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连续21年“领跑”全国,在新常态下,我省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同时,海洋经济增长动力将从依靠直接利用海洋资源的增量扩能型为主,转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深层次、多方位利用海洋资源为主,海洋科技创新将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事实上,早在2012年,我省的海洋经济就已在科技创新上发力。那一年,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正式启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
我省作为区域示范工作试点省之一,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重实际、干实事、求实效的精神,认真落实《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总体工作实施方案》,在体制机制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培育发展和重大专项项目实施等方面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和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狠抓工作实施过程监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6年5月,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组织考核专家组,对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进行了考核,广东连续三年总体考核评价为优秀等级。
试点助企业“蜕变”
在企业云集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永和经济区田园西路35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顺制药)并不起眼,它的前身是广东省生物制药厂,2002年重组为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走上改革之路的十四年间,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永顺制药已经从一家经营岌岌可危的国有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该公司经过10年潜心研究和布局养殖水生动物疫苗研发,已经获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迅速发展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这离不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助力效应,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全力支持下,永顺制药公司申报并承担了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重大项目“几种海水养殖鱼类重要疫病高效疫苗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7160万元,获得国家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超过2000万元。
项目主要通过研发创新,实现鱼类迟钝爱德华氏菌病、肿大细胞病毒病、链球菌病、嗜水气单胞菌病、弧菌病等疫苗产业化。目前,该项目已获得1项新兽药证书、2项临床试验批文、2个产品已经进入新兽药评审环节,生产线已经顺利通过GMP验收,为产品产业化铺平了道路,更为永顺制药在水生动物疫苗行业这片“蓝海”开拓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永顺生物制药的“蜕变”只是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成果之一。此外,中天启明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用于海洋石油勘探的LWD(随钻测井)伽玛系统,填补了国内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空白;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国内第一台用于海岛开发、海洋工程建设的高架起重机;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海洋病毒与细菌快速诊断试剂盒系列产品,已正式投放市场;深圳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海洋动物功能蛋白肽保健系列产品,已正式形成产能,等等。“十二五”期间,广东省通过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扶持助推一大批高技术企业果断“下海”,形成了一大批创新产品和关键技术。
示范工作作用凸显
事实上,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项目正是通过对单个企业的带动来直接推动了我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在海洋经济总量中占比明显提高。根据对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湛江、汕头等市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区域示范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1659.75亿元,其中: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31.61亿元,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166.26亿元,海洋装备业1461.88亿元。比上年新增产值1129.94亿元。推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还培育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引领带动下,广东海洋企业纷纷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进军。
据统计,承担和实施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项目的企业中,有国内外上市公司8家,通过新三板上市的企业达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家。2015年我省区域示范专项项目承担企业中,自主科技研发投入已超过6.5亿元,建设和认证市以上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产业技术开发应用示范平台共56家,取得创新技术成果186项,一批海洋高技术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迅速形成生产力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批有活力、有技术、有市场前景的中小型海洋高技术企业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的支持下快速成长。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为广东在海洋领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奠定了较好基础、储备了技术力量,也推进完善了海洋科技创新机制。依托实施区域示范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推动涉海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加强协同创新,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探索建立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有效促进了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了资金、资源、科技、人才等要素向产业集中,初步构建了海洋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新机制。
同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沿海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海洋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广州、深圳、珠海、湛江、阳江等市都分别出台了海洋强市发展规划和方案,因地制宜推出扶持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涉海企业也主动向新兴产业领域积极转型,不断加大对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广东海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各种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资助贷款等正迅速布局,海水高效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成为社会资本投资新热点。
海洋创新全面发展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项目对于我省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巨大,但不是我省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全部。2015年2月27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全省动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广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提高。
我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劲需求,有力推动了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直接形成了一批高技术产能,对海洋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做出了显著贡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增加。广州、湛江被确定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广州南沙新区被确定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中山大学联合在粤涉海科研机构成立海洋高新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国内首个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化合物库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收录有重大开发价值的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化合物超过2200个。
同时,海洋科技创新政策也日趋完善,如产业政策方面,省政府出台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重点支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明确提出到2017年基本建成大型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到2020年形成产值千亿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而在产业与金融结合方面,2014年10月省海洋与渔业局与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签署《开发性金融支持广东海洋强省建设合作备忘录》,该行授信550亿元,重点支持我省滨海新区、海洋产业园区、海洋交通运输、临海能源、海洋装备制造、滨海旅游、海洋渔业和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同时,民间资本也积极关注和参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我省成立全国首家专注于海洋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公司——广东海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了具有100亿元规模的广东海洋产业投资基金。
与此同时,海洋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汕头大学等单位赴美国招聘海洋人才。中山大学设立海洋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深圳大学共建“海洋科技菁英班”。部省合作取得进展,农业部水科院同意以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为依托,共建广东海洋渔业研究所、广东省淡水渔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