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平台 > 政协提案

关于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0180151号提案答复的函

粤农函〔2018〕668号(A)

张卫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收悉,经综合省旅游局、商务厅、科技厅、法制办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您提出关于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建议,十分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对于我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作为破解我省农业发展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来抓,加快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一、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一)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我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和岭南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全省培育名牌农产品119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570个。

  (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我省编制实施了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珠三角都市农业区、潮汕平原精细农业区、粤西热带农业区、北部山地生态农业区、南亚热带农业带、沿海蓝色农业带的“四区两带”区域布局,大力建设北回归线优质水果产业带、雷州半岛南亚热带亚热带水果示范区,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划定工作。

  (三)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布局,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目前已建设了一批岭南特色水果种苗繁育场和品种改良示范基地,支持岭南中药村发展,特色效益种植业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0%。

  二、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发展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创建了台山、电白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统筹规划加工示范园区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创业园区,实现“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引领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断壮大。二是开展广东农业公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及美丽休闲乡村创建活动。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化宣传推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路线。实施《广东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风貌进行开发建设,变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评定411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镇和示范点。组织推荐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斗门生态农业园)等20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申报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并建立我省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开展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宣传推介优秀返乡创业人员先进典型,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我省已制定了《广东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6-2018年)》,2013年以来,全省共投入2.3亿推进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认定益农信息社1640家,涵盖公共服务型、企业经营型、青年创业型三种服务模式,广泛应用“互联网+”现代农业,激活农业创业创新活力,推进公益型服务、市场化服务。加大力度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南雄市、龙川县、平远县和饶平县已建成6个县级电商(物流)服务中心和643个乡村服务站点,建立了广东十大名牌、省名牌、名特优新农产品网络展示网站,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6.72亿元。我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从相对落后逐步成为全国优秀典范,得到农业部及省领导的肯定。2016年被认定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省”“全国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省”。

  (三)拓展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业走出去。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加强与沿线重点国家农业交流,有效推进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同时深化粤港澳等区域农业交流合作,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由我厅牵头建立了广东省农业对外合作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广东省促进农业对外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统筹协调农业合作工作。资金投入方面,2017年共安排省级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促进农业对外合作项目。二是农业对外合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饶平农业对外开放试验区和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属下的老挝—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分别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成为我省农业对外开放的桥头堡。2017年,广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76.06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9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进口18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进口额排名全国第一,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国第二。

  (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载体建设。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3月25日、4月28日分别召开了创建现代农业产园现场会和工作会议。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三年较成体系”目标要求,今年全面启动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到2020年创建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产业兴旺新格局。

  三、推行绿色发展模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持续提升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水平。严守耕地红线,连续17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目前已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3164万亩,并实施特殊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资金2.012亿元,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二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106亿元完善农田灌排工程,积极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农业节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三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自2015年起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16年全省已有96个县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84万亩次,减少不合理施肥量4.8万吨(折纯)。在80个县(市、区)推进农药减量使用。全省绿色防控覆盖面积1500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3%,专业化统防统治630万亩次,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22%,农药使用总量比2015年减少0.14万吨。2014年开始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目前27个县88个乡镇448个行政村已展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治理耕地面积46.7万亩,受益农户9.5万,实现减施化肥农药分别为14%和2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基本回收。

  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系列创新举措,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是推动农业科技供需匹配。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现实科技需求、关键技术研究、实用产品创制、重大技术推广,组织开展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项目系统征集工作,共设立了6个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项目、19个农业技术需求研究与示范项目、4个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项目、1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继续扶持20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为推动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及转化平台建设工作,创建127个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及转化平台,强化我省农业科技基础应用研究和技术成果储备。持续推进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暨农业科研项目储备库建设,征集和梳理全省具有良好转化前景的农业科技成果,为推进省级农业科技领域的资金扶持方向提供决策依据。三是推进产业技术团队建设。推进以农产品为单元的12个纵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和以农业领域为单元的8个横向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以科技创新驱动助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据不完全统计,各创新团队共审定新品种17个,研发新技术11项,研制新机械、新设备16个,建立示范基地98个,建立数据库8个,为各级各行业部门提供产业技术建议意见60多份。四是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推进农业部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建设,选育推广了一批水稻、果蔬新品种、新技术。启动长期性基础性科技工作,明确了任务领域和13个观测监测点,初步形成中央-省-地三级联动、全国一体化的工作格局。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技宝”“12316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累计用户已达15.46万人。

  (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按照《广东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6-2018年)》部署,整合实现了农业投资项目、动物防疫溯源、种子检验、疫苗供应、测土配方施肥、土壤肥料、生产监测等信息共享,将科技云平台、农产品溯源平台、物联网应用平台、农业经营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应用对接到示范地区,形成省市县镇村多级联动,有效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监测体系,全年定期采集农产品生产、流通数据。面向全省农业龙头企业、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数据库,建立经营主体行业自评功能。完善广东农业物联网应用云平台,推动多网融合对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环境情况实时呈现,实现农业生产千里可视、掌上可控。

  五、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一)加快推进农村涉土领域改革。一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至2017年底,全省实测耕地面积3883万亩,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1026万本,实测率(占全省国土“二调”耕地面积的比例)、颁证率分别为106.36%、93.95%。在蕉岭、阳山、郁南、罗定、德庆、廉江、英德等7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多权能。在南海区试点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该区已有175个村(居)、182个经联社、1712个经济社完成股权确权章程的民主表决,完成率86%。二是深化农村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2015年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方案》及13份配套政策文件,指导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建立了统一交易平台、制订城乡统一地价体系、建设统一信息系统,实现了对集体土地入市开发全过程监管,基本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同责”。南海区已完成入市64宗,面积约2069亩,成交金额55亿元,同时力推21个重点示范项目入市,已成功入市9宗,面积约1090亩,实现抵押19宗,面积348亩,抵押金额17.2亿元。同时,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激励机制,近期将开展“创新农村建设用地整合方式”以及“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激励机制”专项调研。

  (二)完善促农增收长效机制。一是稳定增加工资性收入。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培育农村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万人,培训山区创业青年1.34万人,帮助12.43万困难人员就业。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扶持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全省1万多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共带动50多万人就业。三是积极探索增加财产性收入。鼓励通过互换并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是稳定增加转移性收入。加大民生实事落实力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20元;农民低保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240元,提高幅度为21%;城乡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2998元。五是狠抓精准扶贫大力提升贫困户收入。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督促保障政策落实,推动建立低保与扶贫政策衔接,健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长效机制。2016年以来,全省共实施各类帮扶项目819.4万个,其中帮扶到户产业项目48.7万个,带动贫困户21.9万户、78.3万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种养特色产业的项目29.7万个,带动贫困户18.4万户、67.7万人;通过发展旅游、电商、光伏等入股固定分红的资产性收益项目9.4万个,带动贫困户7.2万户、25万人。全省累计转移就业、就近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25.7万人。

  (三)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省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为我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2016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各级投入“银政保”达4.5亿元,受惠经营主体3200家,贷款金额22亿多元。2017年,省财政安排3.3亿支持我省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3805家、4.5万家、1.53万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159.8万人,多种形式带动农户450万户。

  六、完善农业保障体系,提升农业改革的支撑能力

  (一)加强农村人才队伍保障。一是积极组织实施“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项目,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掌握核心技术、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二是加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支持华南农业大学设立11个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招收农业博士后30人左右。支持省农科院、肇庆大华农、云浮温氏集团等12家科研院校、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支持江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8家单位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三是运用职称杠杆,开发农林科技人才。落实农业专技人员职称评审优惠政策,对长期在野外作业的、在县(不含市辖区)属及以下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实行免考。2016年起,免除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硬性要求。2011年至今,全省累计评选出农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83名,林业高级工程师461名,海洋渔业高级工程师94名。四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活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万人、现代青年农场主1000人,评选了100名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依托职业培训机构、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落实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

  (二)加强农业改革的资金保障。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组建了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政银保”“投贷补”等金融支农创新和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以及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累计发放贷款8.35亿元。省财政出资100亿元组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400亿元,建立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

  (三)加强政策法规保障。我省先后制定了《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方案》《广东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组建方案》等文件,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感谢您积极建言谋策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广东省农业厅

2018年6月11日

  (联系人及电话:江柏毅,020-372882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