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公开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159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0-08-07 16:11:18 资料来源:本网
【打印】
分享到:

粤教案函〔2020〕376号

A类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20200159号提案答复的函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人才的提案》收悉。经会省发展改革委(会办意见未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管局,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完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省陆续出台支持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行业企业应履行指导和参与发展职业教育职责,努力推动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工作。

一是出台实施《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条例于2018年9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单列一章对校企合作提出政策要求和制度保障,凸显职业教育特色,通过立法建立产教融合性企业制度,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深化。

二是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


意见》(粤府办〔2018〕4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优化职业教育和产业结构,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路径和重大项目,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将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相关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2019年10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省发改委联合教育厅等五部门制定了《广东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工作方案》,确立了我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工作的依据和路径,目前全省范围的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是出台《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粤府办〔2019〕4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以“扩容”为重点,着力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以“提质”为核心,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以“强服务”为目标,提高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动计划,出台或强化了一系列支持职业院校服务行业企业发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激励扶持政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借鉴提案建议,加强省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出台和完善相关立法和政策,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着力抓好《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实施意见》等省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出台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税收、金融等激励扶持政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政策执行效应分析,研究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收集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做好政策调整和完善工作。

二、丰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近年来,我省推动职业院校对接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校企合作模式,推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一是校企共建职教集团。目前,我省共成立区域和行业职业教育集团66家,参与单位包括371所职业院校、205个行业协会、4000多家企业。区域性职教集团有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佛山市南海职业教育集团、韶关市职业教育集团等;行业性职教集团有广东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以职教集团为平台和桥梁,加强交流合作,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鼓励和引导职教集团成员开展深度合作,2018年以来我省加强财政资金投入,立项建设24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推动职教集团立足具体项目和任务开展实质化运作,健全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提升职教集团服务能力,努力将职教集团打造成校企一体人才培养共同体。

探索创新办学模式。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省在职业院校办学模式上开展了积极探索,涌现了企业办校、园区办校等办学形式,如江门市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兴办了江门雅图仕职业技术学校,碧桂园集团兴办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等,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招工招生一体。近年来,我省还积极探索产业学院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依托现有优势专业(群),与政府、行业合作,在产业园区合办产业学院,将办学地点直接办到园区、企业内部,促进校企亲密合作、精准对接。产业学院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了实践依托和实现路径,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紧贴中山市“一镇一品”的产业结构,在市、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5个产业学院,如在古镇镇“国家火炬计划照明器材生产基地”成立“古镇灯饰学院”,在南区“国家火炬计划电梯特色产业基地”成立“南区电梯学院”等,吸引对口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通过股份、捐赠、租赁等方式进行合作办学。

三是校企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推动校企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发挥校企双方在场地、师资(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探索多种形式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既解决了职业院校在校生的实习实训工作,也解决了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在岗提升,富余办学资源还可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益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如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承接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把企业车间引进学校并在企业设立“企业课堂”,广东省技师学院与华为共建“ICT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与法那科共建华南地区培训基地等。

校企共育人才。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强化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2012年省教育厅批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以自主招生方式面向企业员工招收现代学徒制学生,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层面试点工作,2015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由来自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育研究机构等的专家组成的广东省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导委员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培训、指导、监督、咨询等,2016年省教育厅等四厅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省级试点范围。同时,我们还启动了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已编制完成一批专业课程标准,为相关专业试点工作提供指导。目前全省有38家单位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试点单位,78%的高职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校生规模不断增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也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了《广东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申领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政策机制,进一步推动企业全面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通过学徒制培训备案、实施培训、考核评价等环节后,政府可按照考核合格的人数给予每人每年4000-8500元的培训补助,极大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和风险,截至2019年底全省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约2.7万人。此外,职业院校还积极推广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按学校教学要求、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校教学与企业员工培训同步进行,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2019年全省仅高职订单培养学生就达3.2万人,同比增加17%。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职业教育改革部署,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动计划,开展各级各类产教融合试点,实施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在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混合学制与股份制办学等方面形成一批改革试点成果和经验,促进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持。

三、着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培养质量

着力深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一方面,对接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职业院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建立专业设置预警和退出机制,编制专业设置分析报告,加强专业建设信息服务,引导职业院校对设置雷同、对口就业率过低的专业,暂停招生或取消专业设置,对产业急需专业积极完善办学条件,增设相关专业点等,实现专业布局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省职业院校理工类专业点稳步增加,在校生比例不断提高,新设一批学前教育、家政服务、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人才紧缺的相关专业点;技工院校开发完成97个特色专业,减少114个“僵尸”专业,新增专业80%以上与现代产业对接。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优质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全省已立项建设220个高职品牌专业和108个中职“双精准”示范专业;开发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近期,我省又启动了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对接产业打造专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能力。

二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要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学校可采用直接考核的方式聘用高技能领军人才,全面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轮训制度,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目前,我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已超过60%。我们非常赞同提案中提出的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纳入职称评审的建议,在已出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教师评价要体现职业特点,注重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绩,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实绩,注重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广东省深化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人才培养,注重教师的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经历,并将教师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经历列入技工院校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三是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职业技能”的考核选拔方式,增加专业综合理论和职业技能的分数权重,突出考核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同时,鼓励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的科技发明创造、竞赛活动成绩,以及被社会有关部门采用或者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取得较好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的论文、设计、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等,可以折算为课程学分。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把劳动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的各环节,构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机制,通过实习实训,强化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的培养;开展“劳动模范、南粤工匠进校园”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优良学风,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课程建设,2017年起,技工院校开展工匠精神开学第一课活动,“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全省技工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四是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加强竞赛引领作用,对接人才培养新要求,广泛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办赛思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目前我省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校-市-省-国家四级大赛体系,校校有技能大赛、人人有竞赛项目的良好局面初步实现,学技能比技能蔚然成风。加强政策保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打造创新人才高地行动方案精神,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专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通知》(粤厅字〔2019〕71号),着力打造创新型人才主力军队伍。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有关要求,认真借鉴提案有关意见建议,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0年7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郑佳,020-3762743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管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