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园”“增加普惠优质托育服务供给”“建立乡村线上医务室”……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于12日开幕,1月11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云珠酒店驻地,代表们抓紧时间打磨拟提交的建议,力求贡献更多“干货”,提升建言“含金量”。采访发现,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成为代表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产业发展▷▷
打造高质量产业园区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今年,不少代表聚焦产业发展话题,提出真知灼见。
广东正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支持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规划超1万亩用地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园,将用于承接广州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这将为广州、清远两市的产业发展带来新活力,推动清远产业结构优化,加速清远新型工业化发展。”省人大代表、清远天安智谷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赖建尧说。
如何打造高质量产业园区?赖建尧建议,适当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确保项目呈现规划效果。同时,建设好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完善周边交通配套,加快华清产业大道、德清大道等主次干路网建设,引入市区与产业周边衔接的公共交通。
省人大代表、湛江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岑坚同样关注产业园建设。“湛江三面临海,陆、海、空交通便利,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发展水产产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岑坚建议,大力支持湛江市建设水产产业园,将湛江市水产产业园纳入省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并在用地(海)、财税、金融、设施建设、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推动湛江水产产业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当前,梅州正在推进广东省城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省人大代表、梅州市梅江区区长钟秀堂建议,将示范区视同省重点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享受相关政策,并支持设立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示范区连片收储工业用地给予奖励。同时,推动广州市、省直有关部门与梅州在示范区范围内共建产业合作园,发展“飞地经济”,探索建立产业互补、项目共建、利益共享和成本分担的园区共建机制,引导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到示范区。
关键词:民生保障▷▷
增加普惠优质托育服务供给
倾听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也是代表履职的重点。梳理发现,看病、育幼等成为代表建议中的高频词。
如何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省人大代表、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丁珂珂建议,建立乡村线上医务室,省市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结对帮扶,由省市级医院安排专业医生提供线上问诊、远程开方、村医线上指导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事关千家万户。”省人大代表、惠州惠正青华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所长邓中青认为,应探索依托社区开展试点,协同专业机构推动托育服务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增加普惠优质托育服务供给。同时,通过示范性专门机构领办社区托育点,将社区托育点统一纳入监管,连锁化、专业化规范运营,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切实解决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
省人大代表、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主任曾学智关注残疾人事业。在调研中,他发现,一个听障儿童家庭如选择国产人工耳蜗植入器械,加上手术、检查费用等需10万元左右,扣除医保报销和残疾补助后,仍有部分缺口需自行承担,这笔支出让不少困难家庭望而却步,加上一些患儿家庭缺乏早筛查治疗意识,从而错过黄金康复期。
“加大对听障儿童的救助力度,帮助他们回归有声世界。”曾学智建议,以财政兜底基本费用方式,加大听障儿童医疗救助及帮扶,增加听障康复治疗定点手术医院数量,保障听障儿童获得及时救治。此外,逐步建立听障儿童早期干预制度,开展精准宣传普及,使广大听障患者家庭有更多可能获取治疗信息,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