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广东文旅消费表现抢眼。图为清远古龙峡景区。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2月17日傍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1年春节黄金周成绩单:据初步测算,2021年春节假期期间(2月11日—17日),全省共接待游客3964.3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游客953.4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010.9万人次;接待省内游客(含市内游客)占比93.3%;全省旅游总收入204.8亿元。在“就地过年”的背景下,在出省游、出境游几乎停摆的情况下,广东文旅消费彰显了活力与韧劲。
从“空城”到“热城”
城市消费力再释放
2月17日,在携程和驴妈妈旅游网分别发布的春节黄金周盘点数据榜单中,广州、深圳两座城市均跻身最热旅游城市前十位。
出游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力。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此前分析指出,在今年“就地过年”的背景下,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返乡过年人数大幅减少,在某种程度上对一季度消费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空城”不空,是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有力注脚,亦是文旅消费畅旺的真实写照。携程门票数据显示,春节7天通过携程平台预订景区门票的订单与2019年春节比较,增长了五成以上;本地预订门票的订单量相比2019年春节增长超过300%。
在疫情防控得力的前提下,广东今年春节假期的热度逐步回升。数据显示,假期7天,广东景区预约数排名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月11日—17日,全省重点景区预约总数为221.7万人次,其中15家5A景区预约人数超过70万人次。
手机地图上显示的路况,同样反映出文旅热度。2月15日,大年初四,假期过半,潮州人小陈在群里晒出了当天16时许潮州古城一带的路况图,潮州古城墙、牌坊街、竹木门城楼等标志性景点图标被一条条红线穿过。
留粤过年,他乡人需要寻找年的况味,潮州古城的热闹恰源于此。在潮州菜馆里点上卤鹅、红桃粿、甜汤,在此过年的福州人张先生第一次感受到异乡的年味。
“2020年虽然遭受疫情冲击,但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江金波分析,广东经济体量稳居全国第一,人均GDP约9.5万元,城镇化率达71.4%,这为文旅消费促进内循环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吃喝玩乐到精神享受
消费形态再升级
这个春节假期,正是文旅消费场景多元化、体验化、个性化转型升级的良机。
离春节假期还有5日,白天鹅宾馆副总经理林镇海在直播中卖力推介广东的过年习俗。“酒店不止满足吃住。”在他看来,高端酒店可提供更深入的当地文化休闲体验。这个假期,酒店的“老广”员工带住客走进沙面领略建筑之美,讲讲老城故事,让两天一夜的住店之旅多了一道精神大餐。
市场反响热烈的还有省内乡村游。资深驴友陈丽过去常常在境外旅游过年,今年她带着一家老小在古村里放烟花、泡温泉、摘菜、野炊,玩得不亦乐乎。在她看来,广东不乏愉悦身心的乡村之旅,体验感好,参与感强,性价比高。惠州市龙门县是广东省内温泉聚集区,牛年春节期间,云顶温泉、南昆山居等大部分温泉景区酒店春节期间平均入住率在85%以上。其中,地派温泉森林度假区、岭南花园温泉度假山庄入住率连续7天高达100%。
从线上的文化消费,到线下的休闲体验,品质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岭南控股广之旅副总裁黄静茹表示,新形态的旅游不止解决“去哪里”的问题,人们更关注“和谁去”。比如一些人的出游需求是要带上宠物去旅行,由此,趁着花开时节,带宠物出游旅拍的个性化产品应运而生。
节前,由广东省旅游规划和营销协会、华南理工大学和南方日报联合开展的广东文旅消费调研初步结果显示,广东省文旅消费形态,在“文旅+”的协同效应下,向“文旅+休闲、文旅+美食、文旅+科技、文旅+创意”等多方面延展和优化,衍生了一批如美食示范点、民宿客栈、手工作坊、文化体验馆、文创产品等文旅消费类型。
从美丽风景到美好生活
经济增长的新支点
观察对比2017—2019年间广东各地市文化消费数据发现,广州、深圳、珠海、江门的居民文化消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增长明显。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珠海人均全年文化消费数据均大于3526元。文化消费(含教育文化娱乐),正在成为继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后第四大消费支出。
文旅消费关乎经济,亦关乎民生。为进一步扩大消费,牛年春节假期从省到市文旅惠民举措频频,文旅消费的品位不断提升。广东文化和旅游系统依托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图书馆和景区景点等场所,线上线下共开展文旅活动1394场次,线上文博展示和公共文化惠民活动场次超六成。
此外,春节期间,从省景区行业协会到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中山等文旅系统,纷纷向留粤务工人员送上景区门票、电子消费券等大礼包,为留粤过年安心游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
假日出游,不再是简单的看风景住酒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体验有更深入、更多元、更真切的需求,正在牵引着市场供给的新变化。可以预见的是,在大数据助力新型消费扩容的驱使下,“文旅+”将有望刺激更多潜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