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对孤独症人群进行全生涯支持,并探索建立孤独症社区寄宿制托养模式,以及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康复训练项目纳入医保范围。10月25日,据深圳市残联消息,《深圳市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将为孤独症人群提供制度、康复、教育、就业、家庭支持、社会融合等全方位支持。
学龄孤独症孩子或可配“助教陪读教师”
方案的最大亮点是“突出全生涯支持”,即保证其在人生中每个阶段都有相关的政策和服务可享。为此,深圳将完善与孤独症相关的政策制度建设,特别是注重在就业、托养和养老三项制度中的衔接,以及建立孤独症常态化筛查机制和孤独症数据共享机制。
同时,拟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康复训练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适当提高普通门诊年度支付限额。优化医保个人账户使用条件,家长医保个人账户所有余额均可按规定用于支付孤独症患儿医疗费用,多措并举减轻孤独症合规康复治疗费用负担。
方案将加大推动融合教育。其中,学前教育方面,发挥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职能,为孤独症儿童入读普通幼儿园提供巡回技术指导和送课上门服务等多方面支持,推进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试点;义务教育方面,强化对适龄孤独症儿童适学能力评估和入学、转学,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入读特殊学校等方式,确保深圳户籍孤独症儿童100%接受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方面,充分保障通过国家教育考试被录取进入高等院校的孤独症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杂费补助,对在普通高等学校普通班就读的孤独症大学生给予一次性资助。
根据孤独症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评估,对有融合教学需求的学生,逐步探索由学校和各区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配备“助教陪读教师”,并完善退出机制。
探索在公共场所设置喘息空间
在就业方面将制定方案,推动就业能力强的孤独症人士进入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并提出公共服务机构也应率先垂范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图书馆、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为孤独症人士开发整理图书、保洁、检票等公益性就业岗位。
对孤独症家庭的支持也是方案的重要探索。国内目前主流的托养方式是机构集中托养、居家安养、日间照料三种。为完善孤独症托养体系,深圳将建立孤独症社区寄宿制托养模式。
“深圳公办的市康复托养中心建设已在龙岗区开工建设,设计300个托养床位,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对无自理能力的重症孤独症人士实行机构集中托养服务。方案在参考港台地区城市残疾人托养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家长和大龄孤独症人士的需求,探索社区寄宿制托养模式,既能让孤独症人士离开家庭,为家长提供喘息的机会,又能通过集体生活锻炼社会适应能力。”深圳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在社会层面,探索在公共场所设置喘息空间,减少孤独症人士情绪失控、走失风险和家庭成员照顾压力。同时,探索开设孤独症家长学校,鼓励和支持孤独症患者父母及家属学习孤独症相关知识和家庭干预方法,增强对其行为的理解、接纳、包容、尊重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