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发布,广州市因为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明显获得通报表彰激励。广州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是什么,为何能取得国家督查激励呢?
主要做法:建立完善“四种机制”和“两项制度”
广州市于2017年7月15日零时起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启动广州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完善“四种机制”和“两项制度”。
“四种机制”是: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广州市协调建立省市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协同,政策配套,统筹推进辖区内所有类型的公立医院同步参与改革,实行“同城同策”“同级同价”。
二是完善三医联动机制。全面取消药耗加成,建立完善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2年多来,先后5次调整医疗服务价,将调价后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确保参保群众整体负担不加重。充分发挥医保作用,创新实践“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赋值的病种组数量达1万余个,核心病种和综合病种占总例数94.75%,建立起以住院全病种管理为核心的医保总额控制体系。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水平和待遇标准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医保部门引导的药品集团采购新模式,建成有影响的区域性药品集团采购(GPO)平台,药品总体降费幅度达25%,一年可节约采购费用约42亿元。
三是完善人员激励机制。发挥医务人员改革主力军作用,落实“两个允许”,建立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重点扶持高层次人才聚集、承担重大科研教学任务及重点建设的公立医院。近两年来,市属公立医院人均绩效工资有较大幅度增长,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总支出比例逐步提高。
四是完善改革保障机制。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明确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按“调价:财政:医院=8:1:1”比例补偿,并创新实施“定额+差异化”补偿方法,既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又有效避免不同类型医院之间补偿水平悬殊。
“两项制度”包括:
一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把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实现党建和业务双规划、双促进、双提升。遴选首批40家医院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推动辖区内3家公立医院参加国家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辖区内13家医院参与省“登峰计划”,并获得省财政投入经费39亿元。市级财政同时配套投入9亿元。广州地区公立医院医疗救治水平日益提升,区域医学中心和医疗高地地位更加突出,也有力保证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高治愈率和低病亡率。
二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市统筹规划,组建医疗集团、医共体、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等不同形式的医疗联合体,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全市共组建医联体144个,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加,进一步明确各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不断完善不同层级公立医院分工协作机制。
广州地区9家医院进入全国前100名
广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在五个方面表现突出。
一是保障了公立医院平稳运行。据广东省卫健委委托的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广州市84家监测医院取消耗材加成价格补偿率达108.6%,公立医院总体补偿到位,正常运行得到有效维护。
二是促进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市已建成各级各类医院280家,其中三级医院66家、三级甲等医院38家,2018年复旦版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名中,广州地区有9家医院进入前100名,40个专业进入前10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市。同时,广州地区正在建设1个国家呼吸医学中心、1个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6个区域医疗中心,并拥有慢性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
三是实现了医疗费用增长合理控制。监测数据显示,本地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由2018年的29.3%提升到2019年的31.2%,门急诊次均收费增幅下降至4.3%,出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增幅下降至6.5%,都远低于10%的控制增幅。医保住院总医疗费用增长率从10.71%下降到8.35%。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激发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2017年至2019年,市属公立医院人均绩效工资有较大增长,市属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比达到42%。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干事创业和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意愿越来越强,大部分职工都对改革措施比较满意。
五是增强了人民群众医改获得感。医保指定病种次均个人费用负担下降57.71%,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近几年都在20%以下。根据第三方关于患者对广州市公立医院满意度的调查数据,广州市患者对二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满意度得分达80.77分,对三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满意度得分更是达到82.6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