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宋代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漳州知州、提举广南东路常平茶盐、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等。他是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以诗名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仕宦经历丰富,自29岁进入仕途至66岁退居乡里,几经沉浮,两度知州,三度立朝,两次任监司,足迹广布苏、浙、皖、湘、赣、粤等地。在广东足迹之所到处,有诗唱咏,结成《南海集》。
杨万里像(来源:《杨万里选集》周汝昌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宋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杨万里赴任提举广南东路常平茶盐。这是执掌一路盐茶专卖的官职。他从家乡吉水启程,先溯赣江到南安登岸,走陆路翻越大庾岭至南雄,再乘船顺北江逶迤南下,经韶州、英州、清远等地,三月中到达广州。
广南东路提举茶盐司设在广州城内,管辖两府(肇庆、德庆)十二州(广、韶、英、连、南雄、循、梅、潮、惠、南恩、新、封),面积之大使得这份差事极难操办。杨万里花了一年时间整顿盐茶市场,不仅抑制了盐价上涨,还超额完成盐茶税的征收。
显著的政绩得到了肯定,朝廷决定改任他为广南东路提点刑狱,执掌一路的刑狱诉讼。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司设在韶州,占据交通要道,扼守梅关大庾岭。提点刑狱的职能除审查刑事案件外,还要维持地方社会治安,镇压地方盗贼。
淳熙八年(1181年)夏,杨万里自广州移官韶州。到任后,杨万里先是带着僚属到所管辖的州县去判决狱案,一去就是四个月。不久,盗匪沈师聚众从福建越境进入广东梅州劫掠。杨万里紧急调集千余官兵驰援,从韶州经翁源、兴宁进入梅州,追至潮州。杨万里率领官兵与广东经略安抚使巩湘率领的厢军夹击盗匪,大获全胜,平息了三个多月的盗匪之乱。随后,杨万里西折经潮阳、惠州到广州,为将士报功请赏。
淳熙九年(1182年),过了正月十五,杨万里从广州返棹北上,在英州舍船陆行,二月中回到韶州。秋,杨万里的继母去世,他按规制向朝廷请求回家守丧。
在广东的三年里,杨万里赴任、移官及率兵平乱,多次往返北江。一路上,他以诗纪行,写下了50多首诗。这些诗完整地勾勒出了宋代清远与英州的自然与人文的画卷。
《宋诗钞·诚斋南海集钞》 书影
北江的自然气候
——春雨与夏热
南宋淳熙七年至九年(1180—1182),杨万里北江行船线路
淳熙七年(1180年),杨万里从家乡吉水出发去往广州,这一千多里的路,整整花了他两个月的时间。从他的诗作可以发现,一路上描写最多的是“雨”,这也许就是影响行程的最主要原因。
那年的三月一日,当杨万里第一次经过英州的摩舍那滩时就遇到了大雨,无法继续赶路。一直等到晚上,雨依然没停下来,他只能寄宿在清溪镇的驿站,眼看英州城就在前方,却没法继续“追程”。在宋代,朝廷对官员赴任的路程与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有些官员因意外耽误行程,则需要连夜“追程”,赶往目的地,否则会受到惩罚。
夜里,江面雨雾弥漫,杨万里向南远望,别说清远,连前方的英州都看不见,眼前最清晰的只有北江的危滩险矶了。杨万里希望雨后乘船随江水奔流而下,应该在三月三日就能经过真阳峡去往广州。于是便写下了这一组诗:
三月一日过摩舍那滩,阻雨泊清溪镇
其一
一声霹雳霁光收,急泊荒茅野渡头。
摩舍那滩冲石过,曼陀罗影漾江流。
山才入眼云遮断,船欲追程雨见留。
夜宿清溪望清远,举头不见隔英州。
其二
过尽危滩百不堪,忽惊绝壁翠巉巉,
倒垂不死千年树,下拂奔流万丈潭。
隔岸数峰如笔格,倚天一色染青蓝。
真阳此去无多子,到日应逢三月三。
广东与中原相隔遥远,属于岭南僻壤,虽物产丰饶,但暑热愆阳、瘴疠郁勃。古代的岭南长期被人们视作瘴烟蛮雨之地,从中原来的人对瘴气充满了恐惧。这种印象在唐代一度被渲染得颇为突出。曾贬岭南的唐代诗人宋之问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四百多年后,杨万里在《小泊英州(其二)》同样记下了瘴雾的可怕:
小泊英州(其二)
数家草草劣无多,跕水飞鸢也不过。
道是荒城斗来大,向来此地著东坡。
杨万里初到英州,眼前尽是贫穷落后的景象,这里人烟稀少,城内外零散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茅草屋。如此还没被开发的僻壤,令他时刻担心着在路上会遇到瘴气,传说那瘴气能让飞鸢中毒落水。尽管担心,但想到英州与苏东坡的关系,出于对苏东坡的仰慕之情,他先抑后扬写下了“道是荒城斗来大,向来此地著东坡”。历史上,英州这座荒凉的小城只有斗来大,却能有苏东坡来任英州刺史,可惜他未到任,又再贬惠州。因为这个缘故,英州也沾了光。
北江的山川名胜
——英石、碧落洞、真阳峡、黄巢矶
自古岭南奇石多,有端溪石、黄蜡石、彩玉石等。英州因盛产英石而得名,同它处之石相较,英石有三妙,即皱、瘦、透。英石乃自然经万年之功而造就,全不施人力削凿者为贵。天然英石的钟灵毓秀、奇险突兀和仪态万方,杨万里在《英石铺道中》这样描述:
英石铺道中
一路石山春更绿,见骨也无斤许肉。
一峰过了一峰来,病眼将迎看不足。
先生尽日行石间,恰如蚁子缘假山。
穿云渡水千万曲,此身元不离岩峦。
莫嫌宿处破茅屋,四方八面森冰玉。
孤峰高绝连峰低,冈者如廪尖如锥。
苍然秀色借不得,春风领入玉东西。
英州那得许多石,误入天公假山国。
碧落洞,位于英州城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穿洞”,即洞中有洞,穿洞而过,洞旁有洞,直通山顶。碧落洞外峰峦四合,翠竹抱流,境绝幽丽,让人流连忘返。相传,东晋时,道教宗师葛洪在洞中炼丹;唐代,贤士周夔游洞写下《到难篇》,自此碧落洞渐为天下知;南汉主刘晟曾宿其中,命侍臣撰《碧落洞天盘龙御室记》;北宋,苏东坡驻足碧落洞并题诗以记。
在这里,杨万里稍作停留,他置身其中,欣赏着这大自然的神奇,有如入画般的感觉,写下了《碧落洞》四首:
碧落诸峰是碧簪,忽于平地插瑶岑。
洞中定有神仙宅,玉室金堂不可寻。
梦中曾泊洞前船,落絮飞花是去年。
今日来寻泊船处,一江风雨草连天。
洞里仙人枉费功,凿江屈曲做神通。
千萦万绕留江住,毕竟奔流入峡中。
际会诸滩吼怒雷,遭逢江势更萦回。
今宵不到英州定,何用山云送雨来?
真阳峡,又称浈阳峡,是北江三峡之一,峡长二十里。江水经峡谷奔腾而下,遇到石矶则水声激荡,汹涌澎湃,遇到浅滩则形成旋涡,阻碍舟船通行。杨万里行船至此,看见两岸的山峰高耸入云,草木苍翠茂盛,他诗兴大发,用组诗《过真阳峡》描绘了“此峡如巴峡”的真阳峡风光。
过真阳峡
玉削双崖一水通,一重一掩更重重?
平生山水看多少?最爱真阳第二峰。
莫道无人径亦穷,尚余碧筱伴青枫。
白云不是从天降,坐看生从翠崦中。
仰见青天尺许青,无波江水不胜平。
只惊白昼山竹裂,杜宇初闻第一声。
堪笑跳波数百滩,如何人峡顿无喧?
人言此峡如巴峡,只欠三声堕泪猿。
榕树阴中一苇横,鹧鸪声里数峰青。
南人到此亦肠断,不是南人作么生?
百滩千港几涛波?聚入真阳也未多。
若遣峡山生塞了,不知江水倒流么?
出了真阳峡,江流渐渐平缓,来到了有飞来传说的清远峡山寺(即清远飞来寺)。只是这次与普通旅程不同,杨万里有公务在身,不能好好游赏,只能略为参观,留下了《题清远峡峡山寺》两首。
题清远峡峡山寺
其一
只道真阳天下稀,不知清远亦幽奇。
攀崖下照龙湫水,细咏东坡老子诗。
其二
见说岩中雪色猿,啸声时出翠微间。
不看新月初三夜,却觅当时旧玉环。
清远飞来寺(钟洁华 摄)
北江流域不仅险滩多,还有很多称作“石矶”的暗礁。在北江与西江交汇处,就有一片叫“黄巢矶”的暗礁。相传,唐末黄巢起义经此去广州,就发生过翻船。杨万里三次经过令人闻之丧胆的黄巢矶,每次都无不惊怕。“只是闻名已胆寒”——他这样形容黄巢矶。
过黄巢矶
黄巢矶与白沙滩,只是闻名已胆寒。
自笑南来三换岁,一年一度犯惊湍。
北江的人文风情
——嚼槟榔、柚花茶、食蕨笋
北江清远白庙段往韶关方向(钟洁华 摄影)
在英州,杨万里首先领略到了这里最有意思的人文风俗是“嚼食槟榔”。宋代《方舆胜览》记载,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可以预防瘴疠。槟榔因为有着这样的功效,所以成为岭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杨万里在《小泊英州(其一)》记录了英州人嚼食槟榔的生活习俗。除此,英州还有极具岭南特色的物产——柚子,这里所产柚子有红白瓤二种,花实繁茂。每年三月,正是柚子花盛开季节,那阵阵柚花香味隔着河都能吹到船上来。
小泊英州(其一)
人人藤叶嚼槟榔,户户茅檐覆土床。
只有春风不寒乞,隔溪吹度柚花香。
一天早晨,杨万里乘船停靠在洸口,船上的人匆匆地吃了一顿没有肉,只有莴苣、荠菜的“野饭”。杨万里却不以为苦,依旧保持随遇而安的心境。他就地取材,从山上采摘了新鲜的柚子花,泡成花茶。这里除了能尽情赏玩北江山水,还有大自然的馈赠,给人现实和精神大大的满足,于是杨万里称北江的“好山堪以充饥”。
晨炊洸口砦
泊船洸口荐晨炊,野饭匆匆不整齐。
新摘柚花薰熟水,旋捞莴苣浥生齑。
尽教坡老食无肉,未害山公醉似泥。
过了真阳到清远,好山自足乐人饥。
后来,杨万里经过清远时,在船上品尝了一顿真正地道的饭菜。他在《船中蔬饭》诗中写到春笋与蕨菜,“食蕨食臂莫食拳,食笋食梢莫食根”。杨万里似乎对这两种菜的吃法颇有心得。古代人认为,蕨菜形状卷曲如同婴儿的拳头,所以又叫“小孩拳”,常以未展开的幼嫩茎叶为食材;笋是竹子的雏形,笋肉被笋箨包裹着,笋肉柔嫩部分均可食用。
船中蔬饭
食蕨食臂莫食拳,食笋食梢莫食根。
何曾万钱方下箸?先生把菜亦饱去。
岭南风物似江南,笋如束薪蕨作篮。
先生食籍知几卷,千岩万壑皆厨传。
清远竹笋(钟洁华 摄)
清远竹笋煮五花肉(钟洁华 摄)
从淳熙七年(1180年)到淳熙九年(1182年),在广东为官的三年里,杨万里穿山越岭,行迹遍及各地。其途中的艰险处境,我们可以从诗中得以想象。尽管如此,杨万里对生活却保持着一种乐观超然的心态,常常忘却宦途的艰难。在其游览清远、英州的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他是怀着恬淡的心境,随遇而安,沉浸在途中的景色中。同时,北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启发着彼时杨万里的创作灵感,他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宋代北江流域山川名胜和人文风物。
参考文献:
[1]于北山著,于蕴生整理:《杨万里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7年。
[2](宋)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南海集>》·卷一五至一八,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3](宋)祝穆撰:《宋本方舆胜览》,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4]周汝昌选注:《杨万里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
[5]聂冷:《花红别样 杨万里传》,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年。
[6]张应斌:《缘师杖屦到潮阳——论杨万里的潮州诗歌》,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7]李海燕:《<南海集>与“诚斋体”的演变》,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8]岳娜:《宦游如梦记平生 ——杨万里的宦游生涯与诗歌写作》,北京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9]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志》,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6年。
[10](清)黄培爃、刘济宽修 陆殿邦纂:道光《英德县志》,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卷十六,载《广东省历代方志集成·韶州府部》(第11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作者:钟洁华 清远市清新区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