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一带一路”与广东

融入“海丝” 是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机遇

时间 : 2017-05-23 18:10:36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热议

  江门应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借“一带一路”东风,推动“江门制造”走向全球市场?为此,南方日报分别采访了五邑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坚、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蔡勇和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亚兵,分别从发展机遇、发展方向、政府作为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与沿线国家合作前景广阔

  在蔡勇看来,江门不少产业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合作基础,例如红木家具产业,不少江门企业的进货来源就是非洲。从这个角度来说,江门企业“走出去”拥有一定的基础,接下来可以利用好政策红利,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货运基地等。

  数据显示,江门是全国外贸竞争力50强城市之一,年进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出口额150亿美元,经济外向度大。但总体而言,江门出口商品传统产业产品多,轻型劳动密集型产品多,附加值低的商品多,资源友好型及环境友好型产品少,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品少,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少。

  刘志坚认为,江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外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江门应充分发挥遍布世界的五邑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作用,积极参与‘海丝’建设,加大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优化价值链,提升商品附加值,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他建议,江门外贸出口既要继续发挥传统制造产业“价廉物美”的优势,又要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实现转型,如轨道交通装备、船舶装备等以后可能成为江门出口的亮点。

  以海洋经济为纽带实现“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中,江门应如何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对此,刘志坚建议,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众多,拥有世界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势,接下来应积极构建“江门—澳门—葡语(拉丁语)国家”、“江门—香港—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两大联系桥梁。

  同时,刘志坚还认为,江门应大力建设大广海湾区重大战略平台、华侨文化传承和交流平台、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商会社团服务平台、会展服务平台等数个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在江门市与港澳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欧美各国的文化和滨海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在海洋经济方面,刘志坚则建议,江门应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丰富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的势头,大力促进江门市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以海洋经济为主的产业合作,尤其以临港先进制造业、物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农渔业的开发与合作为重点。“例如,突出以中国—法国清洁能源合作、中国—德国海工装备合作等为重点的临海产业合作,深化中国—葡语国家合作,在清洁能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获得更大发展。”

  政府应组织企业抱团“出海”

  政府在“一带一路”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为企业代表,赵亚兵建议,江门应做好人才储备,引进更多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持。其次,政府应为企业搭建舞台,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抱团出击的模式,打响“江门制造”的品牌。“由于对其他国家的政策法规、贸易习惯、文化风俗的不熟悉,企业想要单打独斗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是十分困难的。”

  蔡勇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作为政府部门,一方面要提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进行研究、分析,给江门企业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要对江门的产业和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此外,蔡勇也特别指出,未来拥有深水港的城市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江门应加强与深圳港、珠海高栏港的铁路联运,力争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一部分。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