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一、2021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2021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着力发展数字经济,认真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规上工业企业数、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汽车产量、工业机器人产量、4K电视产量,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5G基站数、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数、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总数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
(一)以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工业稳增长。省市县联动,奋战两百天打好工业稳增长攻坚战。一是狠抓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省政府出台“制造业投资十条”等政策,2021年推动超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二是狠抓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全省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总指挥部作用,省领导定期指挥调度,完善制造业重大项目“一库多群”,突出做好对计划总投资额超9000亿元的32个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三是强化运行要素保障。加大对重点车企芯片协调保供力度,省市全力协调工业企业电力供应保障,将有序用电对工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各级政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划定工业用地控制区。四是大力推动“小升规”。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实现申报程序“零跑腿”,及时兑现奖励,全年推进超5000家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为全省工业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为聚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一是大力推进“广东强芯”工程。加快构建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四梁八柱”,获得国家部委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组织举办中国IC30人圆桌会、第24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推动成立三大产业集团和六大产业基金,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聚区。二是持续推进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获批组建,我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3家,与北京并列全国数量第一;新增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3家。三是加快核心软件攻关与应用推广。培育壮大重点软件企业,18家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持续扩大国家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覆盖面,预计帮助软件企业减免税收超过300亿元。四是加快谋划培育产业人才。召开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产业人才工作会议,深入开展省制造业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汇行动”,对接高端人才数量达5.4万人,精准定向引进企业急需紧缺人才1374名。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支持广深两地建设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五是提升工业设计和工艺发展水平。广东省生态工业设计研究院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圳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城市。大力弘扬工业文化,制定实施《广东省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条例》,在全国率先将“新兴工艺美术”纳入了立法保护和发展范围。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增2个国家工业遗产,认定首批5个省级工业遗产。
(三)以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为核心,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一是建立健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10位省领导分别担任相关产业集群的“链长”,建立完善“五个一”工作体系,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1+20+21”省市集群专班工作机制常态化有效运转,初步形成了“省市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产业集群发展布局日趋优化。省政府印发实施《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20个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布局和创新资源、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等情况,以优化集群发展布局持续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发展格局。三是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载体。规划建设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出台《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形成若干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培育首批19个特色产业园,建成95个省产业园。印发实施《广东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与佛山市共建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四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挖掘“两高”行业节能潜力,分类确定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改造目标,推动实施清单化管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48家绿色工厂、327种绿色设计产品、1个绿色工业园区、14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动天然气大用户直供工作,全省共有83家大用户实现直供,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四)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导向,加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省政府印发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启动建设4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引进培育510家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累计推动超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6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二是《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三是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全省新建5G基站4.67万座,累计建成17万座,实现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域主城区5G室外连续覆盖,80%以上乡级行政区主要区域5G基本覆盖。全省光纤接入用户超4000万户,100M以上光纤用户占比近94%。四是大力发展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成功举办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建设全国首个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推动超视界10.5代线、乐金8.5代OLED面板线等重大项目陆续达产。五是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广州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我省成为全国拥有广州、深圳2个先导区的唯一省份。
(五)以落实政策和强化服务为着力点,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保持健康发展。一是建立完善政策制度。出台《广东省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实施意见》,持续抓好“实体经济十条(修订版)”“民营经济新十条”等政策贯彻落实,2021年预计为企业减税降费超1500亿元。二是持续优化涉企服务。举办广东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暨“十四五”期间民营制造业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的3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400多亿元。三是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培育壮大大型骨干企业,我省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大型骨干企业311家,其中超千亿企业35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17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04家。四是强化融资支持。推动6家金融机构为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项目)新增9518亿元融资支持。落实《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方案》,2021年推动26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五是搭建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新平台。成功举办第十七届中博会和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览会上达成合同意向总金额超400亿元,比上一届增长30%。
二、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2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聚焦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和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目标,大抓工业,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住工业增长摆在最重要最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加快推进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蓄势新动能,把稳住工业增长作为工信系统头等大事来抓。一是牢牢抓住工业增量和存量。梳理一批清单,盯住新上规工业企业满产增产,确保一批重大项目按期投产,推动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稳”。二是全力推动工业投资。持续抓好“制造业投资十条”等政策贯彻落实,用好普惠性投资奖励资金和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快投资进度。动态优化全省制造业重大项目库,加强对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的跟踪服务,抓好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项目引进。三是大力推动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抓好“小升规”奖励措施落实,及时兑现奖励,加大对“小升规”企业在融资支持、用电保障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激励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的积极性。四是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全力保障好重点原材料、汽车芯片、关键零部件、水电柜等要素的供给。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导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狠抓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布局,推动石化、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拓展,“一链一策”优化重点产业链的结构和空间布局。
(二)构筑新体系,厚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全力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充分发挥“链长制”统筹管总作用,完善“五个一”工作体系和“省市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的统筹协调,深化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积极申请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成为首批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二是全面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扩大芯片制造产能供给,推进三大集成电路产业集团加快项目投资建设,大力引进产业链项目落地,加快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四梁八柱”。三是着力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支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高质量培育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四是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产业结构和布局,在重点行业全面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强化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推动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绿色升级改造。五是壮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入推进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办好第十一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及广东设计周活动,新建设20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推动生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15家以上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推动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培育发掘一批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和工业遗产。六是强化制造业人才支撑。开展制造业人才“十百千万”专项行动,探索组建省产业创新人才联盟,支持树立一批制造业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技能菁英,建立有特色、有活力的人才集群。
(三)发展新经济,赋能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落地落细,研究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指引,推广企业首席数据官。加快4K/8K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开展“百城千屏”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活动,办好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打造超高清视频产业集聚区。二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探索制造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推进普惠性“上云上平台”。三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5G网络建设,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珠三角地区5G广覆盖、粤东粤西粤北市县城区及发达乡镇镇区5G网络覆盖。重点促进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5G应用规模化发展。四是抓好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联合工业软件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迭代,凝练形成系统化的行业解决方案,逐步在重点行业落地推广,打造工业软件体系和工业云平台。
(四)建设新载体,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一是加快推进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道路、管网、环保、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高水平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二是新布局建设一批省产业园、特色产业园。支持珠三角各地利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申请设立省产业园,谋划新发展空间。做大做强园区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创建特色产业园区。三是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撬动资金杠杆,多渠道筹措园区建设资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四是促进全省产业梯度配置。按照“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与香港、澳门产业合作,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融合,促进珠三角核心区制造业产业链向周边区域延伸拓展。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布局绿色石化、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培育千亿级沿海产业集群。在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特色产业,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
(五)培育新主体,打造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制造企业群。一是培育发展根植性强的优质企业。出台实施培育发展优质企业的政策,加快构建以“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发展的体系。二是创新用好惠企政策供给。落实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充分发挥各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三是更好发挥金融的“源头活水”作用。抓好战略性产业集群融资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服务等落地见效。四是深化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合作。继续高规格、高质量、高层次办好第十八届中博会和第二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升网上中博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