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火眼”实验室(气膜版)由原来的15舱增至20舱,极大地提高了检测能力。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6月9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6月8日0时至24时,全市新增7例境内确诊病例,均从密接者中主动排查发现。此外还有1例由原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州将根据需要,对重点地区人群进行多轮核酸筛查。荔湾区已于6月8日起,对封闭和封控管理区域内9条街道的全体居民再次进行核酸检测。
此次疫情防控中,广州一大批“硬核”科技装备投入使用,为广州在短时间内完成迄今全球城市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广州已高效完成新冠变异毒株精准检测产品研发。物资保障方面,纯无人车运输队已覆盖广州两个高风险地区物资分派点。
高效完成检测产品研发
广州本轮疫情首例本土病例出现的5月21日,广州实验室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立即响应,在前期布局启动的28个应急攻关项目基础上,对病毒传播途径、检测技术、有效治疗药物等领域进一步开展了研究。
“钟南山院士团队基于变异毒株传播规律研究对未来疫情的走势进行了预测。”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翔介绍,广州实验室还开展了高通量病原体核酸筛查自动化系统研发,以提高大规模核酸检测速度。
除了广州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集聚国内相关领域优势科研力量,众多科技企业也在此次战“疫”中贡献了力量。当前,广州拥有5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总数居全国第三;拥有生物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具备核酸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共有23家。
由广州实验室联合金域医学牵头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首个“猎鹰号”气膜实验室,与先期投入的“猎鹰号”检测车等设备以及广州金域实验室,形成了“大型检测基地+移动检测点”的高效检测模式,组成了检测能力达35万管/天的“应急先行军”。
“金域医学已经将广州地区的日检测产能从26万管提升至35万管。”金域医学副总裁、“猎鹰号”气膜实验室运营总指挥李慧源谈道,如果是10混1混采样,则每天可检测350万人份,是目前全球新冠核酸检测日产能最高的单体机构。
此外,达安基因研发的“新冠病毒变异株(B.1.167)核酸检测试剂盒”,可针对基因序列点突变进行精准识别,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好;万孚生物运用新冠流感三联检和新冠变异株多联检试剂,可检测出Delta株、Alpha株、Beta株等多种新冠变异株样本。
近日,经连夜建设,华大广州“火眼”实验室核酸检测日通量扩增至近21万单管。若采取10混1混采技术,每日最高可检测近210万人份核酸检测样本。
据华大集团消息,此次广州“火眼”实验室集结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实验室——气膜版、翼舱版、方舱版,可满足不同场景检测需求。其中,“火眼”实验室(气膜版)由原来的15舱增至20舱。
华大智造移动实验室项目负责人林思远表示,气膜“火眼”实验室的20个舱体,可自由结合成多种组合,组合数量可根据设备数量进行气膜舱比例调配。每组分为试剂配制舱、扫码取样舱、核酸提取舱、核酸扩增舱。“搭载了高通量自动化设备的‘火眼’实验室,在解决核酸提取限速以及降低感染风险等方面表现出色,助力科技抗疫。”林思远说。
与此同时,华大从深圳、佛山连夜调集翼舱版“火眼”实验室和华大智造方舱实验室,全面助力广州疫情筛查工作。
自动驾驶服务高风险地区
“目前各种防疫物资产能充沛,能够满足全市需求。”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提到,截至6月8日,广州市新冠检测试剂日产能达730万人份、口罩日产能9100万只、医用防护服日产能10万件、防护面罩日产能38万个、医用手套日产能50万双。
抗疫期间,广州创新运用自动驾驶技术,助力封控区域做好物资保障。6月3日,在荔湾区芳村片区实施交通管控的当晚,市工信局即发动了广州多家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企业,参与到封控区域的物资保障工作。
具体是实践为,由纯无人车辆在封控区外接收粮油米面、医药物资等大件物品以及群众急需的快递,然后运送至封控区内的分派点以及小区接收点,从而搭建起无需人工的、高效的运输队伍,解决物资配送存在的“封控区中间断层”问题。
目前,纯无人车辆运输队伍已覆盖白鹤洞街和中南街两个高风险地区的各分派点,东漖街等中风险地区也正在逐步开展。南沙区珠江街中风险地区在周日当天也实现了纯无人车辆物资配送。
从3日晚的“紧急发动”到第二天早上“有效运转”,离不开全市多个部门的联动和企业的快速响应。商务、公安、交通等部门提供5G网络信号覆盖、数据便利、物资对接等;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百度阿波罗、明森科技等企业第一时间开展地图采集、现场勘探等基础工作,使得自动驾驶技术能以最快速度落地应用。
“这是国内,也是全球第一次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防疫应急工作。”陈键华说,截至6月8日,全市共有23辆自动驾驶汽车、13台小型物流配送车进入封控区域开展配送服务,运送各类物资次数近千次,累计64.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