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 二次会议第1313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B类)
粤教案函〔2019〕3号
省红十字会: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周小萍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公共急救知识普及”的建议,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2017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不仅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国家和我省非常重视各级学校的急救教育,省教育厅通过制定政策、开展专题督查等方式,指导和督促各地中小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落实学生急救教育。
一是落实课程,让中小学生掌握急救知识。2008年以来,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全省中小学校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
要》,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
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
急与避险。其中在“安全应急与避险”领域,对中小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急救知识提出具体要求,从小学到高中,结合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循序渐进的开展安全教育。如在1—2年级要求学生“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3—4年级懂得“鼻出血的简单处理,简便止血方法”;5—6年级要求学生知道“煤气中毒的发生原因和预防;触电、雷击的预防;中暑的预防和处理;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的自我处理”;初中学生能够进行“毒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骨折简易应急处理知识(固定、搬运)”。高中学生知道网络交友的危险。中小学健康教育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小学阶段还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课程教育学生安全应急与避险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突出重点,让高中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心肺复苏是应急救护的重要内容,更是一项重要的人生技能。2018年,我省对健康教育核心内容进行了调整,高中阶段增加心肺复苏的内容,在珠三角地区进行试点,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在全省推进。2018年秋季学期起,广州、深圳等市教育局在卫生健康、红十字会、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单位的支持下,也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技能培训等形式,将心肺复苏知识在中学传播,提高学生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是加强师资培训,强化学校急救教育的教学质量。从2012年起,广东省强师工程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中,除常规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急救内容外,增设了“心肺复苏”知识和实操培训内容,确保每一位经过培训的体育教师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广东省各级教育部门也通过强师工程、专题培训、岗前培训等形式,对校医和体育教师进行急救专题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校内急救的师资。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及家长的急救意识和知识水平。广东省教育厅利用“广东教育”公众号以及“安全教育平台”APP,发布推文、开展专题教育等,引导师生和家长关注急救教育、了解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
下一步,为继续做好学校急救课程的落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省教育厅将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红十字会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落实高中学生心肺复苏健康教育课程。总结和推广对高中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经验,尤其是加强向粤东西北的推广力度,力争3年内达到全省中学阶段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全覆盖。
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省卫生健康委、省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加强对全省尤其是粤东西北中小学校卫生与健康人员、体育骨干教师等师资队伍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培训。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探索主题活动、专题宣讲、新媒体、动画、海报等形式丰富的宣教模式,宣传和推广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师生及家长应急救护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专此函达。
广东省教育厅
2019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