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选择更多元了,生活用水更便捷了,居住环境更舒适了……在梅州,一个个“更”字背后,人们切实感受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梅州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群众的抱怨声减少了,幸福感增强了。
今年5月以来,梅州创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办”频道作为“倾听群众呼声”平台同步上线,广大群众可通过该频道反映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群众有哪些烦心事揪心事?发展有哪些堵点难点?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干,梅州各级党员干部用实干举措暖民心,用务实作风赢掌声,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努力在新征程上推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步步高。
做大就业“蓄水池”▷▷三项工程稳就业
“这是我开的第二家早餐店,虽然开业不久,但生意还是可以的。”蕉岭县府前街的清晨格外热闹,店主丘榕英格外忙碌。招呼客人、烹饪三及第汤,动作娴熟的她乐在其中。
“参加培训后,我更加有信心了,学到的技能都能用到新店的日常运作中。”丘榕英口中所说的培训,是梅州打造富有特色的“粤菜师傅”品牌的举措之一。
“都是免费的,培训采取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由专业的老师对我们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三及第汤的制作,从原材料到烹饪整个过程都有教学。”丘榕英介绍,经过培训,不少学员都和她一样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梅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以发展成效惠民生。
因地制宜抓落实,梅州提出了要坚持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弘扬职业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把推进三项工程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完善三项工程配套设施和具体实施方案,抓好抓实、抓出亮点,努力为全省创造更多经验,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
五华县创业孵化园一楼的人才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南粤家政”和“粤菜师傅”的服务专窗,群众可以在这里可以咨询相关政策、培训、就业等内容。
“这里很方便,一下子就帮我解答了问题,还提供了梅州本地、广州和深圳的岗位,我现在要回家好好看看。”来自五华县转水镇的陈英,手里拿着岗位表,很是开心。
既注重培训,更注重就业。梅州采取“两步走”的方式,一头抓好培训工作,先后印发《梅州市“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梅州市“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并一一对照落实;另一头,凝聚多方力量,稳定和新增就业创业人数。
“我上个月免费培训了10多天,这个月协会就帮我找到了工作,速度快又有保障。”李彩华是五华县实施“南粤家政”工程受惠者之一。她正在五华当地一户雇主家中任职月嫂,作为新手的她,第一份月嫂工作月薪有4000元,这让她十分开心。
4月28日,梅州市举行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暨首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力争把三项工程打造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幸福工程。
期间,活动举行了梅州“粤菜师傅”区块链应用平台启动、广梅产业园“粤菜师傅”名厨顾问团聘用、梅州市“南粤家政”服务超市揭牌、五华县四星级月子中心揭牌等仪式,进一步推动三项工程落地见效。
引好生活“放心水”▷▷集中供水润万家
“水龙头一拧开,水就哗哗地流,方便又安全,真幸福!”蕉岭县龙安村村民叶宇慧正在准备午饭。谈起自来水,她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之前遇到用水高峰期,总会出现水压不够、水量小等问题。”叶宇慧说,未通自来水前,停水是家常便饭,但如今,当地“用水难”已成历史。
相距不远的蕉岭县三圳镇半山涂村民曾冬珍的生活,也因为自来水的畅通使用,幸福感大大提升。
“政府铺好了自来水管网,入户免费安装了自来水,家里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曾冬珍介绍,告别“饮水难”、喝上“安全水”,大家的幸福感倍增。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用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饮水安全,一直以来,梅州市都将村村通供水工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规划建设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来抓。
今年以来,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多次强调,要把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聚焦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急后缓的原则,挂图作战、全力推进,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饮水工程建设任务。
人民群众有呼声,党员干部有响应。梅州高度重视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召开专题推进会,成立市、县(市、区)领导小组……一系列举措落地有声,梅州以背水一战的姿态,打好农村集中供水攻坚战。
全力推动工程建设,梅州通过政府统筹和引进社会力量两手发力,采取城乡供水一体化、联镇联村区域联网和单村建设等措施,推进集中供水全覆盖。
丰顺县潘田镇华亭水厂里,只见水源通过管道输送至水厂,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一道道严格的处理环节后,清澈的自来水通过一条条输水管道进村入户,满足了附近一千多户村民的集中供水需求。
潘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水源多样化等问题,镇里制定了相应解决措施,通过建设镇级水质检测室,对农村饮水工程水质进行自检,并全力做好水质监控,群众饮水条件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丰顺还设立了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心、县级农村饮水举报监督电话和电子邮箱,进一步畅通农村供水问题反馈渠道,加强饮水安全的监管。
从时常没水到随时用水,从“黄泥水”到“优质水”,小小一滴水,正悄然改善着梅州部分农村百姓的生产生活,涓涓清流滋润着百姓心田。
截至9月,梅州市已完成集中供水覆盖人口30.97万人,占总任务的56.3%,提前完成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之新增保障农村集中供水26.46万人的任务。
建好城乡“打卡点”▷▷环境提升惠群众
“好漂亮的粉黛乱子草,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的感觉”“带着家人一起漫步在清凉山郊野公园,惬意得很”“从家里散步过去也就二十分钟,就等于家门口有个公园,十分难得”……对不少梅州市民而言,有一种幸福,叫做公园就在家门口。
国庆假期,随着清凉山郊野公园二期建设基本完工,越来越多的市民来此登高览胜、休闲游憩。在黄绿色田野包围下,大片粉黛乱子草盛开宛如一片“粉红海洋”。漫步其中,就像走进漫画里一般,一处处美景吸引着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梅州在解决群众实际难题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让居民幸福“升级”。
按照梅江区“北有百岁山、南有清凉山”的空间格局,梅州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扩大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两美”行动等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梅美与共。
“国庆长假,市民出游热情高涨,更愿意携亲带友就近游玩。清凉山郊野公园离城区距离短,停车场每天都停满了游客的车辆,客流量居高不下。”梅江区三角镇相关负责人说。
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衡量文明城市的硬指标。今年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周期开始以来,梅州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原则,通过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服务群众、文明创建中体现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梅州在全市主要网络新媒体首创搭建“倾听群众呼声”平台——“办”频道,安排专人定期收集各网络平台的群众诉求,并转给相关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并反馈情况,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民生实事落地,着力实现微改造、小更新、大提质。
梅州让党史学习教育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群众,通过持续打造“三宜”城市,发挥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的功能作用,建设“跑者之城”“运动之城”。
“我参加过两次梅州的马拉松赛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边跑边欣赏这座城市的美景。”作为长跑爱好者,市民黄先生说,随着梅州马拉松赛的接连举办,越来越多的市民自发想要“跑起来”,享受运动的快乐。但合适的场地很少,不少市民的积极性随之被打消。
今年以来,为积极回应市民呼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梅州先后在梅州城区沿河路段建设塑胶跑道,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崭新跑道设置有里程标志、城市CI和梅州马拉松等元素。
人在岸上跑,美景收眼底。如今,越来越多市民在奔跑中感受梅州这座城市发展的变化,在奔跑中享受民生改善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