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三饶镇溪西村,2700亩耕地和近万亩山地,四成撂荒。世代耕种五百年的“三饶香米”也因易倒伏、产量低、劳动力外流,仅剩两个种植户也打起退堂鼓。
作为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四千多留守群众亟需找出路。
2007年,村里回来一位年轻人刘维才。五年前从西藏某边防军营退役后放弃分配,到广州和汕头创业。生意蒸蒸日上,却做出回乡探索致富路的决定。他要吸引在外的年轻人,为家乡振兴注入新活力。
让稻米绝处逢生
几个有威望的老人,看到这个只有24岁,一年党龄的小伙子,为全村发展不停奔走,一致推荐他当选村“两委”干部。
刘维才倍感责任重大。摸清全村12个自然村、18个生产组“家底”后,他把目光锁定“三饶香稻”。苦于为村民找产业寻出路的饶平县驻村扶贫干部听说后,两人一拍即合。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刘维才决定种植50亩率先垂范。对他这个举动,有人观望,有人嘲笑,有人捏了一把汗,家人更担心。最终,经过潮州市农科中心专家刘绍权团队建议,试种5亩,总结经验或教训。
火辣辣太阳像鞭子抽在脸上般疼痛,稻田冰凉脚踝不适。但勤劳汗水换来了第一年共计3万元的“成绩单”。每亩地毛收入6千元,这是有史以来的爆炸性新闻。
刘维才在查看稻谷情况
第二年,50余户村民纷纷走进稻田,卷起裤管、撸起袖子加油干。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增多了,但恶意竞争随之出现。
刘维才意识到,这会断了溪西村的新“生命”。2014年山美香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刘维才号召村民用土地入股或与合作社签订统销协议。针对质疑,他“打包票”:第一,请专家指导、销售、规范种植,提高品质,打造品牌。第二,收成不好,合作社补偿至少1500元,收成好则1500加上多出部分。
有了“定心丸”,当场有50余户村民加入。村民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力出力。年底一算账,种植户心里乐开了花,原来每公斤20元飙升到100元,由一造变成两造。
2018年,山美乡种植400亩,次年更是实现单造产量12万斤的历史新高。从“没人种”到“争着种”,几近绝迹的“特产米”起死回生,成为富民兴村的拳头产品。年产值达五百多万元,带动村民一百多户。
现年有着50多年党龄的黄名滩,说起刘维才不住挑起大拇指,连连称遇到了一个好书记。
溪西村的“四把火”
实干换来信任。2016年,刘维才当选溪西村党总支部书记。
新官上任,刘维才点燃四把火。
第一把火点燃拖欠承包款,这是令历届村委头疼的老大难。典型的是一位9年不交集体山地承包款,还煽动他人的党员。刘维才主动找他来家里,喝茶聊天拉家常,嘘寒问暖问困难,临走送米酒。村民大为感动,“我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尊重”。两天后凑钱补齐,又主动联系其它承包户补交欠款。“拖欠钉子户”变成了事事带头先进党员,一时成为美谈。
这让刘维才感到,用对方法,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错方式,小问题也会成为大炸弹。由此,成立乡贤咨询委员会,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作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第二把火,让教育更有荣光。通过自学增长认识的刘维才,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带头出资金,发动其它返乡敢逐梦、敢担当、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年轻人,成立“溪西村教育促进会”,每年至少投入六七万元用于资助改善学校办公条件,奖励教师和考入县重点中学、大学的学生。周边村纷纷效仿。对教师尊崇氛围浓了,教职员工干劲也足了。今年考入县二中的就有3人。引得附近某私立学校花8万奖学金挖考入该校的学生入校。
第三把火,狠抓创业环境。在溪西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返乡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刘跃先、刘敏捷就是其中一员。2016年回乡创办溪西村山美茶盘厂,在村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电商团队人员场地等各方面问题。
第四把火,改善村容村貌。溪西村共有六大姓氏家族,宗祠众多,又都年久失修。刘维才认为,祠堂是美丽乡村难题但不是累赘。宗祠不同于其它私搭乱建,是反映一个姓氏道德情操、精神风貌、文化底蕴和生产、生活素质的具体体现,对本姓家族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对此,又自掏腰包发动乡贤,村民,以及其它多种方式捐资修缮旧祠堂,提高村民的凝聚力,向心力。
产业有起色了,村容村貌靓了,风气好转了,村里的“变化”,令一些外出打工的青年纷纷回乡。
稻花飘香,米酒更香
村里有了活力,刘维才有了更大压力。
香米保存期短,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成为关键。“必须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拓宽产业领域,把老祖宗留下的“香米文化资源”形成‘上下合力’”。通过考察市场,香米稻文化主题的生态项目在刘维才心中形成。
通过努力,“香米酒”“香米粿”等新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尤其是香米酿造的酒,一经推出就大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
在广东青年农村电商创业创富大赛62个参赛项目中,溪西村“山美珍优CSA生态农场”从 “创青春”决赛中脱颖而出。
“牵手”腾讯公益共同发起香米扶贫项目——利用“三饶香米”稻壳制作婴童枕头众筹项目,把原本丢弃或焚烧的稻壳变废为宝,成为当地农户又一创收法宝。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稻香,我们后人要让这个村子飘起酒香。”刘维才说。三饶香米,从命悬一线迎来了勃勃生机的“第二春”。
袁隆平曾说:“我做过一个梦,我和大家在稻田散步,在水稻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的美梦在溪西村已经有了现实雏形。
稻谷株高最高达2米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