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农农函〔2022〕665号
林思诚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20220730号)收悉。经综合省委组织部、省委网信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的提案指出了目前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推动乡村人才、数字、交通现代化入手,通过引入资本,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乡村“造血”能力,加强党建引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符合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对全面推进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锚定乡村振兴迈进全国第一方阵的工作目标,把握新形势新使命,砥砺奋进、创新开局,乡村振兴工作呈现“风生水起”局面。
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一)巩固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精神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重要学习内容。持续把乡村振兴战略实绩作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市县镇村党组织书记把乡村振兴牢牢抓在手上。在汕尾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会,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
(二)加强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市县乡换届为契机,注重选配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进入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突出配强县级党政正职。选拔“五方面人员”进乡镇班子,加大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年轻干部选派力度。坚持公务员考录向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倾斜。
(三)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全面推行“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级党建网格,大力提升农村“头雁”质量。高质量完成村级换届,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5.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提升29个百分点。实施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广泛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活动。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重点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4090人。
(四)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发展。优化实施“扬帆计划”,将现代农业领域人才纳入“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重点支持对象。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成市县镇村四级人才驿站,推动涉农县和重点帮扶镇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
(五)坚持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持续巩固和加强党对村级组织的领导,积极稳妥推动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二、抓人才促乡村振兴
(一)打造乡村振兴引才聚才平台。优化实施“扬帆计划”,将现代农业领域人才纳入“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重点支持对象。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成市县镇村四级人才驿站,推动涉农县和重点帮扶镇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全国率先设计搭建了“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大比武”竞技融智平台,2021年聚焦“种业”主题,成功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打造农业科技竞赛新平台,让省内涉农高校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力量同台竞技,推动优化科技力量配置和资源共享,开创了科研成果同台竞技的“广东模式”,提升“三农”领域创新能级。高水平建设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岭南现代农业重点实验室,建成农业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省部级农业类重点实验室87个,省农业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59个。积极推进建设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暨农业科研成果项目库,建设12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及转化平台。加快建设国际种业中心,汇聚农业创新企业和人才团队。
(二)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领军团队。依托省级专项,持续推进5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召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座谈会,开展创新团队建设成效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有效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其中以农产品为单元的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9个和以农业领域为单元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22个,遴选聘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51人,岗位(专题)专家442人,示范基地负责人146人,辐射带动核心团队成员3000余人,实现对全省主要特色农产品和现代农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需求领域的全覆盖,设置单元和岗位体系人数均处于全国前列。
(三)创新人才培训模式。结合疫情防控的需要和农耕生产特点,创设“精农网院”。2021年3月19日与共青团省委、省妇联联合推出“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为全省农民朋友提供1百万个为期1年的免费学习名额。“精农网院”充分发挥了“培训内容个性化、教学全程视频化、技术讲解点位化、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点,通过网络课堂、田间课堂等形式,邀请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知名教授、品牌策划专家等进行线上授课,农民群众只要点开手机就能学到技术知识。截至2022年3月30日,网站已上线3500多项农业技术课件,注册学习人数近118万人,阅读量超过2亿人次,学员平均学习时长214分钟,掀起了农民学习的热潮,有效促进学员的农业专业技术能力提升。2022年,“精农网院”继续提供100万个免费注册学习名额。
(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把培育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2019-2021年共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7854万元,共培育高素质农民54912人,其中农业经理人7627人。构建“校企协”协同育人培育主体,通过以“校”为依托、以“企”为基地、以“协”为桥梁,推动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有序开展。认定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地。目前,全省共有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554家(其中综合类172家、实训类198家、田间学校类111家、创业孵化类73家),通过扩大培育基地数量,夯实教学基础力量。
(五)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每年遴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的领军人物和青年人才,统一组织参加异地脱产培训,支持基层农技人员参加业务提升培训,每年轮训在岗一线农技人员,2021年,支持2671名一线农技人员参加培训,其中,有135名基层农技员被华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校内业余班录取,进入专科、本科层次深造提升学历。
(六)选树典型营造返乡创业氛围。为激励全省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积极投身农技推广事业,营造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21年,认定“广东十佳最美农技员”10名、“广东农技推广能手”20名。2021年,我厅开展“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认定和“寻找最美农村乡土专家”活动,认定农村乡土专家4366人、“广东省最美农村乡土专家”10人。通过开展广东省年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认定活动,树立典型加强对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宣传,发挥“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的示范带动效应,吸引更多的返乡青年、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不断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推动我省农业农村事业发展。我省2019年开展了广东十佳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评选认定活动,2020年开展了广东省十佳高素质农民评选认定活动,2021年开展最美乡农村土专家、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认定等活动。在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南方农村工作通讯、电视、网络、微信平台等各媒体进行专题专栏报道。
三、抓数字农业促乡村振兴
(一)坚持政策先行。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工作要求,印发《广东省信息化“十四五”规划》,部署推进全省数字乡村发展工作,将数字乡村发展示范作为优先行动,从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农业应用创新、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服务数字化、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等方面进行部署安排。出台《广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方案》,成立了以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等36个部门组成的我省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数字乡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制定实施《广东省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加快以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二)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建成开通5G基站4.69万个,累计建成17.1万个,5G套餐用户4096万户,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实现全省122个县级行政区域主城区5G室外连续覆盖,其中1765个乡级行政区有1678个实现5G网络覆盖,占比超过95%。持续推进光网建设,全省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数为9933.2万个,全省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为4277.7万户,高水平建成全光网省。全省14.2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百兆光纤全覆盖,农村宽带接入端口2198.1个,同比增长6.5%,比“十三五”初期增长182.2%;全省农村宽带接入用户1104.4万户,同比增长8.6%,比“十三五”初期增长84.6%。完善全省NB-IoT物联网建设,全省NB-IoT基站达6.6万座,实现珠三角地区NB-IoT网络普遍覆盖。
(三)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3个国家级和42个省级示范县,各示范县共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52个,电商服务站点6000余个,累计开展各类型电商人才培训近30万人次。各示范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支持农村产品供应链和营销体系的建立,促进当地农特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大力推动农村产品上行,通过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及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夯实农村地区电商发展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省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在全国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广东菠萝、荔枝等农产品产值、价格“逆势上涨”屡创新高,开创进军欧美市场,徐闻菠萝田间收购均价从2018年的0.5元/斤升至2021年的1.5元/斤,年产值由9.8亿元攀升至22亿元。促进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推进5G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新会国家现代陈皮产业园开展智慧农业大数据项目,增城区建立首个水稻精准种植“5G+智慧农业”实验基地。温氏、正大、壹号土猪、湛江国联水产等企业通过“云养殖”平台,实现农业种植精细化、智能化。阳西、连山、罗定、濠江开展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县建设。
四、抓交通运输促乡村振兴
(一)实施通建制村公路单改双工程和路网联结工程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公路三级路比例、双车道比例,大幅度提升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构建广泛覆盖人口聚居的主要村庄、直接服务农民群众出行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满足建制村群众出行和乡村地区对外沟通交流的需要。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路网,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以乡镇及主要经济节点为网点的对外快速骨干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县道在农村公路网中的主干作用,着力加强与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其他运输方式衔接,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连接,发挥路网整体效益。
(二)加强城乡客运网络节点建设。科学规划和建设标准适宜、经济实用的农村客货运站点。支持乡镇客运站建设集客运、物流、快递、商贸等于一体的农村运输服务综合体,鼓励将客运站建设成为交通旅游示范服务区。
(三)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标准。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覆盖建制村、串联自然村、连接乡村旅游景点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体系。推动二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覆盖县城、具备客运(公交)功能的乡镇运输服务站覆盖具备条件的乡镇,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驿站。
(四)提高农村客运安全运营水平。对照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计划,加快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做好客车通行线路沿途危桥改造工作,为农村客运安全运行提供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安、交通、应急管理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在农村客运车辆上安装符合标准的车辆动态监控装置,鼓励应用第三方安全监控平台提升农村客运动态监控能力。
五、抓资本引入促乡村振兴
(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辖内152家银行机构设立997个专门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成立43个专项领导小组,指导邮储银行德庆县官圩乡村振兴特色支行成为全国首家乡村振兴特色支行,专业化服务触达县、乡、村。截至2021年12月底,全辖涉农贷款余额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5%,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全辖乡镇和行政村均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100%双覆盖。2021年,全辖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7.77亿元,同比增长79.12%;提供风险保障2032亿元,增速100.14%,两项增速均居全国各省份第一。
(二)健全农业信贷担保、农业保险体系。联合省金融局、省财政厅召开政银担合作推进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鼓励合作开发专属农担产品,打造“银行信贷+融资担保+核心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模式。截至2021年末,辖内银行机构发放支持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贷款余额46.68亿元,同比增幅45.84%。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和民生十大实事工作要求,大力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岭南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三)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指导辖内分局和银行保险机构各级党组织与乡镇村党组织加强联系,以“党建+金融”促进支农质效提升。截至2021年末,辖内银行机构通过党建共建等形式,开展“广东普惠金融户户通”等工作,累计完成建档评级农户数423.28万户、授信农户数222.66万户、用信农户数178.55万户,同比增长9.54%、16.20%、13.35%。全辖农商行与305个镇(街)党(工)委、5793个行政村党支部开展共建,向1.81万个行政村派驻金融特派员1.1万名。加强广东金融支农联盟品牌建设,指导召开广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大讲堂暨金融支农产品推介会、广东金融支农联盟年会。加强专业指导,推动设立广东省中小融平台“农业专区”,支持广东乡村振兴板挂牌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金额超4.56亿元,助力形成“政银保担基企”支农大格局。
六、下一步工作
(一)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扎实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切实抓好30条具体举措落地落实。加强换届后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增强各级干部“三农”工作的本领,充实乡镇工作力量,积极推进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加大选派力度。落实县乡干部激励措施。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和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作用,深入推进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方位、全链条打造产业人才队伍,推动涉农县和重点帮扶镇建好用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加快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对“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防范化解矛盾风险,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继续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深入实施“乡村工匠”工程和百万农民培训计划,持续深化农村专业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加大“南粤家政”和“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力度,促进农民提升技能实现增收致富,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进一步励激励引导毕业大学生回乡发展,推动人才队伍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三)继续推进农村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立乡村“大数据”网络,建设数字乡村,有序推进乡村地区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数字化生产力,让城乡共享数字技术发展的红利。根据广东乡村发展不平衡现状,推动省内电信运营企业、广东铁塔加大5G建设力度。推动免费开放公共资源、转供电改直供电、降低5G基站租金等5G扶持政策措施落地。加快5G等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5G网络建设的良好氛围。主动积极配合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四)打造乡村运输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将以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按照已印发的《广东省农村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打造乡村运输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畅通乡村交通网络。
(五)协同推进涉农领域配套改革。巩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成果,健全“资金跟着项目走”机制,提前谋划建立农业项目库,用好土地出让收益、地方政府专项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合作,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乡村振兴投入力度。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以及农户信用贷款。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22日
(联系人及电话:刘智新,020-3728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