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各地行动

惠州惠城出台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职能

时间 : 2023-07-03 11:01:36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汝湖镇.jpg

惠城进一步巩固提升“七仙汝湖·诗画田园”示范带成果。图为汝湖镇精品村鸟瞰。图片来源:汝湖镇

  13个镇(街道)、225个行政村(社区),在惠州惠城的“棋盘”上串连起城市与乡村的纵横线,共同组成了惠城版图。这其中,各地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发展基础不尽相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突出,这既是惠城的区情,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为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日前,《惠城区关于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制定并印发。

  《实施方案》提出,惠城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以打造“四个惠城”(实力惠城、品质惠城、幸福惠城、平安惠城)为目标,围绕“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建设一流中心区。

  高质量发展

  构建镇域经济特色发展格局

  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把握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增强中心区街道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一个城乡协调、产城人融合、职住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推进县(区)域差异化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把区的优势、镇(街道)的特点、村的资源结合起来谋划,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镇域产业特色化发展道路。

  打造环东江经济产业带,沿东江两岸重点布局金融、生命健康、研发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依托“丰”字交通引入产业带动发展,沿1号公路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构建总部经济及商务服务业务圈,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和楼宇经济,提升中心城区能级。

  构建镇域经济特色发展格局。按镇域边界,划分城市经济发展区、工业经济发展区、三产融合发展区三大板块,推进镇域经济差异协调化发展,支持各镇(街道)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主导产业。

  ——发展壮大县(区)域经济。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强平台、抓项目、提质效”,壮大经济总量、改善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能级,强化区级经济“主引擎”。

  《实施方案》提出,全力推进惠城高新区建设。抓好园区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园区“2+2+2+N”等生产生活配套,推动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未来三年年均增长35%以上,2023年达到550亿元,2025年达到1000亿元。

  全力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培育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产业综合服务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到2025年,实现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主板上市企业以及年产值上10亿元企业数量倍增。

  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用好“摘牌即动工”“竣工即验收”“全链条数字管理”等措施办法,落实“五个一”机制,每年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积极招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努力引进50亿元甚至10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

  全力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物联网+商贸物流”,推动全区物流园向智能化升级、规模化发展,带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企业,打造一批具有集聚性、辐射性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都市业态,同时探索发展多类型金融业态。

  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区“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推动“828”行动方案落实落地;实施新一轮区级职能下放镇(街道)改革,全力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把镇(街道)打造成抓经济、抓治理的基本作战单元。

  圩镇连城带村

  2025年一批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圩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说城市是“大动脉”,乡村为“毛细血管”的话,那么圩镇则承担了“联结”任务,是城乡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只有通道畅通,才能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形成良性循环。为此,《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圩镇连城带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

  打造规范化示范型乡村治理中心。2023年,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社工”“一村(居)一警”全覆盖,基本实现党建网格全覆盖,建立一套党建网格运行机制。实施“百村齐进”工程,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全区12个涉农镇(街道)的142个村分别与所在镇(街道)的1个村以及其他镇(街道)的1个村进行结对共建,明确形成长期稳定的联络互助关系,强化交流学习、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构建形成“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良好发展局面。到2025年,全区所有党建网格运行顺畅、管理有效,乡村法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不少于3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不少于50个。

  建设高质量发展乡村服务中心。统筹城镇和乡村一体化发展,打造完善的服务圈,推动各级各领域党群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联动、服务融合,提升凝聚服务群众的质量效益,建立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区域综合服务阵地。实施小城镇(圩镇)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打造一批特色化品质化美丽圩镇;抓好公办学校建设,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实施“头阵计划”“强师工程”“名师工程”,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看病不出村、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发展镇(街道)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建立完善多层次分类救助体系。到2025年,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达到18人。

  建设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中心。促进汝湖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复制打造一批特色专业镇;支持横沥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建设,推动一批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快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增强区域消费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同时,实施美丽圩镇创建工程,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2025年,推动一批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建设和美乡村

  到2025年农村集体经济显著发展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造血。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坚持把联农带农富农作为招引农业项目的前置条件,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高附加值的产业,做强做大丝苗米、蔬菜等优势产业,推动甜玉米、花卉、特色水产、中草药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惠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进度,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进园区,形成项目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利用好靠近市区的优势,打造集科技示范、种养采摘、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等一体的农文旅产业,让更多村民能够实现就近就地增收。到2025年,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一镇一业”专业镇2个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以上,打造农业品牌100个以上。

  提升农村消费能力。拓展消费渠道和方式,大力实施乡村流通体系建设行动,巩固区、镇(街道)、村三级供销社建设,优化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推进电商物流服务流通,加快完善区、镇(街道)、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消费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农村商品消费融合发展,鼓励举办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深入开展消费帮扶,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丰富城乡市场供给。优化农村消费市场环境,加大农村流通产品监督抽查覆盖面,强化消费领域大数据应用,扩大农村对合格产品的消费使用。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加快补齐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投入,让农村生活功能更完善、更现代。进一步巩固提升“七仙汝湖·诗画田园”“翰墨梅香·竹海温泉”示范带成果,扎实推进“东江湾畔·三产融合”“都市田园”两条示范带建设和三栋、汝湖、横沥3个美丽圩镇建设。到2025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基本完成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5%以上,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95%以上;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4%,基本建成4条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大力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农村“三资”管理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各村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到2023年底全区142个行政村100%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10万+”目标,力争60%以上实现“20万+”,25个村达到“100万+”。到2025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更加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显著发展,强村富民作用充分发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