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传承•初心如磐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福霖:让中国人住上震不倒的房子

时间 : 2021-07-13 09:11:5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周.jpg

周福霖。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用科技报效国家,用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为国家、社会、人类作贡献,是我一直坚持的人生理想。”

  “我这一生,一定要让中国人住上地震中确保安全的房屋!”在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82岁的周福霖仍然精神矍铄地忙碌在第一线。从调查唐山大地震开始,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立志用毕生所学为中国人建造地震“安全岛”。

  入党37年来,周福霖身体力行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及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为我国减震防灾创新技术——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与发展作出奠基性、开拓性贡献,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要投向祖国母亲的怀抱”

  1939年6月,周福霖出生于广东潮阳一个华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和兄弟姐妹均在国外,他独自留在国内。1959年他在湖南大学读二年级时,赴香港与父母会见。当时国内经济困难,但他坚决拒绝了父母让他出国读书的提议。

  “我的家园,在遥远的东方。我的家园,有富饶的土地,有锦绣的山河……我的家园,古老的土地已经苏醒。人民需要我,民族需要我,祖国正在呼唤我,我要投向祖国母亲的怀抱!”1981—1983年周福霖以优异成绩考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海外留学即将结束,他在日记中向祖国真情表白,写下感人诗句。就这样,他带着13箱书本和资料,毅然回到祖国,踏上了矢志不渝献身祖国工程建设之路。

  回国后第二年,周福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如今,周福霖依然工作在第一线,推动团队的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亲自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同学们,我对你们有三点希望:一要诚信做人,二要认真做事,三要刻苦钻研、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做学问。”这是周福霖常常鼓励学生的话。多年来,他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培养了多位国家隔震减震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青年学者,指导的大批研究生和本科生已经成为业界的骨干和精英。2016年他刚获得广东省首届“南粤创新奖”,就把500万元奖金全部用于支持中青年老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周福霖院士的博士毕业生、现任抗震中心执行主任谭平说:“在周院士身上学习到最多的就是他认真做事、低调做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在他的指导带领下,我们专业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工程不断精进,在政治思想觉悟方面也得到提升。”

  为国家超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唐山大地震改变了我的一生。”谈起走上抗震研究之路,周福霖回忆起45年前整个城市满目疮痍的揪心场景。“有一次开座谈会,受灾群众责问‘为什么地震一来房屋就倒了’,听到这些话时,我真的感到很惭愧。”从那时起,周福霖立志建造在地震中确保安全的房屋。

  此后,周福霖勇挑国家民族赋予的重任,在工程隔震、减震控制领域进行了前沿性、开创型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多项,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创造了众多工程界的“奇迹”。

  他和团队研发的隔震减震控制领域新理论新技术,为国家超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主持研究设计港珠澳大桥工程的隔震减震,为我国大型跨海桥梁采用隔震减震技术提供范例。先后完成了广州塔的抗震与风控制系统、故宫博物院文物隔震、汶川灾后援建、核电站隔震技术保护、北京地铁上盖大面积住宅隔震、汕头地震区海底隧道隔震减震,主持建造我国首栋隔震建筑楼房获评“中华之最”。

  在国际上,周福霖曾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隔震技术顾问、国际隔震减震控制学会主席,曾主持联合国、中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科技研发项目,致力于提升中国技术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带领我国专家及技术人员,参加国际标准《国际隔震技术标准》制定编写,主持参与编制了国际通用的隔震产品《建筑弹性滑板支座》标准,带领中国迈进了国际隔震与减震控制领域领先行列。

  2008年汶川地震后,周福霖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援建第一线,担任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多年来他带领技术团队研究的隔减震技术在汶川援建中得到了应用,四川雅安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因采用隔震技术,在2013年芦山地震中完好无损,成为全县的指挥部和唯一的急救中心,挽救了成百上千重伤人员的生命。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用科技报效国家,用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为国家、社会、人类作贡献,是我一直坚持的人生理想。”周福霖说,他将以这次受表彰为激励,继续承担、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为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创新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