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分组审议现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文明传承和文脉延续”等内容连续多日引发代表们热议。大家围绕这一话题畅所欲言,为文化强省建设建言献策。
“我调研走访了一批非遗文化从业者,发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政策还有待完善。”省人大代表、阳江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工作科科长刘晓乐指出“痛点”: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与其经济收入不匹配,导致不少传承人被迫转行,传统技艺面临失传。为此,她建议,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办好各类非遗技艺人才培训班和专业学校,为非遗传承人生产、展示、销售和带徒授艺搭建良好的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非遗文化从业者的生存发展?省人大代表、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健芬则认为,仅通过增加补贴的形式支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可能会让非遗传承人产生依赖心理。“要挖掘历史文化的市场潜力,鼓励非遗传承人创作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文化遗产在转化创新中“活”起来?来自碉楼之乡的省人大代表、江门开平市塘口镇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甄艳红有着深入思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可以和新业态融合发展。”甄艳红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举例,在周边乡村发展民宿产业,同时设计以碉楼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和纪念手信,让旅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历史文化的“宣传大使”。
省人大代表、肇庆市总工会财贸工会副主席樊荣则关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建议强化规划引领,引入高端文化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建设,积极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