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市动态

推动南沙建设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广州将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时间 : 2022-08-25 10:34:12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向海图强,向海图兴,“蓝色经济”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8月24日,广州发布《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力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成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涉海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南海综合开发先行区、海洋产业集群高地和海岸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推动南沙建设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构建“一带双核多集群”空间布局

  《规划》提出构建“一带双核多集群”空间布局方案:打造沿江滨海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串联以海珠区、黄埔区为中心的海洋高端服务核和以南沙区为核心的海洋科技创新核,重点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和海洋电子信息等特色海洋产业集群。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黄金锋介绍,在空间上,强化陆海统筹和江海联动,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支撑打造珠江口“黄金内湾”;在指标上,对标国内外先进海洋城市指标,彰显“老城市新活力”,构建广州特色指标体系;在行动上,形成含67个项目的项目库,其中49个集中布局在南沙区,支撑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路径上,提出“五个一”规划实施路径,为落实全市部署提供路线图和行动方案。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广州围绕建设海洋强市目标精准发力,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15年2632.8亿元稳步增加到2020年的3146.1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2.6%。国际航运中心能级进一步提升,2020年,广州港集装箱航线总数达226条,完成货物吞吐量6.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351万标箱,分别居全球第4位和第5位。完成滚装商品汽车吞吐量150万辆,位居国内港口第一位。广州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由2015年全球第28位跃升至2020年第13位,居全国第4位。

  展望2035年,广州提出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活跃、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显、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动南沙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将广州港打造为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航运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广州在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部署。接下来,以南沙港区作为核心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将广州港这个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国际大港打造成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建设国际化港航综合大物流体系上,广州持续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港航大物流体系,以南沙港区为核心,强化枢纽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依托以南沙国际物流中心为“冷链母港”的全链条冷链物流,打造冷链快线品牌。支持南沙深化与大湾区城市在国际海运中转、国内驳运、海空铁联运、堆场仓储等航运物流方面融合一体化发展。发挥南沙港铁路及内陆无水港的综合物流优势,加快发展中欧班列,建设南沙海铁联运枢纽。

  在提升广州港面向世界的服务能力上,广州将实施港航基础设施滚动式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以及LNG应急调峰站配套码头工程等港口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好广州港保障社会民生的基础支撑作用。

  积极推进服务湾区港航生命线的公共“避风港”——桂山锚地扩建工程、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和小船航道工程等水上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为大湾区水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享提速增能。谋划推动在龙穴岛中部挖入式港池内规划建设南沙港区国际海铁联运码头,打造以南沙港区为枢纽的海铁联运国际中转通道,构建“中部陆海大通道”。

  在建设广州临港经济区新动能上,将按功能和区域,重点引导航运物流、高端航运服务、临港制造、临港汽车产业链、国际集拼、国际电商、数字航运、水上休闲旅游等港航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集聚发展。

  同时,还将推动穗港澳水上客运公交化运营,打造大湾区国际航运论坛等国际航运交流品牌,增强广州航运枢纽面向世界、服务世界的综合能力,打造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发动机”。

  “到2025年,我们将努力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标准箱,进一步巩固广州港作为世界大港的地位和影响力。”广州市港务局副局长袁越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