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传承•初心如磐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彭松柏:驻村五年 帮扶地成第二故乡

时间 : 2021-06-24 12:37:18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培育.jpg

彭松柏(中间)在黄沙村草珊瑚育苗基地指导贫困户培育种苗。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韶关市始兴县司前镇黄沙村草珊瑚幼苗种植大棚里,幼苗穿过黄土抽出翠绿的嫩芽,蹲在一旁仔细打量的是东莞派驻当地的帮扶干部彭松柏。再过几个月,彭松柏的第二轮帮扶期将满,临走之前,他要再来多检查几次自己亲手培育起来的草珊瑚幼苗。

  从2016年山里无人问津的野草珊瑚,到如今的致富草珊瑚,黄沙村先后完成产业项目6项、基础设施建设5项、村集体经济增收84.267万元,62户贫困户149人全部脱贫。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驻村第一书记彭松柏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培育草珊瑚苗 让村民鼓了腰包

  “山林多、耕地少,我们村近2000公顷的管辖范围里有1800多公顷是林地,前几年林区砍伐指标下降,很多人再也不能靠伐木为生了。”彭松柏表示,这是他刚到黄沙村面临的状况。

  林木资源挖掘殆尽之际,彭松柏注意到了杉树林下零散生长的草珊瑚。经过半年的走访调研,他了解到黄沙村的林下野生中草药品种较多,尤其是中草药草珊瑚,以前就有不少村民收割贩卖。

  2016年底,黄沙村成立黄沙中药材(草珊瑚)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加入,釆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运作模式,签订1万亩草珊瑚中药材保价收购合同。

  100亩的茅草地一望无际,2米多高的荒草林里,村民和彭松柏正在埋头拔草。选址、拓荒、搭建遮阳棚……看着外地干部天天往地里跑,皮肤晒得黝黑,初期并不看好的村民逐渐改变了态度,逐渐加入其中。5年里草珊瑚种苗培育从10亩变成了30亩,草珊瑚种植面积也从不足100亩变成了1000亩。

  “我弟在村里打扫卫生,我在这里除草看苗,活挺轻松,我俩一年收入比以前增加1万多元。”60多岁村民曾祥胜说。

  黄沙村目前每年培育草珊瑚种苗600万株,销往江西、福建、贵州等地,最近合作社又多了2台制茶机器,正在开发草珊瑚茶叶。从幼苗培育、种植到粗加工,一条完整的草珊瑚产业链已经形成。

  从2016年到2020年,黄沙村先后完成扶贫项目11项,其中产业项目6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5项,村集体经济增收84.267万元,合作社增收15万元,贫困户增收28万元。

  建立帮扶档案跟踪服务每家每户

  5年里,彭松柏骑着摩托车跑遍了草珊瑚山林,摩托车也陪着他访遍了62户贫困户的家。

  “我们村贫困户人口数是县里最多的,各类残疾群体也比较多,帮扶的难度更大。”彭松柏回忆说,62户贫困户中有35户是丧失劳动力的弱势群体。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彭松柏开始东奔西走,给残疾人办残疾证、为重病患者申请大病补贴。

  饱受尿毒症摧残8年的村民游标会,每星期要做4次透析,每年上万元的医药费全靠向亲戚朋友借。

  游标会的大病救助申请资料第一次递送是在2017年,年底他来询问,彭松柏才了解到相关部门弄丢了资料,自己也忘记及时跟进,导致救助申请一拖再拖。一番折腾后,村里办事的困难、跟踪服务的必要性让彭松柏意识到扶贫干部的重要作用。第二次提交,因及时追问,终于获得了落实。

  10万多元的医疗费,医保报销90%左右,剩下的2万多元有大病救助兜底,患病多年的游标会感慨,“看病不用借钱了!”

  为贫困户建立档案、提交申报资料……如今贫困户“一户一档”制度已经建成,档案袋里,存折、医疗卡、身份证等各类复印件一应俱全。在多年的督促和配合下,当地的相关部门也逐渐熟悉了流程,办理效率大大提高。

  贫困户子女28人落实教育生活补助、33名残疾贫困人员按政策享受残疾人生活津贴及护理补贴、符合条件的39户贫困户按政策享受低保或五保、46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60岁以上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全村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49人全部享受免费医保。

  “当时决定参加第二轮帮扶,是觉得韶关已经是第二故乡,还没有脱贫,我怎么能走,草珊瑚刚种下去,我想看着它发展起来,现在草珊瑚产业的机制已经建立,后续还有乡村振兴接力,这次我放心了。”彭松柏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