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财政将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聚焦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奋力在新的赶考路上体现财政担当、贡献财政力量。
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广东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财政如何支持保障?
戴运龙: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统筹全省财政资源,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是把推动“双区”建设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聚焦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探索推出更多财税创新举措,紧紧抓住横琴、前海新一轮深度开发开放重大机遇,全力推进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二是把支持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强化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计划筹集近1000亿元支持半导体、先进制造业、海上风电等产业发展,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三是把支持扩大内需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方向。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在继续保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最安全地区的基础上,用好今年中央下达的4065亿元新增债券,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全力保障打基础、补短板、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
四是把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作为财政支持的重要着力点。落细落实支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省际交界地区加快发展的一揽子财政政策,计划新增投入约500亿元。健全差异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引导省级专项资金分配进一步向“一带一区”倾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广东财政如何发挥保障作用?
戴运龙:“十三五”期间,我们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投入的力度,全省农林水支出合计4463亿元,年均增幅 6.8%。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好优先“投”、多方“筹”、全面“统”、有效“管”的组合拳。
一是坚持把“三农”作为财政优先保障的领域,确保今年全省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约1200亿元落到实处,做到财政投入“只增不减”。
二是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政策,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格局。
三是更大力度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今年省级统筹整合农口部门资金超过300亿元,八成已下达市县统筹使用,进一步扩大市县自主权,并探索实施财政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市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逐步将涉农资金纳入常态化直达机制,实现直达基层、直达农户。建立完善涉农资金绩效指标体系,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后续年度资金分配挂钩,促进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为人民服务,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东一向把保障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接下来财政将如何发力?
戴运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财政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财政”,我们坚定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时期全省财政民生投入合计5.5万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达到七成,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保持全国前列,推动高水平医院、本科和高职院校建设覆盖全省各市,实现市市通高铁、管道天然气等。
今年以来,我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10+10”民生项目清单,落实好“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大力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等工作。其中,上半年投入243亿元支持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安排11.6亿元支持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落实288亿元持续提升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持续保持全省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系统谋划支持民生事业发展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目前初步计划投入超过300亿元支持新一轮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计划,多渠道筹集约1000亿元支持区域水资源配置、城际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实在在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高起点上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南方日报: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向重视改革的广东财政,将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改革作用?
戴运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广东财政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广东财政积极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大力推动预算管理改革、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数字财政”建设等走在全国前列,助力政府治理效能提升。
接下来,广东财政将在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上持续发力。今年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统筹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高起点上推进新一轮改革,着力构建全省统筹、全域协同、全链条衔接的财政预算管理格局。
一是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机制,对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等重大战略任务进行清单化管理保障,畅通从规划部署到政策项目、再到资金安排的工作链条,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政府资源资产清理盘活和共享共用,推动各地各部门实现资源统筹、政策聚焦、资金协同,构建“大财政大预算大资产”格局,推动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是提升市县管财理财水平,实施省对市县财政预算安排审核,督导市县科学合规配置财政资源。率先实现全省上线“数字财政”系统,补齐不同层级和区域之间的财政信息化差距,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制度体系,推动市县科学配置财政资源,形成全省服务保障大事要事落实的合力。
■数读
●2021年1—6月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00亿元,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5.3%。
落实民生支出6422亿元,占全省支出比重达七成。
●2021年
省财政安排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的重点支出5563亿元,占比84.6%。
●2021年1—6月
中央和地方对应安排直达资金1149亿元,支出进度达73.9%,惠及各类市场主体1.31万家,受益群众9117万人次。
省财政系统谋划11项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建设等重点财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