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平台 > 政协提案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112 、20220115 、20220254 、20220346 号提案答复的函

粤农农函〔2022〕638号

民进广东省委会,吴学明、张卫红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农业独角兽企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提案》(第20220112号)、《关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我省乡村振兴的提案》(第20220115号)、《关于扶持产业兴村,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的提案》(第20220254号)、《关于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20220346号)提案收悉。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安排,上述提案合并办理。你们的提案紧扣乡村产业振兴主题,全面系统分析了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短板弱项进行了把脉,并提供了前瞻性、针对性强的建议,为我省扶持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参考。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意见建议,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成效与做法

  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从建体系、育主体、铸链条、强支撑等多个维度,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育龙头,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出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探索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加强农业龙头企业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支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发展的农业企业“雁阵”。截至2021年底,全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92家(其中国家级87家);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稳定在5000家左右;其中30家农业企业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1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加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5.3万家、纳入名录管理系统的家庭农场15.9万家。

  (二)强指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集聚发展。先后出台《广东省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广东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一批产业规划类文件,促进优势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建成一批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布局集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

  (三)建链条,贯通产加销服农业全产业链。开展机制创新,进一步延链、补链、壮链、优链。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依托省级农产品加工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院所等提供科技成果中试放大等服务,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以示范建设为抓手推动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截至2021年底全省现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重点)县(区)1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604个;全省启动建设示范带487条,初步建成3420公里。推动农产品市场营销。深化“12221”市场体系建设,打响广东荔枝、徐闻菠萝、梅州柚、广东丝苗米等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广东农业领域对接RCEP十大行动,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推动“粤字号”优势特色农产品热销全国、走进国际市场。

  (四)建体系,打造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构建岭南特色“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全面启动新一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印发《2021—2023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创建一批跨县集群、功能性产业园、扩容提质产业园与预制菜产业园。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88个。二是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创建6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已有3个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三是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以做强加工环节为重点,对接驻镇帮镇扶村,加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力度,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个,示范带动全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创新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推动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成立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与预制菜产业联盟。

  (五)强保障,完善乡村振兴扶持政策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22年省财政预算安排83.16亿元,聚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增亮农业生产科技成色。高水平建设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岭南现代农业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科技园、星创天地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51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累计选派2815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服务生产,创新院地合作、院企合作模式,增加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贯通产学研全技术服务全流程通道。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3%。三是强化金融支撑。设立广东省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乡村振兴板,成立广东金融支农促进会,全面引导金融力量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3月底,广东涉农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四是加强用地投入保障。制定出台《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粤自然资规字〔2022〕1号),划定10%乡村振兴专项指标与50亩/园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用地供给标准,进一步简化用地审批手续,最大限度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对符合条件的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指标由省指标(省专项预留0.7万亩)统筹安排予以保障。五是扎实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16项税收优惠政策和支持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9项税收优惠政策,有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建设。

  (六)强支撑,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是加快冷链物流建设。编制《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农村物流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在全省布局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合理确定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数量、布局、规模和功能。截至目前全省冷库库容进一步提高,粤东西北地区的冷链基础设施、商贸物流覆盖得到了很大完善。二是开展“快递进村”工程。推动出台《关于推进广东省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引导快递服务进村。截至目前全省1.9万余个建制村,基本实现快递覆盖,累计建成“邮乐购”站点6905个。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推进通制建村单车道改双车道公路、县道提档升级,通景区园区产业路等经济线路、邻省农村公路对接等农村公路建设,全省农村公路三级路比例、双车道比例进一步提高,县道三级以上公路比例大幅度提高。四是推动乡村通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4G入乡进村与农村5G网络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纳入全域规划的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建设项目顺利完成覆盖,乡村宽带网络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

  (七)促优化,完善反映乡村产业发展成果的调查统计制度。一是持续优化县域社会经济统计年报制度。依托国家统计局现有的县域社会经济统计年报中现有的114个县(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指标、56个乡(镇)指标以及85个村指标,进一步建立完善联动工作机制,规范数据填报流程,提升数据质量水平。二是加强一二三产融合统计探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0)》,完成2018、2019年广东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试算工作。三是加强统计服务创新。创新编制《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21年度增设省供销社部分内容指标采集,优化合并农村科技及教育与农技装备专题,增加种业部分数据,进一步满足各界对乡村振兴相关数据的使用需求。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省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包括提案中所提及的“乡村产业振兴尚未形成合力”“要素支撑不足”等问题,确是制约我省乡村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我省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强化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产业振兴专项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组织召开专项组专题会议。依托产业振兴专班,开展日常工作,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各部门联动机制,探索加大乡村产业振兴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的比重。贯彻落实好《广东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等一批规划,持续完善好相关配套工作机制,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重点,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一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继续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2.0版。二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粮食等10个千亿级子集群以及茶叶等5个数百亿级子集群。加快推进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稳步迈进。三是推进示范村镇提质扩面。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质扩面,创响一批“粤字号”品牌。支持乡镇聚焦主导产业创建农业产业强镇与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打造镇乡小型“经济圈”。

  (三)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出台《广东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我省未来将聚焦设施农业、农业公园、预制菜、种业和装备四个重点,推进建设大湾区“菜篮子”重要农产品和食品稳定供应基地、田园都市优质生活圈、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都市现代农业硅谷、农业总部经济集聚区五大目标任务,布局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批旅游观光示范带、一批食品加工园区以及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优化提升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发展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成创制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依托各类科研平台,攻关突破一批品种选育、加工提纯等关键技术难题。优化供应链,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立农业供应链体系,加快配套建设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提升价值链,以拓展产业增值空间为重点,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畅通资金链,统筹利用财政涉农资金、地方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发挥社会资本投资作用,加大对农业全产业链优质品种、专用农资和基地建设的支持。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推动将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纳入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使用范畴,降低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畅通融资需求信息渠道,推动金融产品服务高效对接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求。提升广东股交中心乡村振兴板融资效能,筹建广东省乡村产业投资联盟,汇集一批省内外专业专注乡村产业的投资机构,通过搭建乡村产业投融资对接平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发展乡村产业。用好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广东金融支农促进会等资源,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金融需求的追踪研判,持续创新推出融资贷款、保险等针对性金融产品服务,更好的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六)培育壮大乡村产业融合主体。一是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贯彻落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打造一批头部农业龙头企业。出台《关于加强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探索建设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发展农业总部经济。支持各地创建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抱团发展。继续开展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与监测工作,省层面新增认定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指导市县加强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认定。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实施家庭农场负责人提升计划、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双百双千工程”。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三是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谋划创建广东农业农村创业学院,以“教、创、孵、投”模式,打造广东省农业农村创业创新高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业科技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一批乡情浓厚、特色突出、设施齐全的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吸纳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企业与人才入驻。总结推介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典型案例,举办农村创业创新创意赛事,推介一批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示范案例,激发全省“三农”创新创业热情。四是培育精勤农民。办好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线上培育一批精勤农民,提升小农户综合技能水平,更好对接融入现代农业发展。

  (七)强化科研力量支撑。用好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资源,引导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更新提升装备水平,加快产品服务研发创新,带动农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加快构建“1+51+100+10000”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培育一批乡土专家,开展农业技术员等相关职业(工种)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深入推进院地、院企合作,加快规划布局省农科院在各地分院建设,聚焦粮食安全、种业创新、“卡脖子”技术等关键领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导向、利益深度联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科技攻关、产业发展、企业发展、联农带农等提供有力科技服务支撑。

  (八)加强政策创设与投入支持。发挥广东市场容量大、企业主体多、社会资本雄厚、内外商贸资源丰富等综合优势,依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契机,制定完善针对性扶持措施,招徕吸引社会力量有序进入乡村产业振兴领域。在现有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基础上,根据乡村振兴全局工作推进情况,追踪把握好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政策诉求,及时调整优化相应政策内容,着力提升政策供给的灵活性、实用性。重点围绕“人”、“地”、“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大政策创设支持力度,加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着重抓好乡村振兴用地投入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点状供地、农村公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项扶持措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科技研发服务、创新创业扶持、“乡村工匠”工程、“三支一扶”计划、专业人才职称评价等一揽子政策的落地落实,打好支农政策“组合拳”,为乡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促动环境。

  (九)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水电管网的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新建设一批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出行、物流运输等对外沟通交流需要;推进农村公路与邻省(市、区)实现同标准对接,推动串联乡村旅游景点、产业园区、资源节点的联网骨干公路建设。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农田水利建设短板。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运营企业布局覆盖农村偏远地区网络,缩小城乡网络信息鸿沟。

  (十)优化提升乡村振兴统计服务。继续秉承“为统计需求者服务”理念,继续深入开展统计制度方法研究,深化涉农部门合作,提供统计专业指导,开展统计工作服务创新,不断提升广东统计数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一是指导地市开展统计制度创新。在部分地市试点开展优势产业统计、农业龙头企业统计等新路径统计,对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的规范性给予专业指导。二是协助做好部门统计工作。协助林业、渔业负责部门开展产业统计与相关数据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统计基础台账制度,为广东乡村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持和统计服务。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20日

  (联系人:温帅,020-372893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