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发布暨2020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在广东方志馆举行,对外发布133403个自然村的普查成果。
省地方志办隆重推出全粤村情平台相关数据产品、《全粤村情》、《广东省精准扶贫村情集成》、结构化丛书等系列普查成果。全粤村情数据平台是基于数字政府建设的粤政图示范应用之一,目前已录入普查数据12亿字,通过构建村情展示、可视化统计分析、专题分析等功能应用,绘制广东全域自然村数字画像,基本形成“以库资政”“一库知乡”的服务能力,为地方志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的翅膀。主办方还展示了平台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建立的专题统计分析成果,让人耳目一新,对广东村情有了全新的认知。《全粤村情》是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资料全集,总规模110卷368册,收集了全省133403个自然村的第一手普查资料,为每个村留下独一无二的村情名片,为党委政府相关决策、科研单位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的“大数据”支撑。承担此书出版任务之一的广东人民出版社称之为“如此卷数、如此撰写体量,作为非影印类的图书,在中国出版史上乃至世界出版史上绝无仅有”“《全粤村情》的出版是国内出版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华康指出,自然村普查不仅是一项地情调查,更是一项培根铸魂的文化工程。结合自然村保留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内涵,带动广大村民挖掘和传承村落优秀文化,激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参与村落普查、参加多彩乡村主题活动,深入了解乡村传统文化、了解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重大国家战略,激发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书写壮丽篇章。
珠海市地方志办主任郑安兴介绍普查成果
会议还对2020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该活动由省地方志办、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港澳办、团省委、省学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多家省直单位连续第4年主办,共组织发动人员200多万人,团队3000多个,来自183个大中小学和70个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作品制作近2万人次,征集到图片、微视频、微信推文、调研报告、海报动漫等各类作品4035个,调研对象涉及21个地级以上市、105个县市区、1000多个村。经专家评审、公示,评选出优秀作品390个,其中一等奖15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50个、优秀奖300个,优秀组织单位50个。
活动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普查开发利用成果展,欣赏了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获奖作品。
参观成果展
本次发布的成果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征集到的作品,省地方志办将会纳入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范畴,并与有关省直部门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各类媒体进行展播,进一步推介开发利用普查成果,继续办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我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方志智慧。
省地方志办、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港澳办、省参事室(文史馆)、省文联、团省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美术学院、仲恺工程农业学院、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人民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嘉宾出席该活动。
省地方志办副主任刘波介绍全粤村情数据平台
省地方志办向省农业农村厅、省立中山图书馆、岭南地方志文献交流中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赠送《全粤村情》
向优秀组织单位颁奖
活动现场
广东完成全省133403个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自2015年起,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地方志办”)牵头开展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对全省133403个自然村进行地毯式调查,目前已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入库,并陆续推出系列普查成果。
普查内容全面,创造多个广东“首次”
“本次普查内容全面,涵盖村落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各个方面,共41类137项,是集数据统计、史料挖掘、现场登记、口述资料等为一体的村落调查。”省地方志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普查创造多个全省“首次”。
首次对全省自然村的开村时间、村名由来、历史沿革、姓氏迁徙、发展历史等进行梳理,基本理清村落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
首次以自然村为单位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摸查,较全面地梳理了各自然村历史以来生产经营发展脉络,摸清连片自然村的经济形态;
首次对村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发现众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人文资源、不可移动文物和珍贵家(族)谱及档案文献史料,为村落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基础。
此外,本次普查参与面广泛。“省、市、县、镇、村同时行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普查直接投入力量超过17万人,参与人数逾百万。”省地方志办有关负责人说,本次普查中,社会学、农村、经济、历史、法学、规划、人口、民俗、文化、地方志等领域专家深度参与,助力普查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各级学校、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普查工作队、服务队,进村走访调查;村民、志愿者、海外乡亲、社会热心人士等以不同方式为普查工作加油助力。
普查硕果累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本次普查成果丰硕,收集了数十亿文字、数十万张图片和一批音像、实物资料。”省地方志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底,基本普查完成后,全省地方志系统开展成果整理和开发利用。至2020年12月,全省地方志系统组织开展普查相关开发利用项目825个,全粤村情数据平台建成并上线使用,提供共享智慧的村情统计、分析、查询、展示等服务,并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撰写一批资政报告,积极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
此外,在本次普查中挖掘了大批乡贤人物,也有大批乡村文化人才在参与普查中得到锻炼成长,更加通晓乡村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系统结构化开发普查成果,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省地方志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全省地方志系统已陆续推出《全粤村情》《驿道乡情》《广东省精准扶贫村情集成》《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村情集萃系列丛书》等一批图书,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发布一批轻量化、易传播的数字产品,多维度展示广东省情村情,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南粤乡村文化魅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省地方志系统还参与了世界遗产申报、古村活化、古驿道保护与修复利用、旅游开发、特色小镇建设、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乡村形象塑造等中心工作,多措并举促进普查成果的创新性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广大村民挖掘和传承村落优秀文化,激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20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风起客岭,云盛瑶山,清远千年古瑶寨风景如画;榕影婆娑,水中绿洲,佛山禅城南庄溶洲村秀美恬静……近日,2020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落下帷幕,4035份实践作品聚焦广东乡村,展示广东绚丽多彩的乡村风貌,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为建设美丽幸福家园贡献力量。2020年12月23日上午,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发布暨2020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在广东省方志馆4楼展厅举行,主办单位对获奖团队、个人和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
聚焦乡村魅力,超200万人关注活动
2020年5月,2020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组织开展。“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普查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连续四年举办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据省地方志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文明办、教育部门、科技部门、农业农村部门、港澳事务工作机构、团组织、学联,发动学生、教师、社会人士利用节假日、周末及暑期‘三下乡’、出差返乡等各种机会,深入村落调研,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广东遍地开花。
据了解,该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教师、农村科技特派员、社会人士以多种形式记录广东乡村历史、文化传承、精神风貌,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成果,以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建设,进一步增强爱国爱乡之情,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对象为传统村落、大湾区特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典型村落、精准扶贫典型村落,以及村落中的文物古迹、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省地方志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和2019年,活动以拍摄微视频的形式开展,共收到微视频作品2000多个,总时长近5000分钟。其中,2019年活动共收到微视频作品748个,内容涉及广东21个市以及港、澳地区690多个村落,直接参与人员近2000人。
而2020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覆盖面较往年更广泛,影响力更大。作品形式除了微视频外,还增加了微信推文、调研报告、动漫、海报、图片等活动形式,更多元地记录和呈现出广东乡村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精神风貌。
“今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单位包括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共183个大中小学和70个企事业单位,组织动员200多万人,参与团队3000多个,直接参与作品制作近2万人次,收到各类作品共4035个,调研对象涉及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05个县市区、1000多个村落。”省地方志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专家评审、结果公示,最终确定了获奖名单。其中,一等奖15个,二等奖25 个,三等奖50个,优秀奖300个,优秀组织单位50个。
讲述乡村故事,真实记录富民兴村路
始建于唐宋时期的阳江市阳东区大澳渔村,湛蓝的海湾上,渔民的小洋房紧紧挨在一起,小渔船如繁星般点缀在海面上,岸上密密麻麻地晾晒着上千条鱼干。阳江市阳东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钟盛拍下了大澳渔村组图,由于作品表现新农村的生活变化,主题突出,视觉效果好,获得图片组一等奖。“大澳渔村组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产业、乡风乡貌和人民幸福生活等。”钟盛说。
“今年的活动主题更加聚焦,多视角、多层面反映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成果。”活动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少参赛者抓住“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深入广东乡村调研采访,展现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引领下广东乡村的蜕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使社会各界更好、更真切地了解党的系列重大战略实施给乡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今年疫情期间,学校工会收购了我们村的鹰嘴桃,农民不用发愁没有销路了。”微视频参赛作品《“第一书记”的攻坚日记》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布坪村第一书记杨学成在工作日记中如是写道。该视频以杨学成的日记内容展开,讲述了曾经的贫困村——梅州市五华县西北山区布坪村,在杨学成等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带领,和村民的配合下,鹰嘴桃产业基地建设、大坳背山翻山路的修建、贫困户张怀杰脱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等一一实现。经过5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布坪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于2020年7月实现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脱贫攻坚在今朝,为乡代言领浪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助梦e夏”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访了揭阳市惠来县龙江镇凤光村,通过咨询政府、实地考察、入户访谈等方式,从人居环境、家庭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教育等方面反映该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情况,对惠来县隆江镇凤光村脱贫攻坚成效进行调查研究。“助梦e夏”三下乡实践团队在调研报告中写道:“通过聆听百姓声音,记录乡村巨变,勾勒出了脱贫攻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和实惠。”
深入采风调研,近距离感受多彩乡村
从2017年首届活动举办至今,青年学生不断深入广东各地乡村调研,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广东乡村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精神风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前往广东省目前唯一一座保留原始渔家小屋风貌的渔村——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的大澳渔村,通过访谈、参观渔村、观摩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村民生活的变化,还学习了传统捕鱼手艺的制作方法;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学生以客家传统美食“娘酒鸡”为主线,通过特点鲜明的个体故事展现了客家人对新生命诞生的欣喜,体现了客家人生活中的灶火香气、对过往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吴秋怡走进湛江市遂溪县长毛田村,用相机记录了落日余晖下,头戴斗笠、肩扛锄头的农民们赶牛回家时留下“带月荷锄归”的唯美剪影;用镜头聚焦孩童坐在打包好的稻谷袋上看着远方、露出灿烂笑容的丰收场景……
“在为期三天的调研实践里,我们‘助梦e夏’三下乡实践团队驻扎在村里,顶着7月艳阳,挨家挨户走进村民家里,进行农村民生问题的调查。”2020年多彩乡村活动优秀作品一等奖获得者、学生代表房逸琼表示,对他们来说,这项活动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不仅开阔了眼界,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建设越来越好了,农民幸福感提高了,还能更深入、更清晰地体会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除了发动学生深入乡村调研,珠海、汕头、中山、东莞等全省多地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开展有区域特色的采风活动。
2018年,活动主办单位组织了多家媒体走进恩平市进行采风,牛江镇和沙湖镇等地拍摄村落风貌,感受恩平乡村振兴氛围,用微视频记录百年侨乡风姿。
2019年,多彩乡村活动走进珠海,组织媒体记者和学生对会同村进行采风;汕头市举办“家·春秋”口述家史特训营活动,120位中小学生了解汕头本土的革命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在东莞,约70名香港青年大学生、社会人士通过微视频记录和展示南社古村落的多彩画面;在中山市,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走进南朗镇翠亨村、大涌镇安堂村和沙溪镇圣狮村,参观沙溪镇圣狮民俗馆、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中山市档案馆的“记忆中山”主题展等,并齐声用隆都话诵读郑观应的廉洁家训。
在“2020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云发布”仪式上,高校学生代表受邀实地探寻紫南村,在直播间与网友“云启”探寻广东乡村之美的夏日行程。紫南村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多年前曾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河沟臭气熏天、村民私搭乱建的后进村。如今的紫南村古建筑群落、小洋楼错落有致,祠堂、凉亭立于清澈的湖面上,一派岭南水乡田园风光,已经蝶变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村镇”“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以其从“丑小鸭”变“美天鹅”的发展实践展现了“多彩乡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