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2024年广东两会专题 > 媒体关注

18名委员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 打造“金字塔型”企业群

时间 : 2024-01-25 10:07:19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推进横琴与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序衔接”“大力推动广东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三农’办好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1月24日上午,18名广东省政协委员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乡村振兴等国计民生问题建言献策。

  焦点1

  大湾区建设

  打造大湾区国际开放新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不少委员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加速推进琴澳一体化发展,增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动力,建议不断完善‘平台+人才’支撑体系,加快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合作区创新要素汇聚地。”省政协委员、澳门日报总编辑崔志涛说。

  省政协委员、香港建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学明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大使计划’,从大湾区每个城市中遴选出具有潜力的青年,提供集中培训,负责在不同的平台和活动中宣传大湾区。”他建议。

  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室主任张干在代表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发言时表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新枢纽。“当前,广东迫切需要发挥广州北部‘空铁陆水’四网融合独特优势,突破粤港澳大湾区‘南强北弱’发展困境,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新枢纽。”

  他建议,要打造广州北部产业合作带供应链产业链组织中心,加强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对接,推进广深双城联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建设,强化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地区产业和经贸合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涉及广泛、规模庞大的‘海外广东’开放格局。”省政协委员、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青建议,要提升“海外广东”战略功能,围绕对外开放主动权,形成“国家、城市、行业、企业”四位一体的系统战略;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为平台, 联手港澳在高标准国际规则对接中先行先试。

  省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潘苏在代表台盟广东省委员会发言时表示,要依托省涉外法律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常态化联合共建体系;加快涉外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更新完善,重视与国家涉外立法之间的衔接。

  焦点2

  制造业当家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生态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大会现场,多位委员就此建言献策。

  “低空经济新赛道正成为全国各地争先追逐的产业高地,建议以电子技术和AI技术突破为牵引,重点攻关无人机传感器、低空数字化管理平台、高密度电池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一批重大科研机构平台,承担无人机关键技术研发、适航检测等功能。”省政协委员、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欧阳绘宇在代表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发言时说。

  省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欧壮喆在代表民建广东省委员会发言时则重点关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打造‘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企业攻坚、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金字塔型’企业群;促进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制造‘含金量、含绿量、含智量’高的拳头产品。”他建议。

  数字经济浪潮滚滚而来。省政协委员、深圳市中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心竹在代表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发言时建议要大力推动广东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

  “要推动低成本、模块化智能制造设备的推广应用,构建数字化生态,鼓励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金融机构等共享技术创新成果,加快传统企业业务流程重塑、组织结构优化和商业模式变革,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生态。”赵心竹说。

  焦点3

  科技创新

  构建粤港澳超算应用互联网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科技领域的热词。广东拥有广州和深圳两大国家级超算中心,建有“鹏城云脑”等一系列智算中心,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首位。如何让大湾区算力应用效益充分释放?省政协委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深圳中心主任卢宇彤建议,支持大湾区现有算力单位、网络运营商与广大应用单位积极构建粤港澳超算应用互联网,加强“计算+多学科”人才培养,加速算力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支撑数字湾区建设。

  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韩恩厚关注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他建议,强化在战略和前沿领域的集群式科研攻关,推动产业链薄弱环节及“卡脖子”技术“集群式突破”,加强对涉及国计民生安全、关乎“广东智造”“广东创造”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推广。

  韩恩厚还建议,要由政府引导建立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机制,构建“龙头企业+大院大所+产业园区+产业基金”的产业生态,加速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并在简化人才认定流程等方面深化改革,充分用好各项人才支持政策和人才资源,构建高质量人才引育生态。

  省政协委员、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李广丽则关注如何用科技赋能建好现代化海洋牧场。她建议,结合广东海水种业现有基础,将大型种业企业资源优势和科研院所原始创新能力有机结合,构建水产种质资源库、水产种质资源保存和评估中心、水产遗传育种中心等,打造我国南方海水种业创新高地。

  焦点4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支持战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场委员针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也提出了建议。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省政协委员、广东宏达建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沃以苏东坡的一句诗开头,讲述文旅融合下的乡村幸福生活。

  为解决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不足、乡村文旅产品同质化突出、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黄沃建议,要深挖岭南文化资源,擦亮和美乡村“底色”。“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挖岭南文化内涵,厚植文化底蕴,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转化。”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珠海市委会主委,珠海市政协副主席贺军在代表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发言时也表示,目前,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绿色要素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建议立足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现有产业发展状况和生态资源禀赋,有序推动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石化、现代轻工纺织等战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贺军说。

  焦点5

  乡村振兴

  培育岭南特色“土特产”品牌

  过去一年,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代表民进广东省委员会发言时,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会副主委、江门市副市长周佩珊建议,要依托特色资源,一方面念好“南岭”经,大力挖掘绿色资源价值、打造岭南特色“土特产”品牌,全域推动和美乡村旅游,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另一方面念好“南海”经,进一步完善沿海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海洋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海洋文章。

  省政协委员、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惠勇在发言中,也提到了“土特产”一词。聚焦推动广东果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优化品类结构,积极引进和选育适应广东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果品品质和产量。在不断提升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推广科学种植的基础上,完善产业配套,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拓宽水果的销售渠道,强化产品检验检测、溯源管理和品牌建设,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志群为推动涉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他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加大政策统筹力度、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等入手,强化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要素保障。同时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办学能力,精准推进涉农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涉农人才精准供给。

  焦点6

  民生福祉

  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恢复和扩大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省政协委员、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江英桥在代表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发言时表示,健康消费正成为消费恢复增长的一大亮点。

  “建议以科技创新提升健康产业产品服务质量,完善健康消费科技创新体系并实现重点突破,还要推进业态融合引领主动健康消费趋势。”他说。

  省政协委员、佛山市副市长乔羽在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发言时特别提到了农村养老问题。

  “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以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农村社区养老为主要抓手,制定质量评价和质量检测标 准体系。”乔羽建议,要打造农村互助养老阵地,鼓励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融合建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