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相交之际,练江下游的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村容整洁,两岸绿植葱郁,不远处一片矮房倒映水中,颇有一番水乡韵味。
“水不臭了,空气也好,晚上大家都喜欢出来散步,比城里住得还舒服。”村民翁育文很是骄傲,说话间几只白色水鸟落在河边,“村里环境搞好了,现在是有名的‘网红村’,每到周末都很热闹。”
随着练江治理深入推进,沿岸的很多条村都在上演着这样的蝶变。水环境改善带动整村环境改善,村民生活品质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治理模式也在形成,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环境改善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东华村水系众多,最终汇入练江,而此前较长一段时间环境较差,村里垃圾较多,污水排入河里,导致河道发黑发臭。
“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开始后,我们抓住这个契机,下决心治理乡村环境。”东华村村支书翁钟通说,全村率先做整村雨污分流,并对河流清淤、清漂,在治理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种上绿植进行水生态修复。
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也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东华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产品。
村子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起花园、驿站、栈道、公厕等,打造乡村新风貌。并种植番石榴、阳光玫瑰葡萄、优质水稻等,打造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园,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游览等,不少村民加入农业种植中,或在家门口的商铺找到了工作。“村民真正实现‘靠水吃水’,生活质量实现了提高。”翁钟通说。
荒地变公园 村民有了新去处
练江边的大寮村,不少村民正坐在大寮港河旁的凉亭纳凉,微风吹拂很是惬意。大寮村村支书许海建说,由于处理能力不足,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在河边的荒地,污水排入河,水质恶化。
练江治理开始后,当地快速行动。“做河道清淤,成立清漂队每天清理垃圾。”潮南区成田镇镇长郑文聪介绍,全镇铺设217公里雨污分流管,由此实现大寮港河水质改善,河边原本的荒地,逐渐改造成村民休闲的小公园。
下游的潮阳区梅东村,也在流域治理中,将原有的荒地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湿地公园。“我现在经常带孩子过来玩,环境好,人多也热闹,孩子很喜欢。”村民郑先生说,村里很多人晚上也来江边跳舞,“还经常有人开车来钓鱼”。
目前,练江治理坚持生态修复,也已启动碧道建设,潮水溪潮阳城区段、金灶段、南山截流、峡山大溪碧道4个项目已建成11公里,流域内村民的治水获得感越来越强。
村民耐心配合推进雨污分流
谷饶溪曾是练江污染最重的支流,如今河面干净、波光粼粼。“现在水变清了,村子也变干净了。”河边溪美村村民肖亮雄说。
练江治理中,雨污分流收集污水是关键。但施工往往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如何推进?
“进来看看,这个就是雨污分流。”村民张茸叶介绍,在他家的盥洗池,新加设了一根白色塑料管,洗碗、洗衣等生活污水会进入专用的排污管。
“刚开始哪搞得懂要做什么,但后来村里广播经常讲雨污分流,村干部也常来家里和我讲为什么要做,慢慢也看到效果,我就认同了。”张茸叶说。
“就是耐心做群众工作。”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环保办负责人张楚镇回忆说,首先号召党员家庭带头做雨污分流,同时建微信群,全村分4个片区,每户都要有代表在群里,反复宣传,“一定要让每户村民都清楚雨污分流,发自内心配合。”
最终,溪美村在2020年全部完成雨污分流,谷饶溪日益变清。随着支流改善,练江干流也逐渐变清,汕头市练江办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练江干流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已消除劣V类,今年3月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