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昨日从广州市金融办获悉,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自2011年以来年均增长22%,是同期广州GDP增速的1.7倍,2013年金融业成为全市第九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这是广州金融业发展新的里程碑,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突出成绩的体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寄予厚望,也为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提出了更高要求。昨日,笔者专访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欧阳卫民,了解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进程和已经取得的进展,以及新形势下广州市对未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规划。
●金交会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金融强省战略,搭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平台,经省政府批准在广州举办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下称金交会)。金交会以“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市场化”为办会理念,以金融成果展示会、金融改革宣讲会、金融知识普及会、金融学术交流会、金融产业对接会、金融产品推销会、金融设备展销会、金融人才招聘会“八会合一”为目标,以实现“让世界在这里感悟中国金融”为愿景,致力于打造成为广州新的国际化金融会展平台和城市新名片。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金融专业展会,金交会先后于2012年和2013年成功举办了两届。2013年第二届金交会展位面积扩大至3.5万平方米,270家机构参展,促成产融对接签约项目73个,意向签约金额5211亿元;67家参展金融机构推出225项金融优惠措施;100多家参展机构推出2000多个金融人才招聘岗位;展会举办主题论坛1场,分论坛5场;到场观众超过14万人次,3000多家中小企业入场与金融机构对接;展会期间还举办了国内首个权威金融图书评选活动——首届金融图书“金羊奖”颁奖典礼。在2013年度中国会展行业年度颁奖盛典上,金交会荣膺“2013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展会”。第三届金交会将于2014年6月20日-22日在广州举办,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化金融合作、提高产融对接及现场交易量、举办多场高规格论坛及第二届全国金融图书“金羊奖”评选活动。
●广州民间金融街
广州民间金融街是全国首条集资金借贷、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民间金融街。2012年6月28日,广州民间金融街首期建成,进驻机构35家,包括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行等民间融资机构18家,银证保类机构11家,第三方支付、贵金属交易、珠宝交易等其他机构6家。2013年6月民间金融街二期建成,共入驻机构达到102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30家,小额再贷款公司1家;入驻企业注册资本增加180多倍,实现税收超1.5亿元;入驻机构累计发放贷款4601笔,资金总额195.76亿元,为市内4000余家企业和个人解决了融资难题,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目前金融街三期建设正在进行中,将争取入驻机构达到150家以上,其中小额贷款公司增至70-80家。广州民间金融街突出“聚集、服务、定价”功能定位,致力于打造民间融资“广州价格”,通过信息发布平台按日发布小额贷款利率、融资担保费率、民间金融价格指数,对于规范民间融资定价行为,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起到积极的探索作用。金融街三期计划采集省内相关城市民间融资价格数据,编制中国(广州)民间融资价格指数,为全国民间融资实现规范化、阳光化探索新路。
●广州国际金融城
为打造广东金融强省和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重要载体,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做出了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下称金融城)的重大决策部署。广州国际金融城是广州“2+3+9”战略性发展平台之一,规划用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定位为国内领先的金融集聚区、岭南特色的活力区、新型城市化最佳实践区和国际一流的生态理想城。起步区规划以“方城曲苑,古今交融”为城市设计理念,采用“方城、曲苑、翠岛、玉带”的格局,规划为金融总部、总部办公、商业综合、滨水休闲和生活居住五大功能分区,截至目前已有近60家金融及相关机构明确表示有意进驻,成功出让两批土地,南粤银行、广州金融控股集团和万联证券联合体、平安不动产等机构已购地进驻。《关于支持国家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驻粤机构和金融机构在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自用办公用房的若干规定》于2013年12月正式出台,对在金融城购地建楼的金融企业(包括金融机构、金融控股集团、金融市场交易机构等)按自用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000元的奖励。2014年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将进一步提速,大力开展对国内外金融机构特别是总部金融机构的“敲门招商”工作,加快广州国际金融文化交流中心(岭南金融博物馆)立项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金融总部聚集区。
广州金融六大建设成果巡礼
笔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主要有哪些成果?
欧阳卫民:党的十八大对金融改革发展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在金融战线上,我们以加快建设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区域金融中心为目标,着力战略谋划、平台搭建、创新驱动和环境优化,推动金融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呈现出蓬勃向前的新气象。成果可以用以下六个方面概括,一是金融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二是金融发展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是金融服务产业与民生发展取得新进展;四是金融创新开放取得新突破;五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步;六是汽车金融、科技金融以及金融设备制造业等特色金融业务推进取得新硕果。
2013年广州地区本外币存款余额达33838.2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贷款余额达22016.18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保费收入近500亿,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均创历年新高。截止2013年11月,广州地区证券交易额44290.93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28235.17亿元;期货交易额39356.90亿元,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金融平台发展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已经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金融交易博览会,荣膺“2013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展会”称号;广州民间金融街目前已有102家金融及相关机构进驻,累计提供融资服务4216笔,资金总额达196亿元,实现税收超过1.5亿元,为市内4000余家企业和个人解决了融资难题,民间融资“广州价格”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广州国际金融城完成了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及产业规划编制,举行了建设动员大会,成功出让两批土地,出台了有关优惠政策……
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看,广州成立了全国首家小额再贷款公司——广州立根小额再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CEPA框架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广州广证恒生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完成了我国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一级市场配额交易,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等等。
笔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改革做出了系列部署,广州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过程当中如何贯彻全会精神?
欧阳卫民:全会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金融改革发展做出的一系列部署。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在结合实际,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为此,我们将以出台实施《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决定》为契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大力推动广州金融业从总量优势向创新优势、环境优势转变,奋力推进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具体有如下发展规划,一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打造“1+3+4”发展平台;二是坚持金融服务产业和民生,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坚持创新是第一推动力,走广州特色区域金融中心发展之路;四是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能力建设。
结合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践来看,广州金融业发展必须结合广州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特点,推动金融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为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加快发展促转型作出更大贡献。同时要更加关注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建设好金融的滴灌系统,使小微金融服务更加及时、便捷、高效。
广州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上,要以南沙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深化穗港澳台金融合作,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经验;积极发动优质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推动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
当前,我们正强力推进企业上市“双百工程”。2011年以来,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由74家增至98家,境内市场累计实现融资超过1300亿元。2013年在IPO政策还没解禁的情况下,在港交所及纳斯达克新增上市公司8家,融资近53亿元。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我国股票发行实行注册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大拟上市企业的储备和上报力度,争取2014年上半年实现上市公司突破100家。二是做好与“新三板”的对接。利用“新三板”扩大至全国的契机,深入发动企业到“新三板”进行股份挂牌转让。2013年,我市共有10家企业向全国股转系统递交挂牌申请,位居全省第一(不含深圳),62家企业进入全国股转系统企业资源库。三是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市场。目前全市共有创业及股权投资机构175家,比2011年增加75家,年均增长33%,管理资金超过600亿元。四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等。
同时,广州也在建设普惠金融三大服务体系。第一,继续建设社区金融服务体系。2012年开始在全市金融服务薄弱社区建设金融服务站,2013年全市已建成统一标识的社区金融服务站176家,超额完成全年建设100家的任务目标,明年将再新建200个社区金融服务站;第二,继续做好“三农”金融服务。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继续设立3-5家资金互助合作社,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保障作用,为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提供新经验。第三,认真做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013年新设立25家小额贷款公司,是前4年的总和,年内累计发放贷款160.8亿元。2014年还将新设50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数将超过100家,贷款总额达到400亿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自2012年8月开业以来,挂牌企业达到556家,居全国同类交易所第二位,110家企业实现融资交易14.93亿元。2014年挂牌企业力争达1000家。
必须指出,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永恒主题。广州将坚决贯彻落实《决定》要求,继续按照“稳定是金融第一责任”的工作理念,切实履行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职责,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能力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和金融创新,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笔者: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如何突出广州的产业结构特点和现有政策优势?
欧阳卫民:发挥国家赋予广州的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一是推动政策创新。争取国家批准在南沙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离岸金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一系列金融创新试验。出台实施金融人才专项扶持政策,探索金融高级人才专业化认证之路。二是推动机构和业务创新。积极申报设立花城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航运保险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业务在我市广泛开展。大力发展金融新业态,出台扶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专项政策,规划建设互联网金融集聚区。三是营造更好的金融创新氛围。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规定》,启动金融创新奖和金融研究成果奖评选活动,激发创新热情。完成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设立工作,打造金融创新的“智库”。
笔者: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您认为政府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角色定位?
欧阳卫民:政府应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能力建设。一是完善地方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等类金融组织的监管模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是加强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驻粤机构的监管联动,建立起贴近市场、支持创新、信息共享、风险可控的金融管理服务机制。三是大力发展各类专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广州金融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和协调作用。四是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加强金融风险预警,切实做好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分析、评估、防范和化解工作,打造金融安全运行区。
广州金融六大建设成果巡礼
●广州股权交易中心
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下称股交中心)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场所,于2012年8月9日正式营业。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主要为挂牌企业的股权登记、托管、交易、结算、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提供场所、设施和服务,紧密围绕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发展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形成了“无门槛、有台阶,先挂牌、后收费,不唯利、不冒险,同呼吸、共成长”的鲜明运营特色,成为广东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股交中心挂牌企业556家,居全国同类交易所前列,企业来自广东省15个地级市;会员单位188家,合格投资者1155户,111家企业实现融资交易15亿元,其中46家挂牌企业实现增资扩股4.6亿元,62家挂牌企业实现股权质押融资10.3亿元。针对挂牌公司大多处于成长初期、普遍惜售股权的特点,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推出“股融通”系列融资产品,挂牌企业以一定比例股权作为担保,截至2013年底已有15家挂牌企业获批授信、放款共计7950万元。股交中心已发展成为全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平台。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广碳所)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碳排放权”命名的交易机构,是广东省政府指定的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发放和市场交易平台。2013年12月16日,广碳所成功组织了广东碳排放权配额首次有偿发放,是全国首个碳排放权配额拍卖活动,发放总量300万吨,总成交金额1.8亿元。2013年12月19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在广碳所顺利启动,首日共完成7笔广东碳排放权配额(GDEA)交易,交易量120029吨,交易额超过722万元。广东省碳市场创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多项第一:碳配额规模第一,首日交易量第一,首日成交单价第一,首日交易额第一。按市场规模计算,目前广东省碳市场已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碳市场,迅速引发全球关注。
●广州社区金融服务站
为将社区金融服务站打造成为广州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广州市委、市政府自2012年起连续两年将“推进社区金融服务工作”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广州市印发了《2013年广州市社区金融服务站建设方案》,统一广州社区金融服务站统一标识,明确社区金融服务站的建设标准。社区金融服务站定位于在满足基本的自助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信用卡还款、购买车票、公共事业缴费等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及发挥普及金融知识的作用,推进金融服务的标准化、制度化、便利化、大众化和全天候化。2013年广州市共建成社区金融服务站176家。省金融办于2013年11月25日召开了现场交流会,组织全省各地市银监分局及金融办考察学习广州市社区金融服务站模式,并全省全面推广。2014年广州市计划再新建200个社区金融服务站。广州社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走出一条符合广州市情、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发展创新模式,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