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围绕“三促进一保持”,全面落实全省经贸和信息化工作安排,特别是年初汪洋书记在原省经贸委关于2009年经贸工作计划报告上批示:“方向正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下决心抓好落实,我省经贸工作不仅可以走出困境,而且能够抓住机遇,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佟星副省长提出的抓好“一个龙头”、“两类园区”、“三个推进”和“四个确保”的工作要求,着力做好经贸工作的“43个抓”和信息产业发展,全力以赴保增长,创新举措扩内需,抓住机遇调结构,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工业经济逐月逐季回升。去年2月份,全省工业增速同比仅增长0.8%,这几乎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比亚洲金融风暴时还要低。但进入3月份以后,总体呈现逐月逐季回升态势。从行业看,全省37个行业中有34个行业实现正增长,有28个行业增速比上半年加快。从区域看,有20个市工业实现正增长,全年东翼和山区保持较快增长,珠三角和西翼工业下半年回升加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148.6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3053.5亿元,增长10.3%。
二是内销拉动作用显著。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91.8亿元,增长16.3%,比全年预期目标高2.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指数,实际增长20.1%,是1992年以来最高增速。特别是全省工业品内销同比增长21.7%,比2008年提高6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3.6个百分点,对保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去年1~11月,全省软件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1707.9亿元,增长15.7%;实现利润260.3亿元,增长19%。收入总量占全国的1/5,居全国第一,占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从2008年的9.5%增加到11.4%。
四是技术改造投资增长迅猛。去年1~11月,全省技术改造投资总额达1589亿元,增长46.5%,比全年预期目标高31.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871.6亿元,增长31.7%。
五是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去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43.1亿元,增长27.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9.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9.85%,同比提高9.67个百分点。
六是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51%,降幅比2008年扩大0.19个百分点,比2009年预期目标多降了0.8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8%。
七是民营经济表现优异。全省实现民营工业增加值4262.1亿元,增长20.5%,增速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快11.6个百分点,比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增速分别快16.4个和13.5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6.4%;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9%,同比提高17.3个百分点。
回顾过去一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面对危机开拓创新,敢想敢干,谋划了许多新点子,想出了许多新办法,推出了许多新举措,工作亮点纷呈,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运行调节监测方面,我们牢牢抓住保增长这一首要任务,及早部署,及时研判,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影响,科学运用电力需求、货运量、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企业订单等先行指标,密切监测运行拐点,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形势严峻的时候,我们分解工业增长目标任务,挖掘潜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落实保增长责任措施。去年初,我们就出台了多项工作方案,4月份,我们又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保增长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提出抓好市场开拓、加大投资引导力度、未雨绸缪确保能源充足供应,以及抓好典型引路等措施,在抓落实上,还建立了领导分片包干制,并到地市召开办公会,现场解决经济运行中重大问题。年中,我们牵头建立了千家优强企业监测平台,联合省直30多个部门择优选取了1000家企业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优先为重点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在经济回升企稳的关键时候,我们突出抓好煤电油运供应保障,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支持。各地市也纷纷“出重拳”、“出狠招”,拿出了各种有效措施,排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提振了企业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扩内销促消费方面,我们从金融危机爆发初始,就把目光瞄准国内市场,开创性地制定了扩大内需行动计划,把扩大内销促进消费作为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我们的触觉是敏锐的,决策是正确的,行动是迅速的,成效也是显著的。
在省外,深圳市的重庆行打响了“广东产品全国行”系列活动的头炮。汪洋书记、华华省长亲自率领党政代表团参加了广东产品湖南行、广西行等活动,极大地提振了企业信心。全省去年在全国各地开展了132场开拓市场活动,成交金额达5800多亿元,足迹遍及东北的辽宁、吉林,华北的北京、河北,华东的上海、江苏,西南的四川、重庆、云南,西北的陕西,华中的河南、湖南、湖北,华南的广西等省市,规模空前,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例如,潮州市的上海行,进场人数达60多万人次,上海餐饮界对潮州日用陶瓷钟爱有加,表示今后高档日用瓷将使用潮州产品取代进口产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广州市的郑州行,当地市场反响热烈,郑州市政府还表示,希望广州市的展销活动能够固定下来,定期举办,甚至愿意给每个摊位提供150元的补贴。东莞市的东北行,在长春市欧亚大卖场的现场销售十分火爆,所有展销产品在一周内被抢购一空。
在省内,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博会,共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5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达到创纪录的6187个,客商达25.46万人次。首届中国(广州)3G产业博览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120多家企业参展,展位近300个,是国内同类别3G展会中规模最大的。还举办了首届外博会、粤(深圳)港外贸商品内销展览会、外贸商品(广州)订货展销会。广州、佛山两地创新举措,联手举办了广佛都市嘉年华购物节,等等。各类主题促销活动有效激发了消费需求,拉动内需增长。
同时,我们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和“万巷千街”市场工程,加快完善农村和城市流通网络建设。抓住政策机遇,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全省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和中标产品分别占全国的41%和41.9%,全年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200万台,销售额335亿元,以旧换新产品约146万台,销售额约6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为我省工业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坚持把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作为中心环节,开创性地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滚动计划,将2009~2012年省财政专项资金提前使用,集中投向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
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专项,支持了300个重点企业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8家。安排7500万元支持先进机械精密制造等七大领域25项关键技术突破。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政策,帮助企业少缴所得税约9.4亿元,带动企业R&D投入近40亿元。大力推进液晶电视集成制造创新,“南海机型”被国内50多家彩电企业采用。
突出抓好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动“两化融合”。启动珠三角地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建设“两化融合”创新中心,在传统产业、装备制造、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数字化、信息化改造等4个领域,开展两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共选出示范企业91家。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下达补贴资金1.08亿元。组织对21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去年全省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00多万吨、落后钢铁产能280多万吨,关闭小火电553万千瓦。其中河源市去年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6万吨,落后钢铁产能137万吨。“十一五”前四年,我省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100多万吨,比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一五”淘汰3200万吨任务多出1900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040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淘汰1000万吨的任务。关停小火电机组1080万千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淘汰900万千瓦的任务。
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国家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专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项目37项、支持资金5.8亿元。
——在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坚持大项目、大基地、大集群带动,着力招央企、引院所,与中航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合力推进珠海航空产业园和通用飞机项目开工建设,预计今年航展期间珠海产通用飞机可翱翔蓝天。广州加大与央企的合作力度,一年就签订合作项目28个,金额达300亿元。中船龙穴造船基地首艘30万吨级油轮出坞,改写了广东不能建造10万吨以上船舶的历史。集中支持了一批大基地、大项目、大集群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如广州的大岗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山的广重大型铸锻件项目、明阳风力发电装备项目,东莞的宏威太阳能薄膜装备项目,惠州TCL的模组项目,每个基地或项目安排财政资金上千万元。大力实施千百亿名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升级工程,着力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上千亿元企业和超千亿元产业群,新增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14个。目前全省61个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特色产业产值达9027亿元,占全省工业的13.8%。
把促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出台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开设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集中扶持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50家骨干企业和100家重点培育企业,通过竞争性方式,支持了一批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全年用于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省财政资金约3.5亿元,占资金总额的40%。华华省长还亲自主持召开了全省发展装备制造业现场会,对装备制造业发展进行深入部署。2009年1~11月,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6507.9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5.2%,规模居全国首位。广州市装备制造业聚合创新资源,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装备制造业65%以上的产值来自于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佛山市装备制造业先“抄”后“超”,形成了特色性、本土性和内生性强的产业优势,在这次危机中总产值保持在30%以上的高增长。
把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现代会展、现代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方向。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工业设计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认定了首批工业设计师专业技术资格,重点培育26个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企业),并与顺德区政府联手共建广东工业设计城。大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包括横琴会展、广州商贸区、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等在内的31项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全面铺开。提出物流业发展目录,重点建设白云国际物流、南沙保税物流等6个物流基地。支持物流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首次开展物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广州、深圳、佛山、中山被商务部认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市。充分发挥粤港澳服务业合作专责小组组长单位作用,加大CEPA补充协议六在我省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大力推进粤港澳服务业合作。
——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突出抓好“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和“四新一软”(新显示、新能源、新光源、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及软件)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向高端化、软件化、服务化提升。广州、深圳分别引进了LGD、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佛山引进了奇美大型液晶电视模组二期及中显集团、彩虹集团OLED显示屏等项目,惠州TCL年产300万台模组整机项目顺利投产。迄今,全球4大平板显示企业中已有3家落户广东,我省液晶模组总产能超过5000万片,占全国的一半,占全球四分之一,形成了全国首个产值超2000亿元的平板显示新兴产业集群,深圳电子信息、佛山平板显示、广州工业设计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基地。我省电视产业实现了平板化、数字化的升级换代。去年,全省液晶电视机产量增长70%以上,比重已达85%。在光伏薄膜方面,佛山、河源分别吸引了中建材和汉能薄膜太阳能项目进驻,其中河源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投资总额达280亿。东莞宏威研制出国内首条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设备并投入量产。新光源方面,佛山、东莞、江门、中山等市一批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初现雏形。新一代通信方面,加快发展3G产业,全省累计完成3G网络及配套投入101亿元,建成3G基站31349座,发展用户128.4万户。
同时,我们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推动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嵌入式分中心落户广州,汕头建成了粤东软件技术共享服务平台中心。支持电子商务、空间地理信息、网络增值、数字媒体内容等创新项目建设,带动社会投资约100亿元。推动国内外著名企业和院校在我省建立了研发机构和服务中心,如富士通在佛山建立全球数据中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建立了“数字中国”研究院华南分院(数字广东研究院)和信息技术产业园,IBM全球业务连续性服务中心也已签约,红帽公司、中科院分别在东莞、南海建立“云计算”平台。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着力打造珠三角地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网商交易会”和“2009中国(广东)国际电子商务大会”;推动欧浦钢铁物流建设全国首家现货钢铁电子交易平台;深化与阿里巴巴合作,启动“企航工程”,加入企业达3.6万家,浏览量达7.56亿次,询盘量突破1亿条。
——在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方面,我们着力抓好RFID(无线射频识别)推广应用,省高速公路粤通卡与香港快易通电子自动缴费系统互联互通,粤港两地6.2万辆车主直接受益;应用RFID技术溯源,安全监管供港活猪6559批,26.2万头。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省级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率达57.8%,市级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率达64.7%,电子监察系统覆盖21个地级以上市、121个县(市、区)、467个镇(乡、街道)和3000多个村。数字家庭产业化步伐加快,部省共建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正式揭牌;中国电子标准协会数字家庭互动应用标准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数字家庭产业联盟”落户广东。佛山南海试点已进入居民小区,区内社保查询、交通违规办理等多项互动服务先后开通。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建立县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57个、县级以上信息服务中心74个,覆盖率均达100%;镇村级信息服务站点1.25万个,发布农业科技、市场供求等信息115万条。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云浮市3000户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建成了“三网融合”双向互动数字电视应用示范展示体验中心,完成了“三网融合”前端机房平台传输设备安装调试。
——在推进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我们积极推进修订《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突出抓好节能考核监察,开展公共机构节能、企业能耗限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等专项监察活动,如期完成对各市政府和省千家企业的节能考核,对考核未完成的市进行问责,对先进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其中,广州市百家重点耗能企业“十一五”以来累计节能约200万吨标煤,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佛山市单位GDP能耗降幅居于全省首位。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安排财政资金1.46亿元,支持227项重点项目。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公布两批共132家“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首批51家“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企业,组织认定三批共 140个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三批共6家52台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实施节能发电调度,统调电厂累计节省标煤126万吨,全省6000千瓦以上火电厂发电标准煤耗同比减少6克/千瓦时。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应用800万支高效照明产品和1689种规格的节能空调。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突出抓好中山(肇庆大旺)和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循环经济试点。开展工业节能减排院士咨询活动,举办了低碳经济专题论坛、国家循环经济专家行、节能宣传周与能源紧缺体验日等活动。
——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围绕贯彻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意见的政策落实,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化解难题,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和七个行动方案,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针对民营经济工作组织领导、政策落实、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绩效等内容组织开展民营经济工作考核。落实1000家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和《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成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团,促进中小企业维稳和治乱减负,为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多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村镇银行试点,设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全省19家担保机构获国家财政补贴1亿元,256家担保机构为15537家中小企业提供了813.5亿元贷款担保。组织下达了四批中小企业“政银企”合作和两批贷款贴息项目2293项,安排贴息资金9.61亿元,拉动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近400亿元,放大倍率约40倍。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建立改制待上市企业资源库,培育上市资源。深圳市自去年7月份IPO重启以来,已成功推动5家企业在中小板发行上市,首发募集资金35.9亿元。三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下达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训等项目资金共1.04亿元,评审出107家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单位。组织开展“强企工程”、“服务推广日”活动和“企业家培育工程”,全省共有7.8万人次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司联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广东易发网,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韶关市建成全省首个“广东省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目前已有26家中小企业进驻。
——在推进“双转移”方面,我们筹备并提请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双转移”工作现场会,检查 “双转移”推进落实情况,进一步部署工作。编制印发了《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引导园区合理布局。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加强园区合作共建。开展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整合认定和示范园评选工作,全年新认定省产业转移工业园4个,提前完成五批共13个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园评选,标志着我省产业转移铺摊子、搭平台工作基本结束。组织开展2008年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佛山、韶关、河源、阳江、肇庆、清远6个市和5个省产业转移园被评为优秀等次。韶关市承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均获得“优秀”等次,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双优”好成绩的市。梅州、茂名等11个市通过竞争方式获得了省产业转移示范园扶持资金。认真落实“双转移”扶持政策,物价部门免收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第一批共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部门共拨付产业转移专项资金113.4亿元,国土部门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将东西两翼和山区新增建设用地比例提高到50.12%,为产业转移园建设预留了空间和规模。推动园区招商引资,组织多批次港资企业和行业协会赴园区考察洽谈落户。注重转移园区环境保护,协助开展转移园环境保护督查,防止污染转移。目前,全省已认定省产业转移工业园33个,14个欠发达市和江门市至少都有一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去年11月底,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开发面积约16.1万亩,入园项目(含意向)超过2000个,总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园区共吸纳劳动力39.2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约26.7万人,占68.1%;1~11月,全省产业转移园实现工业总产值821.71亿元,增长19.4%;工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20.7%;创税43.5亿元,增长18.2%。产业转移有效地加快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珠三角产业优化升级,其中深圳、佛山、东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降幅均超过2个百分点,东翼、西翼和山区GDP增幅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个、0.4个和1.7个百分点。
——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民爆物品监管方面,我们着力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军地交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努力为军工科研生产提供条件和要素保障。突出抓好核心能力建设,新增国防科技工业高新工程任务取得较快增长。认真履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质量管理、安全生产、保密等监管职能,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稳步健康发展。坚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民用爆破行业发展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手段,提升推进民爆物品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水平。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教育“三项行动”,以及反“四超”、反“三违法”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民爆物品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提高行业安全水平。
——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方面,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开好局”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梳理明确任务、抓好任务分解,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到人,排出工作进度、出台配套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重点抓好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四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两个专项规划的送审稿已上报省政府,另外两项专项规划也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春节前可完成编制任务。还出台了珠三角地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无线城市发展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
回顾过去一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励精图治、果断决策、共克时艰,在应对危机保增长这场重大考验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和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在保增长的同时,不要忘了调结构。广州、深圳两市去年下半年以来整体经济能够较快回升,主要就是得益于加快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实践证明,调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是我省经济上层次、增后劲、可持续的必由之路。二是自主创新是应对危机保增长的关键武器。同样身处危机中,深圳的中兴通讯,广州的金发科技、汕头的奥飞动漫等一大批企业逆势飙升,生产和销售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都得益于自主创新。三是民营经济担当了保增长的主力军。全省增长较快的佛山、清远、揭阳、肇庆、阳江、汕尾、汕头、河源、潮州、湛江等市,无不是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较大的地区。实践再次证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是增强我省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四是省市联动是保增长的重要保障。去年,各市积极出台措施,与省的扶持政策形成配套,确保了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形成了保增长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