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学院:集全校之力做好“双百行动”必答题_广东省教育厅网站 -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首页 > 教育资讯 > 战线联播 > 高校动态

双百行动 高校担当⑫ | 惠州学院:集全校之力做好“双百行动”必答题

时间:2024-07-11 15:03:49 资料来源: “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南方+
【打印】
分享到: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2023年8月,广东启动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双百行动”,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广东省教育厅推出“双百行动 高校担当”栏目,聚焦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智力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作为。敬请垂注。


  “现在家乡变化很大,机会很多……”日前,惠州学院举办“助力‘双百行动’春季招聘会暨‘学子归巢’促就业”专项行动,并“牵手”惠州市惠东县、河源市和平县建设“学子归巢”联络站,引导青年大学生回到家乡,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

  这是惠州学院搭建“双百行动”校地协同联动平台的一项务实举措。惠州学院党委书记彭永宏、校长王胜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学校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参与集体经济运营、参与基层改革创新探索、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等七大重点任务,精准把握“双百行动”的联结点、切入点、着力点,以“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机制推进工作落实,集全校之力答好“双百行动”必答题,在“百千万工程”奋战的最前沿展现惠院担当、惠院作为。

  精准把握联结点、切入点、着力点

  南方+:惠州学院从哪些重点方面着手做好“双百行动”必答题,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实落地?

  彭永宏:我们坚持组团优势,锚定“双百行动”联结点。作为组团式结对共建牵头高校,惠州学院按照“县域所需、高校所能”的原则,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对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惠州市惠东县、河源市和平县,搭建工作专班、加入三大联盟、召开校地现场会、签订三方共建协议、选优配强驻点干部,构建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连点成面的组团优势。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找准“双百行动”切入点。学校坚持“一县一策”共建、分类指导,聚焦产业支撑、区域规划、人才培训、教育帮扶、公共服务等领域,统筹人才、学科、智力和资源优势,研究形成第一批17个结对共建项目清单,扎实培育共建县域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激发共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们坚持久久为功,抓实“双百行动”着力点。学校将凝聚全校的智慧和力量,持续细化、优化共建项目,推进人才、科技、服务下沉一线,真正把共建项目清单转化为群众可知可感的成果清单,争取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服务一方水土,助力结对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惠院力量。

  不断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南方+:惠州学院如何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

  彭永宏:我们坚持扎根南粤大地办教育,面向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立足自身优势与特色,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与“百千万工程”,全力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服务“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学校切实扛起“双百行动”政治责任,实施“党建先行、引领发展”的党建共建模式,深化融合“党建+产业”“党建+人才培养”项目,建立“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等8个实践育人基地。组建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引导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乡村、用汗水浇灌乡土。

  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着力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先进材料、新型储能等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对标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建设化工、电子信息、能源材料、教育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健全、优化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是加强有组织科研,着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打造以夏佳文院士领衔的广东省重离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复明院士领衔的城市地下工程实验平台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大力建设与地方产业密切相关、特色鲜明的科研创新团队;加强有组织的校企合作,与旭日集团、亿纬锂能、TCL集团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九联科技等企事业单位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协同行业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直接对接生产一线需求,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四是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今年,学校新建能源与物理学院、未来视听产业学院,拟筹建海洋学院,计划增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持续发力建好仲恺信息学院等4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与结对县域共建17个项目

  南方+:学校与结对县域合作开展了哪些重点项目?效果如何?

  王胜:学校主动对接结对县域,从产业发展支撑、公共服务支持、基础教育帮扶等方面合作共建项目17个,有力推动“双百行动”落地见效。

  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强化产业发展支撑。我校与结对县共建省“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组建48支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企业与乡村振兴。比如,曾令达专家团队在惠东县开展荔枝龙眼品种更新和栽培技术研发推广,以“新品种”赋能“老产业”,首次引进5个优质龙眼品种,预计增加产值超6000万元。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强化城乡规划建设服务。学校基于多年对农房风貌管控和岭南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组建乡村规划团队,组织师生为结对县多个镇开展大数据采集,选址四线的旅游线路关键节点;实施农房微改造示范,现已进入设计成果的转化落地阶段。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学校先后撰写乡村振兴相关资政报告15篇;9人入选惠州市县“百千万工程”决策咨询专班专家。举办“助力‘双百行动’春季招聘会暨‘学子归巢’促就业”专项行动,提供近1万个就业岗位,并与结对县共建“学子归巢”校园联络站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助力广大学子归乡、建乡、兴乡。

  南方+:惠州学院前身是师范院校,有78年师范教育底蕴,这是一个特色优势。

  王胜:是的。学校发挥教师教育优势,进一步强化对县域基础教育的纵向帮扶,助力提升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学校办学质量。遴选20名帮扶专家,围绕8项重点任务深化帮扶工作。开展紧缺专业定向师范生培养,并在师资队伍培训、课程支教、特色项目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

  发挥省级平台优势,强化基础教育人才培训。学校致力于打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特色品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开设“三名”工作室主持人专项提升研修班,举办“名师面对面”“送培到县”交流活动,覆盖168名基础教育“头雁”人才;举办《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教育》讲座等活动,服务中小学教师200多人次,助力结对县域基础教育数智化发展。

  合力助推结对县域高质量发展

  南方+:助推结对县域高质量发展,学校接下来有哪些举措?

  王胜:接下来,全校上下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认识,围绕“一年抓创建、两年争示范、三年成品牌”的总体要求,结合办学特色、资源优势与结对县域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方向等,以“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机制推进工作落实落细,合力助推结对县域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讲,首先,要强化布局统筹、完善联动机制,密切与组团高校、结对县沟通合作,积极谋划第二批共建项目,进一步拓展校地共建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要抓实重点任务、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农村土特产品、农村风貌设计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更好赋能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再次,要凝练特色亮点、打造示范样板,以结对县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抓手,打造结对共建示范样板。最后,要坚持“双向奔赴”、实现校地共赢,继续精准对接地方需求,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智聚力持续打造校地合作共同体,共同为“百千万工程”持续贡献力量。

  【案例1】

  攻克海洋名优贝类人工繁育难题

  惠东县是惠州市主要的海水产品生产地,但其海水苗种多为外地来源,缺乏本土化苗种资源,加上养殖的品种也多为传统品种,缺乏特色化本土产品,导致其竞争力不强。“针对当地贝类种苗缺乏等现状,我们对当地的大众品种牡蛎、名优品种管角螺进行种质创制与示范推广。”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江勇说。

  王江勇的团队有骨干成员10多人,同时还有多名研究生参与其中。“团队成员学历和工作背景不同,在贝类育种、繁殖、养殖、病害防控等方面各有优势。”王江勇说。

  “学院和惠东县的企业开展合作,管角螺的人工繁育在粤东地区为首次突破,大规模繁育在广东属首次。”王江勇介绍,在管角螺的培育中,收集亲螺100多斤,经过营养强化自然产卵,孵化后获得幼螺近10万只。此外,还突破了海菊蛤的人工繁育技术,获得浮游幼体超过100万个;收集牡蛎5个地理种群及并建立活体种质资源库,培育出速生、耐高盐牡蛎新品系并进行试养,生长速度提高10%以上。

  “未来希望与研究所、企业密切合作,通过产学研融合,构建名优贝类管角螺的全人工养殖模式,助力当地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种苗繁育基地,规模化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苗种生产。”王江勇说。

  【案例2】

  编制农房改造导引,提升乡村整体风貌

  “怎么优化设计,提高建设效率?”日前,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团队来到河源市和平县热水镇,对农房改造样板房进行现场实地勘测,仔细观察并记录样板房的建设、使用情况,并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讨论。

图片

2024年3月,惠州学院师生团队赴河源市和平县热水镇开展示范农房补测调研。

  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蔡仕谦介绍,此前,学院师生团队走遍和平县的乡镇,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访谈、实地调查等形式,实地调研各镇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现状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农房微改造导引和新建农房图册及导引。

  目前,热水镇农房微改造示范户已完成房屋安全评估报告、加固方案和设计方案,进入了改造施工阶段。“我们希望能通过示范案例,让其他农户看到农房改造对整个村庄农房风貌的改善。”蔡仕谦说。

  在“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中,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获得多个奖项。“通过参与‘双百行动’,师生专业动手能力、专业调研能力都得到提升。”蔡仕谦说,青年教师将项目实践总结运用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教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