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区艺锋来到广东实验中学,开启一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实习是师范生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区艺锋期待通过这次专业实习,提高教学本领,促进专业成长,为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打好基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教师。
“强师工程”实施10年来,广东着力构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师范”建设,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打造高水平教研队伍,持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现教师队伍的全链条培养和全过程成长,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大国良师”。
全国率先启动“新师范”建设
新学期伊始,又一批师范生前往各中小学开展一个学期的专业实习。他们将站上讲台,接触最真实的教学场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补短板、长学识、开眼界,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
师范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母机、源头活水。
201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师范”建设,提出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广东新模式。
今年5月,新一轮“新师范”建设稳步推进,明确到2025年,建成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参与,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新时代师范生培养体系,提升师范院校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能力。
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强有力推进,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
调整优化专科、本科、硕士师范生培养层次结构,改革师范生招生制度,选拔优秀青年进入师范专业学习;
加快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强化师范生技能培养,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匹配度;
打造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11所师范院校与21个地市“组队”,共创“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办好师范教育,夯实教师培养基石。广东高校共同发力,掀起“新师范”建设热潮——
华南师范大学牵头建设“华南师大—普通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吸引全省180多所名优中小学加盟,“实践—实习—实训体系”支撑培养高素质师范生,“4+2”本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选拔规模覆盖12个师范专业,探索推进“本硕博”培养一体化模式,满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
岭南师范学院创新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幼协同育人机制,实施“两代师德同锤炼”“专业发展新路径”“教师发展新机制”等六大行动,推动学校教师教育发展;
肇庆学院推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无缝对接,实现资源最优整合,成立教师教育学院,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夯实基础,同时携手地方政府和当地中小学,成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
有了足够好的师范教育,将有利于区域内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发展。
“因基础教育而生、应基础教育而兴、为基础教育而谋,这是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左丹认为,“新师范”建设是学校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彰显服务基础教育办学优势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
两轮“新师范”建设以来,广东逐渐构建起教师教育工作新格局,师范生培养类型与结构得到优化,师范生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大批优秀师范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
岗前打下扎实基本功,岗上拾级而上提升,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广东教师队伍规模庞大、差异性大,培训需求日益呈现专业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为此,广东从培训队伍建设、培训机构体系、课程体系、质量监测体系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教师培训“四梁八柱”建设,打造一支热爱教育、能力过硬、开创未来的“南粤之师”。
自2014年起,广东省教育厅依托省内主要师范院校,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在全省布局建设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随后推动各地整合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等部门职能和资源,建设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实现教科研训一体化。
目前,全省建成了11个省级中小学(中职)教师发展中心,计划建设150个市县教师发展中心,已挂牌成立147所,已完成基本建设任务112所。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得是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此一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广东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省级按2%的比例开展教师示范培训,市级按10%的比例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县级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构建起多层次、全学段、全覆盖的教师培训体系,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何珠微从岭南师范学院毕业,入职佛山市南海区金石实验中学(原石门实验中学),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作为“新兵”,一年来,何珠微参加了多场由学校、当地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培训,并考取了辽宁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到课堂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她说。
打造专业化创新型教研队伍
日前,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举办2022年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广州高中物理)项目挂牌仪式,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东番禺中学和广州市白云中学4所基地学校获得授牌。
“项目将搭建教研平台,整合省、市、区、校学科教研资源,丰富教研形式,帮助一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该项目负责人陈信余说。
近3年来,广东省教育厅先后立项两批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其中首批145个、第二批64个,发挥教研基地在全省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探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东不断强化教研机构的职能定位,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各级教研机构内外联合,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构建形成省、市、县、校上下协同联动的教研工作机制和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发展共同体。聚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研队伍,广东以深化教研机构改革和省级教研基地建设项目为抓手,督促指导各地配齐配强各学科专职教研员。
“全省专职教研员数量与2020年相比,实现了倍增,激发教研队伍整体活力,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支撑、引领、辐射作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
教研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独特经验和优良传统,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广州启动新一轮“十年教研改革”行动,以“一科突破,多科跟进”的方式持续推进,并举办了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启动暨项目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公布第一批24所试点实验学校名单。
“项目的启动是广州学科教研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晓波介绍,项目自启动以来,联盟成员成果迭出,涌现一批体现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的思政课教学案例、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已有3名教师在全国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
作为教育部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也是广东省唯一的示范区,深圳优化升级普通高中教研体系,配齐配强普通高中15个学科教研员,组建普通高中学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升管理人员及教师的课程教学领导力、实施力。
“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看到学生们更喜欢课堂,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深圳市福田中学地理教师黄琼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0多年,面对课程改革,也曾有过不适应。“如今有了系统指引和支撑,更有方向,可以做得更好、更实。”黄琼说。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历经多年探索,广东基本形成了以省、市、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中心)为主体,教研基地、校本研修示范校、“三名”(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协同发展、互为补充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为教师人人尽展其才提供广阔天地。
数读
●全省11所师范院校与21个地市“组队”,共创“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累计立项建设287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
●全省建成了11个省级中小学(中职)教师发展中心,计划建设150个市县教师发展中心,已挂牌成立147所,已完成基本建设任务112所,建设209个省级教研基地,280所校本研修学校。
●全省构建多层次、全学段、全覆盖的教师培训体系,省级按2%的比例开展教师示范培训,市级按10%的比例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县级落实教师全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