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治水患,水润泽南粤大地,孕育了灿烂的岭南文明,造就了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造福一方百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掀起波澜壮阔的治水兴水热潮,水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非凡十年历程,重大水利项目遍布南粤大地,水利投资屡创新高,水利改革成效显著,使全省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防洪保安能力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人水和谐新画卷,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
202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实施“851”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出台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当前,广东正在聚力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能力提升、万里碧道、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农村水利保障、智慧水利、水文现代化、水利治理能力提升8大工程,建设五纵五横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江河安澜的防洪安全网、秀水长清的万里碧道网、优质普惠的农村水利保障网、协同高效的智慧水利网5张网,推动水利现代化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梯队,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为破解我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广东按照国家水网布局,正在有序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着力构建广东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建设“五纵五横、江河互济”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是其中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广东推动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等重点骨干工程,努力让群众喝上好水、喝幸福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座座大坝拔地而起,一条条跨区域输水渠道穿山越岭。区域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和水资源重心的“错配”现象,正随着广东省“大手笔”的水利工程建设逐步改善。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高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广东成为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之地,防御台风、暴雨、洪水、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的任务异常繁重。
广东大力构建和完善江河安澜的防洪体系,不断优化防洪工程布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成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西江干流治理、潖江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持续实施海堤达标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监测预报预警,稳步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加快智慧水利、水旱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完善极端天气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机制,强化水利工程科学调度,提升极端天气下水灾害风险应对能力。
全省2万多条河流、10万多宗水利工程的基础数据实现一网连通,1万多个水雨情、工程安全、视频图像监测站点动态监测数据实时汇聚……广东借助防洪工程体系主骨架及智慧水利大脑,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成功防御“山竹”“天鸽”“妮妲”等强台风和2017年西江1号洪水、2018年“18·8”特大暴雨、2022年北江流域“22·6”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等暴雨洪水;同时有效应对粤东地区和东江、韩江流域60年来最严重旱情,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香港、澳门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广东创新治理模式,率先在全国实施1.0、2.0、3.0三个版本渐进升级推进河湖治理,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4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全省河湖水体变清、水面变净、环境变美,移步换景的美丽河湖画卷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极大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书记、省长主动担任省双总河长,认领督导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省市县镇村五级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较中央要求分别提前一年、半年完成。省市县镇四级全面建立“河湖长+警长”协作机制,有序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8万多名河湖长累计巡河湖1510万人次,整改主要问题62万个。护河员、保洁员、专管员4万人,注册护河志愿者80万人,常态化守护河湖最前线。
通过开展河湖“清四乱”“五清”“让广东河湖更美”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四乱”问题2.5万宗,清理建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清理水面漂浮物1988万吨。全省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省污染最严重的两条河流,茅洲河脱胎换骨、练江水质根本好转,韩江、东江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韩江潮州段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广州南岗河入选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农村水利基础不断夯实
十年来,广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以提升群众饮水安全保障能力、修复水生态、治理水环境为着力点,实施了一大批民生水利工程。
从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广东圆满完成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高州水库灌区、青年运河灌区韩江粤东灌区等3宗大型灌区和190宗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广东累计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998.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增长至2664万亩。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为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目前,广东正在以“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为目标,积极推动县域统管,大力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一线案例
水利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十年来,广东水利人凭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创下多个全国率先,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率先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为全省各地划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率先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为全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提供制度保障;率先试水竞争择优建设水利示范县,整县推进水利建设,破除过去项目“一对一”单向式审批的弊端。
率先通过了省级节水型城市的评估,其中深圳、珠海、广州、汕头、东莞5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面推进,全省30个县(区)建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占全省县(区)总数23%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
率先打造东江、北江和潭江数字孪生流域全国试点工程。
智慧水利建设全国领先。2020年以来,作为全国11家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单位之一,广东省水利厅全面完成5项智慧水利先行先试任务,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水利部验收,获评全国优秀。
下一步,省水利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实施“851”蓝图,使涓涓清水润泽南粤大地,实现江河安澜、秀水长清。
数读
●近十年,我省用水总量基本保持平稳,用全国6.6%的水资源量、保障了全国8.9%人口的用水需求,支撑了全国10.9%的GDP,并且安全、优质对港对澳供水约300亿立方米
●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完成水利投资330亿元、570亿元和725亿元,2022年争取完成800亿元以上。2020年水利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21年水利投资完成总量和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率均为全国第一
●十年来,河湖面貌极大改善,全省累计建成碧道4300公里。根据对2021年前建成的2900公里碧道分析评估,水质优于Ⅲ类的河段增加13.4%,水质Ⅴ类、劣Ⅴ类河段减少48%,防洪能力提升河段增加28%,生态岸线长度增加56%,综合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