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以“中文报业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6届年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美国等地的30多家主流媒体负责人、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代表逾百人齐聚羊城,在珠江之畔探讨中文报业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交流互鉴让中华文明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此次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共享稿库倡议书》,并宣告“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共享稿库”正式启动。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之下,全球中文报业要如何抓住融媒体时代机遇,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融合发展的媒体平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与会各方的关注焦点。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应坚持守正创新
潮涌珠江畔,共话深融合。这些年来,技术迭代速度日新月异,内容创新脚步蹄疾步稳,中文报业媒体融合浪潮不断涌现。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新闻学教授林如鹏表示,从传播技术维度看,近些年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正面临新形势。他认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是中文报业媒体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方法路径。
林如鹏介绍,广东省近些年全力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模式,在体制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内容生产传播、技术平台建设、公共服务转型以及盈利模式优化等方面呈现出新图景。“11月15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正式发布‘两端一云’建设方案,正是主流媒体融合持续破阵进阶的又一生动实践和探索。”他说。
林如鹏表示,在新时代中国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包括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其中,“守正”指的是坚守初心使命,肩负主责主业;“创新”指的是勇立时代潮头,追求突破进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应实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说。
中国台湾《联合报》执行董事项国宁就“建设新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作分享。“当下,新闻媒体面临信息竞争日益激烈、新闻内容呈现方式多元、新科技更迭速度加快等趋势。”他分享了《联合报》因应新变化、应对新挑战的五大解法,包括组织改造调整工作流程、数据驱动推动编辑室转型、全媒体产品多元呈现、资产活用转变商业模式和建立新工作室创新内容表达。
“报业,是报道之业,而非报纸之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武分享了自己对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思考。他认为,新型主流媒体是以互联网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功能的平台型媒体。在他看来,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是孤立的单个媒体,而是一个横向连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纵向打通各级各类媒体从而共享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的体系。
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发扬者
开幕式上,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会员单位代表上台启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共享稿库”。
“广东的饮食文化、武术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都是能引起外国人共鸣的项目。接下来,我希望通过‘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共享稿库’,推出更多体现中华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好作品。”国际日报报业集团中国事务部副主任、胥山月刊社社长伍新雄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向驻在国华侨华人推介岭南特色文化名片,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
如何吸引年轻人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分析,青年群体的数字生活高度依赖社交媒体,其日常生活深度嵌入数字化网络平台,呈现出典型的“生活在媒介”特征,他们更加乐意接受形式生动、内容可感、轻松娱乐、沉浸交互的数字产品,因此,面向青年群体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要更加注重传播方式的运用。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的必然之举。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播者推动者?多位中外专家学者与媒体负责人也进行了分享交流。
《光华日报》总经理李兴前从马来西亚槟城远道而来。“随着一系列产业园区、铁路、地铁等中马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开花、结果,相关建设内容已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他说,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在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扮演着不可代替的重要角色,“中国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我们将大幅增加对中国、对广东的报道,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当今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邢广程就“‘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这一主题,向与会嘉宾分享自己的思考。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浸透着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不仅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实践平台。“古代丝绸之路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一带一路’倡议必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大的力量。”邢广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