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60岁及以上占全省户籍人口的15.2%,并正在以每年3.5%速度递增。面对不断膨胀的养老医疗需求,我省能够提供的医养供给还远远不足。21日,针对当前我省医养结合中存在的衔接不畅、质量不高、政策不力等问题,省人大财经委委员、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冯琨琮领衔的9位省人大代表集体约见有关省直部门负责人,剖析问题、听取回应、提出建议。
据悉,为应对广东加速老龄化趋势,我省加快医疗资源向老年人倾斜,争取到2022年,养老机构与合作医疗机构普遍开设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所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医养机构管理“九龙治水”怎么破?
回应:推动设立联席会议制度
目前,医养结合工作在行政管理上多个部门交叉重叠管理。其中,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健部门管理,医保及报销等事宜由医保部门管理,导致医养结合管理上处于“九龙治水”局面。省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提问:如何加强部门联动,打破民政、卫生、医保三线分立状态?
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针对医养结合,广东已经建立民政、卫健及相关部门协作机制。机构改革之后,该厅单独设立养老服务处,近期,已在推动设立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更大合力。
在医养机构审批登记方面,省民政厅负责人透露,已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简化医养结合机构,优化流程和环境。涉及同层级相关行政部门的,实行“一个窗口”办理。
据了解,省卫生健康委正组织编写我省医养结合机构筹建指导书,为申办人申请筹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指引。该委负责人回应称,将制定《广东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意见》,争取2022年养老服务机构和协议合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通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所有医疗机构开通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医养人才短板如何补?
回应:试点开展养老照护职业技能认定
“医生难请、护士难招。”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刘金保直言:当下推进医养结合,难题是如何补齐人才培养这块短板?
省人社厅负责人回应称,正抓紧牵头落实以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领域为重点的专项职业能力和培训课程标准制定,加快开发居家养老照护、老年人日常康复应用、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养老护理员、老年患者护理等9个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相关的专项职业能力和培训课程标准。“我们正组织养老护理员(初、中、高级)培训课程标准编写。”
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透露,将在粤东西北地级市各建立一个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对基层卫生人员开展标准化、规范化与实操性强的技能培训和考核评价。
刘金保特别提到,与医疗机构相比,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在薪酬福利、职称评定上仍有差距,导致发展前景与职业吸引力相对不足,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对此,省人社厅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激励机制,联合相关部门支持相关行业协会,选拔一批服务明星,鼓励五一劳动奖章、青年文明号、优秀农民工等评选表彰向医养行业人员倾斜,对获得相关荣誉的人员,在积分入户等方面给予照顾。下一步将探索在全省试点开展养老护理员、居家养老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对取得养老服务类技能等级证书的,可申请技能提升补贴”。
医养不菲开销哪里出?
回应:申请扩大养护险试点
不少代表认为,推广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能减轻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单位压力,还能缓解参保失能、失智老年患者及家庭的经济压力。省人大代表、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梁俏筠介绍说,不少国家已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兄弟省市也有尝试,广东能否加快推广?
省医疗保障局负责人介绍说,广州是全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15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我省唯一试点城市,通过直接在医保基金中筹资,向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保障,自2017年启动试点后,截至去年底,当地共有5780人享受长护险保障。今后,我省将继续向国家医保局申请,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有代表提出,目前医养结合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偏低,能否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项目报销比例?
省医疗保障局负责人回应,按照目前医保政策有关规定,医保不针对医疗机构专门设定报销比例。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范围,并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适应养老服务业的付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