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一线实践

去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1.99万亿元 将推动更多优质海上风电项目加快落地下海

时间 : 2022-06-09 09:21:4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6月8日,《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2)》(下称《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当天,省自然资源厅在阳江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发展报告》内容进行解读。《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广东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9941亿元,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7年全国居首。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广东将重点打造海洋油气化工、海洋清洁能源、海洋船舶与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五个海洋产业集群,尤其是要充分保障重大项目用海需求,推动更多优质的海上风电项目加快落地下海。

  据发布会消息,围绕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的建设目标,今年我省将支持江门台山镇海湾、雷州东海岸率先开展首批示范区建设,第一批1.3亿元的省级财政经费已经下达。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特色更鲜明

  “2021年我省海洋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表现出较强韧性。”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表示。

  一方面,广东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据自然资源部反馈,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两成,连续27年位居全国第一。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特色更加鲜明。珠三角核心区海洋经济发展能级持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服务业优势不断凸显,世界级港口群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湛江巴斯夫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化工、滨海旅游等产业稳步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过去一年,广东主要海洋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具体来看,保障能源、食品和水资源安全的海洋产业稳健发展。海上风电发展迅速,全年海上风电新增投资超700亿元,新增海上风电接入总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而随着世界航运市场逐步回暖,全省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海工装备订单量也大幅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不仅如此,广东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也在稳步增强。全省加快构建“实验室+科普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企业联盟”四位一体的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有覆盖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等领域的省级以上涉海平台超145个。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向海图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对此,屈家树透露,目前我省正加快制定2023年至2025年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三年行动方案,重点聚焦海洋科技、产业、生态、管理等领域实施“八大行动”,将通过谋划一批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推动海洋强省建设一年一变化,三年见到明显成效。

  此外,我省还将通过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把海洋经济打造成我省产业体系新支柱。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将加强海洋产业稳链、补链、强链、控链,重点打造海洋油气化工、海洋清洁能源、海洋船舶与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五大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带动海洋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省自然资源厅海洋规划与经济处处长黄国锐介绍,目前,这五个产业集群化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已初显雏形。其中,海洋油气化工、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尤其是海洋渔业都是我省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增长趋势,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海洋油气化工业逐步向绿色高端化发展,已形成广州、惠州、茂名、湛江、汕潮揭等五大油气化工产业基地。海洋清洁能源、海洋高端船舶与工程装备属于省重点支持的海洋新兴产业,增长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对我省海洋经济实现动能转换具有引领带动作用。

  “这五大产业的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影响面广,对推动我省海洋经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贯通,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意义重大。”黄国锐说。

  让红树林变成“金树林”

  在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我省将持续开展海岸线生态修复、魅力沙滩打造、海堤生态化、滨海湿地恢复以及美丽海湾建设等“五大工程”,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建设生态海岸带。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东将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柯小兵介绍,为此广东明确了一系列目标,包括争取到2025年,创建5个以上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保护、修复和新营造红树林面积超10万亩;同时,还要打造一批“红树林+生态产业”新发展模式,推动红树林及周边区域实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红树林示范区将打造成全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的靓丽名片,建设成为蓝碳助力碳中和国际合作重要窗口、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围绕这些目标,接下来,我省将建立健全红树林生态调查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强现状红树林保护修复,科学规范开展红树林营造,推动建立红树林碳汇交易机制,开展红树林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推进红树林走进都市构建滨海城市绿心。

  柯小兵表示,让红树林变成带动沿海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金树林”,就要充分挖掘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结合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培育“生态+”新型业态,建设红树林及其周边生态养殖、碳汇交易、生态旅游、休闲康养和科普教育等相关绿色产业。“比如,在江门台山镇海湾,以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为依托,与碧道、古村、温泉、深井蚝等相结合,建立红树林+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模式。在湛江雷州东海岸,发挥已有红树林蓝碳交易经验优势,打造红树林+河口滨海湿地生态观光+碳汇交易模式,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