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公开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48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20-01-14 17:09:12 资料来源:本网
【打印】
分享到:

(A类)

粤教案函〔2019〕194号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

二次会议第1148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周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省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工作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战略举措。教育既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应用领域,更是承担着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得到高度的重视。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强调发展智能教育,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

我省深入贯彻国家要求,将人工智能应用和创新人才培养纳

入我省教育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粤教规〔2016〕22号)指出,要“积极探索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3D打印等新技术和大数据系统的智能学习环境建设,建成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应用基础环境” 。《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粤教基函〔2017〕91号)强调,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型智能学习环境。推动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积极探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和3D打印等的智能学习环境建设”,“开展基于智能信息化环境的课程改革、教与学方式变革、评价方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决策等智慧应用探索,推动学习、教学、评价、教研、管理的流程再造和系统创新,实现信息化支撑下教育组织形态、运行方式和教学过程全面变革。”

二、关于全省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

(一)我省在扶持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投入情况。2017年,我省启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种子计划,出台《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明确将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纳入信息化中心学校(种子学校)和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种子项目)。该项目每年投入1.2个亿,用于培育和推广一批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课程、教学、评价、治理等教育教学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的成果,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

(二)我省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情况。我省大力推进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程教育,已连续十六年举办全省中小学电脑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包括实体机器人和虚拟机器人)。各地市学校积极参与,报名人数逐年增加。如2018年,共设置了机器人足球、创意闯关等21个项目,来自20个地级市和省直学校的555支队伍,共计1022名学生参加了现场竞技。该项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加快了我省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2016年开始已连续三届组织开展广东省中小学生创客大赛。这些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广州、佛山、中山、深圳、汕头、潮州等地,建设了各类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室,包括创客空间、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实验室、3D 打印、无人机、物联网、动漫制作等。在各类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室中,创客空间、智能机器人实践活动室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及特长,实施项目学习,借助数字化工具、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界限,倡导造物、鼓励分享,有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的明显特质,广泛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和好评。省教育厅将研究制定《广东省中小学创客实践活动室建设指南》列为2019年的工作要点。据了解,我省珠三角地区不少中学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等地小学、初中很多学校还通过社团、研学活动等,开设了人工智能体验课程、普及性基础课程,包括无人机体验、机器人编程、创客课程等,深圳南山区、龙华区等积极和企业开展合作,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

(三)我省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情况。省教育厅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列为社会紧缺专业,作为我省高校新工科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积极增设。截至目前,我省已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等23所本科高校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在校本科生3410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等39所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产品开发等专业,在校生8378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交通技术运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产品开发专业立项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我厅积极整合校际和社会资源,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搭建成长成才平台,在广东工业大学成立粤港机器人学院,在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设立机器人教育专门培养机构,并支持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高校与企业等设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通过项目建设促进校企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继续深入开展教育融合创新种子计划,积极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构建基础教育新生态。目前,我省提出以信息化为引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推进整体性、系统性、重构性改革,构建基础教育新生态.包括促进新技术在学校空间重建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服务模式和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的全流程应用,实现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学校生态重构,建设智能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新学校;构建育人目标、核心素养、课程教材、课堂教学、综合实践、考试评价的完整生态链条,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可持续改进的新机制等,打造一批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治理改革的标杆区域和项目。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二)统筹推进创新教育,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去年,我省已启动《广东省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研制工作,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纳入纲要范畴。接下来,将积极联合高校、创新企业、先行学校等加快人工智能课程研究与开发,并积极推进课程共享、共建和共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社团、竞赛走向普及性教育。以培养未来 AI 制造者,打造区域学校 AI 特色教育为目标,分级分层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创造链接真实世界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培养一批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培育一批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学校、示范基地,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高地。

(三)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强化协同创新,打造世界一流协同创新平台。支持高校更多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和重大科技攻关。鼓励和支持高校协同港澳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围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医学、中医药、生物医用材料、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组建协同创新平台,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高校积极参与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海洋工程等省级实验室组建工作,在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核技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前沿交叉科学研究,努力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前沿科学研究中心等,培养人工智能创新人才。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广东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广东省教育厅

                                2019年5月23日

(联系人及电话:林君芬; 020-37628293)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省政府办公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