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广东提前一年全面建立河长制。今年6月,全省提前半年全面建立湖长制,实现河长湖长体系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如何推动广东河长制湖长制深入落地,使广东河更美?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正式印发《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可以说是三年内广东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及治水的总纲领和重要抓手。”省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提出推进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管控水空间、提升水景观、弘扬水文化等八项重点任务。
每项重点任务都有若干具体指标——到2020年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90%;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4.5%以上,劣Ⅴ类水体和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5%以上;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50.18亿立方米以内……
到2020年,全省河湖要打造成畅通的行洪通道、安全的供水河道、健康的生态廊道,两岸建设成秀美的休闲绿道、独特的文化驿道,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
逐步收严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当前,广东正奋力坚决打好打赢碧水攻坚战,《方案》也将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放在八大重点任务的前两位。
在“防治水污染”任务中,《方案》提出,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简称三线一单)管理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和粤北区域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制定茅洲河、小东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逐步收严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针对当前一些地区管网建设有缺口、雨污未分流等治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方案》提出,对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实施全面截污,因地制宜开展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须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时投运。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到2020年,敏感区域和六河(茅洲河、练江、广佛跨界河、小东江、石马河、淡水河)流域内建制镇应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90%。
对工业园区的治理,《方案》提出,珠江三角洲各市和广佛跨界河、练江、茅洲河、石马河、淡水河、小东江、榕江等重点流域镇村级工业集聚区实行污染集中控制、统一处理。
三年内拟投158.3亿整治243条黑臭水体
在“改善水环境”任务中,《方案》明确提出,突出重点跨市域河流、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中小河流劣Ⅴ类水体、入海劣Ⅴ类河流等治理重点,打好劣Ⅴ类水体攻坚战和黑臭水体歼灭战。
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方案》强调,实行“一河一策”“一河一长”“一河一台账”“一河一评估”等制度。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措施,严格控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直排入河。
2018年年底前,广州、深圳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根据《方案》中附有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清单(2018—2020年),全省三年内将整治黑臭水体243条(其中深圳45条、广州35条居前两位),治理投资匡算158.3亿元。
重点河流整治中,《方案》对深圳河、淡水河、石马河、广佛跨界河、练江、小东江等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如广佛跨界河流,加强石井河、白坭河、里水河等重要支流及黑臭河涌整治工作;茅洲河流域,重点完善截污管网建设,推进工业企业入园;练江流域,重点完成铜盂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3座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加快练江流域印染企业搬迁入园工作,2018年底关停园区外印染企业。
2020年全省农村供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修复水生态”任务中,《方案》提出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以东江、西江、北江、韩江和珠江三角洲河网等河道为主干廊道,以大小河涌为连通网线,以水库、湖泊、湿地公园及桑基鱼塘等为生态节点,加强水网生态廊道建设,完善引流活水工程。
重点推进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汕尾市螺河黄江水系连通工程、雷州半岛青年运河与南渡河连通工程等,加快建设深圳市公明—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雷州半岛水库联网工程等。
在“保护水资源”任务中,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到2020年,全省2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要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级以上城市及顺德区提前一年完成;汕头、湛江、潮州、揭阳等地级城市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珠江三角洲区域农村原则上纳入城镇统一供水系统,未集中供水的农村地区,应建设供水和水质净化设施。至2020年,全省农村供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方案》还列出了一批供水工程的推进计划——加快实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配合水利部推进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惠州市稔平半岛供水工程、潮州市引韩济饶供水工程、茂名滨海新区供水工程等建设进度,力争在2020年前建成。加快广州北江引水工程等前期论证工作。
珠三角每市至少建有1至2个水岸公园
“‘保障水安全’是广东针对水系发达、自然灾害较频发的省情特点,相对于中央要求增加的一项推行河长制的任务。此次《方案》也将‘保障水安全’纳入到八大重点任务中。”省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完善主要江河防洪体系方面,加快建设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配合建设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西江干流治理工程、潖江蓄滞洪区等防洪减灾工程前期工作。
强化防洪薄弱环节方面,全面完成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实施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工作,到2020年完成治理中小河流长度5000公里。
《方案》还提出,充分利用自然山体、山塘洼地、非供水水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深圳、珠海完成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在“管控水空间”任务中,《方案》提出,划定河湖水生态空间和保护红线。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
在“提升水景观”任务中,广东将建设亲水景观,推进生态景观保护,建成一批城中湖、滨河公园、亲水设施、文化景观等,带动城市品质提升。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建有1至2个水岸公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成4个水岸公园示范工程。
■焦点
落实情况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考核
内容如此丰富全面,又涉及众多部门的《方案》,如何保障其贯彻落实?对此,省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印发,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多措并举提高治水实效的决心。
领导小组是省委、省政府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议事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由省长担任,副组长由相关省领导担任。成员为省直及中直驻粤有关单位。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指导推进、监督考核。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理事长、河长制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黄本胜认为,“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是一个全省性行动,不仅关系到全省逾15万各级河(段)长的责任,还需要多部门联动、系统治理,上下游左右岸共同协作,也需要公众人人参与。
此外,《方案》将各项重点任务均明确分解到水利、环保、发改、财政、住建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并要求将监测断面、水质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实到各级河长湖长。将本方案落实情况纳入河长制湖长制考核中,加大落实情况督察。立法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河湖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
最后,《方案》还明确了两项近期重点行动。一是开展“五清”专项行动,这在刚刚发布的第1号省总河长令中已经作了动员。即在2018年—2019年6月,集中开展以清污(清理非法排污口)、清漂(清理水面漂浮物)、清淤(清理底泥污染物)、清障(清理河湖障碍物)、清违(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等“五清”为重点的攻坚行动。二是实施“互联网+河长制”行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河湖管理深度融合,构建智慧管理平台。
■数读
2020年“让广东河更美”目标
1.水污染防治更彻底。
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9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
2.水环境改善更明显。
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4.5%以上,劣Ⅴ类水体和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3.水生态系统更健康。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5%以上,其中生态公益林占林地面积稳定在45%左右,湿地保护率达到52%以上。
4.水资源保护更有力。
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50.18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7%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11以上;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3%。
5.水安全保障更全面。
完成治理中小河流长度5000公里,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6.水空间管控更严格。
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城市适宜水域面积率不低于10%,山区城市不低于6%。
7.水景观更优美。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级以上市至少建成1至2个水岸公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成4个水岸公园示范工程。
8.水文化更深厚。
建设水文化景观驿道驿站和水利风光带,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文化设施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