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首页 > 教育资讯 > 战线联播 > 高校动态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⑩

时间:2024-06-05 15:27:05 资料来源:“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
【打印】
分享到: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广东财经大学:

  构建“1+7”绩效制度体系 全面深化校院两级薪酬分配改革

  广东财经大学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有组织地开展新一轮绩效工资分配改革,修订出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构建形成“1+7”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体系,建立完善了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完成岗位职责为基础,同时体现能力、业绩与贡献,在一定范围内能上能下的绩效分配机制,大大提升了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力促进学校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

微信图片_20240605151544.png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专班,充分论证。成立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专班,通过线上和线下调研省内外高校绩效分配的经验与做法,学习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文件,梳理了解学校绩效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先后组织二十余次会议研究工作,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前后修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新方案”)达六十余稿。对各类单位、多种情况进行精细测算,确保论证充分。

  (二)广纳意见,汇聚众智。办法起草后在全校范围内征求各单位书面意见,并分别面向教学、科研、非教学科研三类单位召开三场征求意见会现场听取教职工意见,分类别进行重点讲解,全面覆盖学校所有二级单位。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继续通过教代会广泛征求意见。走访调研多个学院,听取教职工意见并做好宣讲工作,在教代会中高票通过新方案。

  (三)统筹规划,完善配套。梳理新方案实施所需的配套制度,除主体方案外,先后出台考勤管理办法、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基层党务工作者岗位工作津贴分配方案、佛山校区异地津贴和全学段学院倾斜绩效发放办法、“南岭学者”特聘岗位管理办法、二级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劳务酬金管理办法等7个配套制度进行规范,确保新方案顺利落地实施。

微信图片_20240605151502.jpg

  二、工作成效

  (一)二级管理,强化单位自主权。按照“应放尽放、放管结合”的原则,坚持绩效工资管理和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绩效工资分配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系,发挥二级单位对绩效工资分配的自主权。一是强化二级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权限。二级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由各二级单位按程序进行制定,不同的学院可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工作安排、教职工岗位贡献等情况制定分配方案。二是强化二级单位对教职工基本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考核。新方案中规定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基本工作量完成情况计发,基本工作量考核由各二级单位根据本单位情况自主制定考核办法并自主组织考核评价。对考核年度未完成基本工作量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可按规定进行扣发,强化二级单位对教职工工作量的约束作用,减少“躺平”的现象。三是提升二级单位对教职工的考勤管理权限。办法中明确奖励性绩效工资核拨到二级单位后,由各二级单位根据教职工的考勤情况统筹安排,有利于各二级单位加强对教职工的考勤管理,切实落实二级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激发校院两级管理合力和创新活力。

  (二)全面体现,激励突出贡献。紧扣人才培养中涉及的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教师管理、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通过工作业绩奖励的计算指标构成及单列的奖励性绩效项目进行全面体现。一是工作业绩奖励根据教分、学生人数、教师人数进行计算。二是单列的奖励性绩效分别设置本科教育教学奖、指导学生参赛奖励、科研奖励、学科建设奖励、班主任津贴、辅导员津贴、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导师津贴、高层次人才特聘岗位津贴、异地津贴以及相关的工作酬金等。奖励性绩效分配因素涵盖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工作,对教职工付出的劳动给予充分的体现,对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重点奖励。

  (三)优绩优酬,体现岗位贡献。新方案紧扣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岗位工作量、校区差异等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对原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一是工作业绩奖励分教学、科研、行政三类人员设置不同的分配方式。教学人员主要按照教学、科研、指导学生参赛、参与公共事务等因素进行分配,打破岗位聘用级别,实现激发教师活力的引导作用。科研人员按较优的教学人员绩效水平分配至各科研机构,体现对一线科研人员的扶持。行政人员按照岗位系数进行分配,本次系数调整进一步体现对实职岗位、实际工作的分配,体现岗位贡献。二是对新成立学院及佛山校区学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扶持。教职工财政待遇按岗位聘用级别兑现,校内绩效按学校新方案及二级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分配,实现以绩定岗、以绩定薪,打破聘用的职务职级或职称岗位级别,绩效分配按年度劳动付出体现,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能上能下”分配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突出岗位工作量、业绩影响和贡献,有利于激发教学科研管理活力。

  (四)精心培育,激发人才潜力。为加大对校内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学校制定《“南岭学者”特聘岗位管理办法》。办法坚持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痼疾,树立以品德、能力、业绩、创新价值和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导向,在统筹考虑畅通校内外人才引培机制衔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人才设置相应岗位职责及特聘岗位津贴,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构建人才支持和发展体系,提升学校人才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发展。

  (五)强化考核,发挥单位主体作用。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对标对表强化对相关考核结果的应用。一是强化学校对二级单位的年度考核。制定《二级单位年度考核绩效办法》,根据考核结果发放考核奖金或核减绩效,激发办学活力。办法以推进学校战略目标实现为导向,与学校改革发展相结合,对标上级关于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最新政策和要求,以及学校“十四五”规划部署,重点关注学校建设发展核心任务和关键指标的达成度,准确反映各二级单位年度工作成效;设置考核激励措施,有效引导和激励各二级单位、各学科朝着学校工作总目标前进,从二级单位层面推动解决动力活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强化对教职工的考核结果运用,明确教职工年度考核、师德师风考核等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挂钩。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N+1+X”理念数字平台建设 助力教育评价改革组织实施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组织实施,自主建设基于“N+1+X”理念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实施数字平台,通过进度驾驶舱对组织实施全程监控,对关键任务予以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改革任务状态一屏即达、评价改革任务执行一贯到底、评价改革实施效果一览无遗。

微信图片_20240605151507.png

  图1  数字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组织实施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整合“N+1”,提供支撑评价任务实施的数据

  “N+1+X”的复合模式中“N”为各职能部门业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等;“1”为实现校内单点登录与业务数据集成功能的学校大数据中心,达到保存服务数据、交换共享数据等功能。学校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基于PDCA思维开展教育评价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在评价任务“P”策划阶段,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借助“N+1”数字平台梳理学校制度层面、师资层面、学生层面、用人层面与评价改革任务相关的基础数据,结合标准链和目标链,制定出学校7个方面37项评价改革任务。

  同时,借助于学校前期建设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数字化文件管理程序,对学校层面评价改革工作涉及的文件进行规范、修订及补充的基础策划,为建立健全覆盖师生、上下衔接、分层贯通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奠定基础。

  (二)搭建“X”,提供任务实施阶段可视化监视

  “X”为数字化微服务应用平台,可以为新开展的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如双高建设数据监测平台、职业教育集团信息管理平台等,也可以为“N”的补充,即各专业业务管理系统的拓展,如企业岗位实习管理服务平台、迎新服务平台、进出校门申报平台等微服务业务平台。这类“X”为数字化微服务应用平台通过与校内大数据中心对接,可实现全校师生单点登录与数据共享交换,同时具有成本低、上线时间短、易于运维且不影响原专业业务管理系统的优点。

  学校自主开发了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实施数字平台,即“X”数字化微服务应用平台,亦对应“D”实施阶段。平台基于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建设任务,主要涉及“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履行职责;深化学校评价,激发改革发展新活力;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深化职普融通探索高层次学徒制,推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强化改革研究创新评价手段,提升教育评价工作水平”等七个一级层面的任务指标,而评价改革数字化平台要在校级层面上覆盖所有评价改革任务,对建设进度数据进行全过程监测,形成可视化的目标管理。平台的主要用户包括了负责党建、人事、教务、科研、学工等工作的职能部门,同时在结果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的应用上,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直接对接“1”数据中心,通过抽取分段数据包,形成与评价改革任务指标相链接、可下钻的学校层面、专业(群)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的整体数据画像和个人画像。

  (三)改进“X”,新增模块落实“十不得一严禁”

  在开展校内评价改革中期评估检查时,对应“C”检查阶段,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实施进度,特别是部分痛难点、临期未达成的定量指标,予以预警加快推动。在组织第三方机构和专家组对改革实施成果进行评审时,因平台为校内自主开发,新增了导出功能,可实现“评价改革实施进度和相关佐证”一键导出,提升工作效率。

  “A”改进阶段。根据2022年开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十不得一严禁”落实情况自查自纠的要求,以及2023年强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十不得一严禁”有关规定的要求,平台上设置“十不得一严禁”监测模块,各相关部门以月为周期,在平台上填报自查自纠表,平台提供任务实施阶段可视化监视。根据2022-2023年“十不得一严禁”要求平台设置的各部门自查自纠,利用爬虫技术对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招生、招聘信息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对接到该评价改革数字化辅助平台,将监测和督导结果实时反馈给职能部门,达到及时预防、纠正与持续改进的效果。根据学校层面、专业(群)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的整体数据画像和个人画像,评价每阶段目标链的达成情况,及时予以预警,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实现数字赋能管理。

微信图片_20240605151511.png

  二、工作成效

  通过平台校内的自我建设、自我运行、自我维护,既实现了各项建设成果的可追溯性,又保证了评价改革项目持续推进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数字赋能评价改革实施工作,驾驶舱显示学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进度已达93%;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评价,提供数据分析和反馈形成学校、专业(群)、教师、学生各层面群体画像和个人画像,保障教育评价平台真正为教育评价改革服务。平台建设助推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深入: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借助平台追溯等数字功能,共制订(修订)配套制度25项;完成了校内8项评价改革课题的立项与中期检查、12项评价改革案例汇编。二是助力教师评价,开展校内高水平专业群教师教学能力及数字素养评价,形成专业群师资画像预警,推进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三是助力学生评价,对接教务系统、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系统、实习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构建“点、线、面、体”立体型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形成专业(群)人才培养效果的群体画像及全校2万学生个人画像,综合评估学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施效果。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五双”并举岗课融通 打造多维评价体系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产教融合,不断探索和实践促进“三教”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举措,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引进京东网络客服实训项目,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企业元素和职业元素,构建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教育评价生态。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五双”并举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文化育人和技能育人“双引擎”驱动培养。针对中职教育过程中的“重技轻道”现象,电子商务专业遵循“三全”育人、文化先行理念,融入优秀传统粤商文化、优秀电商企业文化及和乐校园文化,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特色专业文化,培养德技并修的现代电商专业人才,实现文化与技能的深度融合。

  2.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为深化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优势,电子商务专业联合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引企进校”“引企进教”,共同开发《网络客服实训》课程,并建立配套的学生实训、技术服务、技能培养等管理制度,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3.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双导师”联合教学。专业教师兼任项目培训师,校内导师通过参与前沿技能培训、兼职锻炼、项目运营等提高实训指导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导师兼职工作室学生指导师,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学生团队管理、创业孵化等提高教育教学指导和创业孵化能力。

  4.实训室和工作室“双场景”学习体验。打造实训室场景学习实训和工作室场景项目实战,坚持融入企业文化,引入真实客服实训项目,有效实现实践课程和工作室对接,教师和企业专家对接。在校学生实现在岗工学结合,兼具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角色,进一步树立专业自信心、增强专业认同感。

  5.课程标准和岗位标准“双标准”考核评价。工作室将企业岗位标准引入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环节,构建“自我诊断+企业参与”的综合性评价体系。课程标准以校内导师为主导,融合考试考核标准、学校评价标准、中高职衔接过程性考核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等指标内容。岗位标准以企业导师为主导,兼具项目过程性和业绩考核KPI指标。

微信图片_20240605151714.png

  (二)打造多维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为破解传统的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职业能力的问题,电子商务专业将企业标准引入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环节,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将岗前培训的专业技能和客服业务能力中接待量、事件满意度、IM满意度和首次解决率作为学生业务成绩评定考核项目,每一项设定目标值予以给分。

  2.评价依据数据化。将学生在网络客服实训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数据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依据,科学、客观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量化评价。

  3.评价维度多维化。客服岗位实训对比日常上课工作强度更大,面对刁钻古怪的客户异议,学生要有更高的专业技能要求、处理客户异议的方法和能力。结合学生日常实训体现的职业精神、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多维度评价,并客观体现在学生的运营数据中。

  4.评价过程全程化。从岗前培训测试、在线时长、课堂表现、小组配合完成企业指标、应用效果等方面体现评价过程全程化,有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微信图片_20240605151636.png

  二、工作成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产出课程资源、教材等教研成果,惠及企业、教师和学生,形成三方共赢局面。

  (一)教法改革,人才培养提质培优。与传统实践性教学不同,工作室模式让企业项目得以入校,工作室作为必不可少的媒介,让校企合作更为顺畅。

  (二)评价改革,双元育人有章可循。学生评价考核不再仅限于考试或教师评分。引进企业KPI考核指标作为学生对应技能水平的考核标准,KPI得分即学生的技能得分,由企业导师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可以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

  (三)“培—教—研—赛”,教师团队一体化提升。依托“产教融合孵化基地”,专职教师带项目就是同时进行跟岗学习,再结合项目对教材、教学资源库等进行总结提升。

  (四)推广应用成效好,示范引领作用凸显。依托京东实训项目,探索工学结合,课证融通,试点推广1+X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专业教师编写的《网络客户服务实务(第3版)》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专职教师受邀担任《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