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广东18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 要闻报道

广州9项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创历史最好成绩

时间 : 2020-07-03 10:29:16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下称《通报》),对2019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3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30项奖励支持措施。

  广东省荣获督查激励措施的工作事项共18项,其中广州市9项工作10次受国务院督查激励,督查激励的工作事项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自国务院开展督查激励以来,广州市2017年度获得激励工作事项1项,2018年度获得4项,2019年度获得9项,涵盖了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双创”政策落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领域。

  真抓实干,推进落实。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内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的进程中,一条具有城市特色的“广州路径”逐渐明晰。

  营商环境更优质 企业开办时间从“4个工作日内”缩短为“0.5天办理”

  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初,广州正式启动营商环境3.0改革,目前已围绕企业开办、建筑许可、纳税、信用建设等重点领域出台近60份政策文件。此前,广州先后实施营商环境1.0和2.0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加速跑”。

  在衡量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时,企业开办时间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从营商环境1.0改革到3.0改革,广州企业开办时间从“4个工作日以内”缩短为“0.5天办理”,实现商事制度的不断优化。

  此次发布的《通报》中,广州南沙区入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地方”的激励事项。根据《通报》,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将优先选择为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企业年报制度改革、社会共治、企业信用风险监管、大数据监管、信用修复等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试点地区;优先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权限;在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认定中优先给予支持。

  良好的财政政策,同样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通报》中,广州获评2019年度全国地方财政管理工作督查激励地市,是财政管理工作中全国上榜的8个地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上榜的地市。广州市推荐的南沙区名列财政管理工作中全国上榜的10个县(区)之一,广州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市和区同时获得财政管理工作奖励的城市。

  地方财政管理工作考核是对财政工作的综合性检查、评价,在反映各地财政管理水平、财政运行质量方面具有权威性。广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广州在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国库库款、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预决算公开管理等考评指标均居于全国各城市前列,有多项工作表现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财政打造的三大品牌,加速了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进程。

  法治财政方面,制定和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等财政改革重点领域制度,推进全链条、多层次财政政策清理和完善;阳光财政方面,广州与北京并列201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第一名,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公开、“三公经费”公开、专项资金和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等多项核心指标获得满分;绩效财政方面,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绩效指标1.1万多个,建立以部门整体为基础、紧盯重点项目的全面绩效监控体系和“全面自评、部分复核、重点评价”的绩效评价机制,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要打造成为创新创业创造、国际营商规则衔接、法治化营商环境三大高地,更离不开强有力的市场监督。《通报》中,广州市入选“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获激励地区,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将在质量工作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基地建设、质量技术机构优先布局建设等方面,予以激励支持。

  “广州市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构建‘政产学研检用六方联合’的产品质量国际比对提升机制,助推‘湾区制造’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对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质量提升工作‘广州经验’。”就此,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2019年以来,广州市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质量工作改革创新和产品质量国际比对提升显著。

  此外,广州市在“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品种创新与风险防范等”工作中,也被列入《通报》激励的地区。

  产业发展更创新 工业和技改投资创历史新高

  5月9日,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广州市东泓氟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州东泓”)新型纳米滤材口罩产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国内首个滤膜孔径比新冠病毒更小的口罩,重复使用时长可达200小时以上,并已制订全国首个团体标准。

  新冠疫情暴发前,企业董事长吴东建并未想到,原先深耕军工领域的公司,能实现迅速转产,研制出“进阶版”纳米口罩。

  “经过行业协会,政府发现了这家做新材料的企业。经过对其产品的初步测试,我们决定推动落地。”广州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市场监管局、供电局协同“开绿灯”,为该企业增设无尘产线、设立工商注册提供了便利。

  《通报》显示,广州入选“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获激励地区。广州东泓正是产业技改的缩影。

  为了促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广州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环境等进行技术改造。2019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038亿元,同比增长9.1%,工业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完成技改投资368亿元,同比增长43%,首次突破3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5.42%,比2018年提高8.4个百分点,工业和技改投资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而广州东泓所处的广州开发区永和片区,受惠于广州科学城的扩容发展。广州高新区科学城园区因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同样入选《通报》激励地区。

  这已是广州科学城连续两年获此殊荣。近年来,广州高新区不断用政策供给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行政审批改革、政策兑现服务、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三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品牌在全国独领风骚。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广州高新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开放、创新,打造出了企业服务的“高速路”。

  创新精神为城市的产业发展注入崭新活力。此次《通报》中,广州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领域的工作,也被列入了激励名单。

  人民生活更宜居 推动“河长制”化为“河长治”

  在位于白云区的环滘河大朗段,经常有群众三五成群站在河涌的护栏旁边喂食锦鲤。水清路阔,凭栏赏鱼。这是住在环滘河边的刘伯之前不敢想象的画面。“以前这旁边的房子都挤到河边去了,路也很烂,蛇虫鼠蚁特别多。”

  改变是从治理开始的。白云湖街有关负责人介绍,最近一年多来,针对环滘河治理,该街坚持“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系统推进、精准治理”的原则,实施拆违先行、强力拔钉、完成支涌黑臭水体治理。经过整治后,环滘河两岸经过拓宽、铺路、加设休闲碧道和护栏,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环滘河大朗段变化是白云治水的一个剪影。在《通报》中,白云区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国务院决定对其给予1000万元奖励,用于河长制湖长制及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在广东,仅有广州市白云区和江门市上榜。

  广州是全国较早探索实施河长制的地区,白云区作为广州治水的主战场,率先推动“河长制”化为“河长治”,先后发布四道总河长令,重点聚焦黑臭水体剿灭、网格化治水、水岸同治等关键环节颁布军令状。

  向上,白云区创新设置流域河长,由区委常委挂帅担任五大流域河长;向下,白云区延伸设置网格员(长),形成区级(副)总河长、5名流域河长、14名区级河长、187名镇街级河长、222名村居级河长、3215名网格员(长)完整的治水体系,条块结合、层层压实。

  优质的人居环境,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的治理,更蕴含于城市完善的公共服务中。

  此次发布的《通报》中显示,广州成为全国18个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明显的激励表彰单位之一,该项目也是广东卫健系统唯一列入国务院激励表彰的项目。《通报》中指出,2020年将对获激励地区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分配中予以倾斜,各单独安排奖励资金500万元。

  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开始,广州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医改实践,如今已结出累累硕果。

  以增城区为例,2015年在全区13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院长办院”改革工作,有效破解基层医务人员人手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难题。如今,这一机制已经在广州市全面推行,成为强基层、稳队伍的一个重要砝码,也让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的职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