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南沙,倍尔康公司正在加紧生产新一批的手持式红外体温检测仪(简称“额温枪”)。而在佛山南海,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佛山华数”)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打包红外体温检测仪。“昨天运送了一车40台前往武汉,今天又接到一批新的订单。”生产部主管幸凡说。
体温检测是疫情检测的第一关口,红外体温检测仪在公众场所对疑似患者甄别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重要装备。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下简称“省工信厅”)消息,截至3月12日,我省18家重点生产企业累计生产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3626台,额温枪超过115万支,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重要物资需求。
企业产能大幅提升
“我们在大年三十接到了紧急的转产任务——生产红外体温检测仪。”佛山华数副总裁杨林介绍,红外体温检测仪主要是在武汉总公司生产。但是受疫情影响,武汉封城了,临时决定转移到广东生产。
转产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原材料紧缺,尤其是红外机芯、黑体、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省工信厅积极协助,协调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就近组织当地电子、五金等50余家企业立即复工,开展专项配套。3天后,原材料逐步到位。
2月5日,佛山华数完成了第一批21台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交付深圳地铁投入使用。
有相似境遇的,还有倍尔康。疫情发生后,倍尔康响应政府号召坚持生产,但因库存原材料消耗大,上游核心零部件不足,人手短缺,严重制约产能提升。
省工信厅电子信息处请求国家工信部电子司指导,协调上海、江西等地工信部门,解决该公司供应链急需的13家企业复工复产和持续供货问题。
“截至目前,我们企业日产量从最初的3000支增加到现在的8万支,累计产量近60万支。”倍尔康总经理郭家丞说。
解决复工复产困难
“省工信厅一直加强红外体温测试仪重点生产企业动态监测,积极组织省内生产企业上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平台。省内共有18家企业纳入平台,是同类产品‘上平台’最多的省份。”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肖良颜表示。
疫情发生以后,工信部电子司先后向我省下达15批共198家红外测温仪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协调任务,加上兄弟省市及我省企业提出的多达586家的配套企业复工需求。省工信厅安排专人跟进,及时协调各地市和有关部门,主动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全部复工复产。
“1日27日,工信部电子司来电,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热成像镀膜玻璃加工企业——中山市优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因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内,当地政府贴封条不让进,要求协调提前解封。”肖良颜表示,省工信厅多次与中山市工信局和火炬开发区协调,提前到2月1日,争分夺秒为该企业解封,确保该企业按时完成海康卫视5000套红外测温检测设备零部件生产任务。
技改政策助加大生产
技改政策资金支持,为企业加大生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早在2月2日,省工信厅电子信息处前往佛山华数组织召开现场会,研究对策措施,通报疫情防控期间技改和融资贷款政策,及时将其列入国家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保障企业和享受广东省技改政策名单。
“目前,佛山华数的转产投入接近400万元。在省工信厅技改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压力得到很大的缓解。”据杨林介绍,本次技改政策补助力度很大,企业在完成一定的省、市调配或收储任务前提下,1月10日至2月7日进行的设备投入,补助其投入资金的80%;2月8日至2月20日,补助50%;2月21日至4月20日的生产投入,则补助40%。
杨林表示,真金白银的技改补贴,打消了企业转产设备投入的顾虑。“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之后,我们更加大胆了,将原本机器人的生产线也改装投入到红外体温检测仪的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