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版 无障碍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专题 > 老兵永远跟党走 > 媒体报道

解放军报:“这里就是我的家”——老兵刘清伟守护海岛草木生灵32年

时间:2021-12-13 16:56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图①:刘清伟在担杆岛上喂养猕猴。

图②:刘清伟准备骑摩托车巡查。

图③:刘清伟主动参与岛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1989年,在广东省珠海警备区服役4年的刘清伟即将退役,单位的一位领导问他:“退役后,愿不愿意去担杆岛当护林员?”

  刘清伟,一直是单位领导心中“最放心”的人。不论交给他什么任务,他从来不讲条件,兢兢业业尽力做到最好。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守好岛,不给部队丢脸!”时隔多年,刘清伟仍清晰记得自己23岁时的那个回答。

  刘清伟对位于伶仃洋万山群岛最外沿的担杆岛并不陌生。新兵时,他常听班长提起这个距离珠海市47海里、面积只有13.2平方公里的小岛,北面的担杆水道是进出香港、北上广州的必经之路。

  领导告诉刘清伟,为了保护担杆岛上的大量珍稀动植物,广东省将在担杆岛成立猕猴自然保护区,岛上居民将相继迁往珠海市区,但岛上盗猎偷猎、盗采盗挖现象频发,希望从部队挑选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护林员兼猕猴保育员。

  “上岛之前就听说这里条件艰苦。但军人不就是哪里艰苦去哪里嘛!”刘清伟笑着说。

  守猕猴

  乐在其中

  “哦嗬——阿山——阿海——开饭了!”中午时分,刘清伟悠长的叫声打破了担杆岛的宁静。许多猕猴从他身旁的树上、山坡上快速蹿出来,围着他手中的食物桶上蹿下跳。

  “阿山”和“阿海”,是刘清伟上岛时给岛上两群猕猴起的名字。它们一群住在山里,一群住在海边。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些年,在刘清伟的精心照料下,保护区的猕猴数量超过3000只,较保护区成立之初增长10倍。刘清伟将这两个名字一直沿用下来。

  “猕猴爱干净,掉在地上的玉米粒,它们会先用爪子擦干净再吃。”说起猕猴,刘清伟话语里满是关爱。

  当初,为了摸清猕猴的习性,刘清伟没少吃苦。

  1989年10月2日,47海里的行程,刘清伟坐船颠簸了8个小时。一路晕船的他踏上担杆岛码头时,感觉整个岛都在旋转。

  担杆岛由7座山峰连成一线,既窄且长,形似扁担,因此得名。岛上荒凉闭塞,人迹罕至,除了礁石和树木,数猕猴最多。

  为了尽快摸清岛上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刘清伟和队友们拿着砍刀在山林间穿行。“起初,我们白天找猕猴,晚上住石洞,跟原始人差不多。”刘清伟嘴一咧,眼一眯,神态像极了猕猴。

  有一天,刘清伟和队友们发现了迁徙的猕猴群。高兴过头的刘清伟不小心踩到悬崖边一块松动的石头,从30多米高的崖边滑下,所幸被树枝挡住,才捡回一条命。

  那一次,刘清伟给猕猴喂食,忽然听到头顶上的树枝发出声响。他抬头一看,一条大蟒蛇向他扑来。他一把撕开白衬衫,向蟒蛇扔去。趁蟒蛇撕咬衬衫之际,刘清伟迅速跑开。说到这里,刘清伟半开玩笑地说:“没办法呀,蟒蛇也是保护动物,不能打它。”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刚上岛那几年,刘清伟时常抱着一把老吉他,坐在海边唱歌。成群的猕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有的蹲在一旁,有的挂在树梢,也有调皮胆大的猕猴会跳到他肩上捂住他的嘴。

  “可能是唱得不好听。”刘清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一看到它们,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守山林

  不惧艰险

  担杆岛上群山起伏,树木苍翠,一条盘山公路蜿蜒其中。这是岛上唯一的主干道,每天刘清伟都要和队友们骑着摩托车往返数次。

  岛上的居民迁移后,留下许多废弃的老屋。途经一些偏僻老屋时,刘清伟会放慢车速四处张望。“岛上不时会出现盗采盗挖的不法分子,他们通常会在这些废弃的老屋里落脚。”刘清伟经常会停下来进屋四处查看。

  担杆岛上,包括罗汉松、黄杨在内的各种珍稀植物郁郁葱葱。罗汉松作为不少南方人心中“招财开运”的风水宝树,在市场上一度被炒到上万元一棵,巨大的利益促使不少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一天傍晚,刘清伟驾驶小艇去担杆岛附近的二洲岛巡查,与盗挖装运罗汉松的不法分子迎面相遇。面对他们500马力的大船,刘清伟毫不犹豫地驾驶40马力的小船横在前面。不法分子试图驾船撞向刘清伟,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巨浪打了过来。趁着大船上不法分子惊魂未定,刘清伟驾驶小艇急转弯避开撞击,迅速联系周边渔船请求支援,不法分子仓皇逃窜。

  “要不是那个巨浪,我可能就葬身海底了。说不怕死是假的,但当过兵的人,明知危险也决不退缩。”刘清伟说。

  一次,一名不法分子被刘清伟抓获。他甩给刘清伟厚厚一沓钱:“你放过我,我再给你一大笔钱。”刘清伟不为所动。在他心里,岛上的一草一木,无比珍贵。

  32年来,刘清伟守岛护林,徒步近22万公里,抓获不法分子160多名,追回2000多棵罗汉松、黄杨等珍稀植物。为保护岛上珍稀资源,刘清伟与队友们在岛上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宣讲法规政策,提高岛上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如今,保护区与边防部队、岛上居民建立了联防机制,有效遏制了盗挖珍稀植物的现象。

  守海岛

  承诺一生

  2005年秋,担杆岛上有了柴油发电机,晚上能发电三四个小时。次年春节,刘清伟和队友们搬进了新建的两层小楼。

  想起最初上岛时的情景,刘清伟感慨万分。当时,岛上荒凉闭塞,只有驻岛部队撤防时留下的几处石头房。岛上没有电,照明要点煤油;没有水,喝水要去很远的山沟挑,回来还要沉淀1个小时;没有粮食,买米油面来回要走6个小时的山路;没肉没青菜,酱油炒饭和咸鱼饭是“家常便饭”。

  刘清伟曾顶着烈日辟出一块菜地,辛勤照料。眼看就要收获,一场9级台风把菜苗刮得一棵不剩。刘清伟不死心,从头再来。谁知调皮的猕猴见刘清伟在地里摘菜,纷纷过来效仿。没一会儿工夫,菜地里什么也没剩下。

  对刘清伟来说,这些难处与亏欠亲人的愧疚比起来,不算什么。

  1992年春节,他的妻子潘红带着4个月大的儿子聪聪上岛陪他过年。一天夜里,孩子发起高烧。夫妻俩带着孩子摸黑来到岛上的卫生所。不料,医生回了老家。挨到天蒙蒙亮,两人跑到码头,可一条船的影子都没见到……2001年,刘清伟母亲病逝。由于交通闭塞,家里发给他的电报2个月后才随补给船送到他手中。刘清伟眼泪汪汪,只能拿着电报对着家乡的方向拜了几拜。

  “我这一生,亏欠家人太多。”尽管如此,刘清伟从没想过离开担杆岛。

  常年的海岛生活,让刘清伟患上严重的痛风,发作时痛得喘不过气来。由于岛上缺医少药,2007年单位调他去紧邻市区的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工作,方便他治疗。离开担杆岛时,岛上的猕猴仿佛有预感,有的拉他的手,有的爬到他身上,有的扯他的衣服,久久不肯离去。

  淇澳岛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可刘清伟心里总惦记着那群猕猴。几个月后,他向领导谎称“痛风已好”,又重返担杆岛。2014年,潘红心知丈夫不愿离岛,带着一天天长大的儿子聪聪上了岛。

  “他守着岛,我守着他。他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潘红一边在晾衣杆上晾晒打着补丁的旧衣服,一边念叨着。

  被问及何时会离开担杆岛,刘清伟笑着说:“待了这么多年,真心舍不得离开。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会一直守在这里。”

  (文/叶婷婷 常子健 受访者供图)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