特别是16个贫困县所属乡镇,财政实力薄弱,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开展“一乡一品”活动。另外,已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乡镇中,还有部分乡镇因发展多年生、周期长的高值经济作物,需要继续给予扶持,方可按期投产。“一乡一品”主导产品开发水平还不平衡,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流通等产后服务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产品营销队伍的建设和产品市场的开拓也还跟不上生产规模的发展的需要,等等。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一乡一品”主导产品开发效益,也影响山区老区脱贫奔康的步伐,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继续给予扶持,不断加以改进。

  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花大力气抓好16个贫困县的脱贫奔康、广大山区的综合开发、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巩固和推广实施“一乡一品”议案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从而加快山区、老区脱贫奔康的步伐,加快我省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为此,省政府决定:从2000年起至2004年止,再选择80个人均纯收入在2600元以下,并有条件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山区、老区(重点是16个特困县)贫困乡镇, 继续开展“一乡一品”活动;对前5年开展了“一乡一品”活动,但尚未正常投产的“一乡一品”项目乡镇和其他不列入拾一乡一品”扶持计划的乡镇,由各有关市、县、乡镇政府自筹资金扶持,并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自力更生开展“一乡一品”活动。通过这项活动,使我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农民绝大部分实现脱贫奔康。

  为了保证如期完成上述任务,省政府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市、县、乡镇政府,各有关单位要深刻认识到,巩固议案实施成果,继续开展“一乡一品”活动,任务将更艰巨,要求将更严格。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上,切实把开展“一乡一品”活动作为加速发展山区、老区农村经济,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来抓。要把开展“一乡一品”活动与加快16个贫困县的脱贫奔康结合起来,与实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等扶贫攻坚战略结合起来,作为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规划,规范管理,并在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以及其它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努力将开展“一乡一品”活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省政府继续由欧广源同志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各有关市、县、乡镇政府要指定一位领导同志主管,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工作。省农业厅为综合主办单位,水产、林业、财政、计划等部门协同办理。在开展“一乡一品”活动中,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和指导。

  (二)科学决策,选准项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当前,在项目决策和规划上必须坚持如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的原则。重点开发具有山区特色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二是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开展“一乡一品”活动与山区、老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禁止占用农田保护区和在25度以上山坡地进行开发,防止水土流失和掠夺性经营。三是坚持提高科技含量的原则。把开展“一乡一品”活动与调整优化山区农业生产结构、产品质量结构和增加适销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结合起来;与推广良种良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四是坚持统分结合与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把政府、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广大农户的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分户管理,双层经营”;积极围绕“一乡一品”初级产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行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在资源开发的区域布局上,粤西北、粤北和粤东北部高寒山区,要突出海拔高、日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重点开发高品质精品农业、无公害环保农业、反季节农业和高山花卉业;粤西山区,要配合湛江热带、南亚热带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发典型的热带、南亚热带优新农业、水产产品;粤中到粤东南部山区,重点开发大中城市四时佳果,名贵花卉、中药和名优水产、珍禽新品种。大宗农产品如荔枝、龙眼,普通柚类、白果,大宗茶叶,大宗瓜菜,普通柑、桔、桃、李、梅等,原则上不予扶持开发。在品种安排上,突出取代进口、填补国内外市场和产品质量档次空白的名、优、息新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坚决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坚持“民办公助”的方针,保证资金投入。省财政仅对列入省扶持计划的80个乡镇予以补助,每乡镇每年补助10万元左右,省财政列入预算平均每年安排1000万元,5年共投资5000万元;各有关市、县政府保证每年各安排不少于省拨资金的10%作为配套资金。各级政府所拨的资金主要用于良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推广等启动性的环节。各级政府要将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扶持资金与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建设的其他项目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要进一步引导农民和其他经济成份成为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投入主体,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保证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技术培训和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促进山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把开展“一乡一品”活动与实施山区科教兴农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等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和现代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普及工作;引导农民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开展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产,改变长期以来重种轻管、重量轻质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使“一乡一品”项目逐步建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样板项目。

  (五)切实加强产后服务和产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山区和老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山区、老区各级政府要在抓好“一乡一品”主导产品商品基地建设的同时,把“一乡一品”产品的产后服务当作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采取有效措施,搞活“一乡一品”主导产品的加工、贮运、流通。要引导和扶持各种经济成份开展多渠道、多层次流通,逐步建立起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产品批发市场;积极鼓励和吸引农民、农技推广组织、种养大户和其他经济组织围绕“一乡一品”初级产品,大力兴办加工、运销业,把他们培育成为山区和老区农产品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组织),引导他们与农户通过契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提高产品附加值,保证农民增产增收。

  (六)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要开展“一乡一品”活动,实行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要继续发挥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列入省扶持计划的80个项目乡镇和其他乡镇,都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强化管理;要严格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方案;要加强对所有开展“一乡一品”活动的乡镇的指导,讲求实效,切不可盲目贪大求快,一哄而起,违背客观规律。2004年,由省人大、省政府和各级主办、协办单位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