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平台 > 政协提案

关于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150418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关于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150418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黄康景委员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出了第20150418号提案《关于定期公布我省农田耕地土壤污染数据,构筑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网络的提案》。我厅经深入调研并与委员沟通,会省法制办、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办理答复。主要情况如下:
   近些年来,我国“镉米”、“砷毒”、“血铅”等事件呈高发态势,土壤污染形势严峻。耕地土壤污染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和人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战略问题。开展农产品产地污染调查监测,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开展农产品产地污染调查监测,改善产地环境质量。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在我省部分地市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抽查工作。从抽查结果看,我省部分农田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但由于抽查采样密度小,难以全面评价耕地重金属污染现状。2011年初,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我省也出台了相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重点防控区“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提升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健全技术规范”等。《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强化食品安全源头管理,继续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调查和评价,加快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划分工作,实施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分级管理。为了掌握更全面确切的耕地质量状况,国家农业部、财政部于“十二五”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与修复示范。其中,我省共在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等三类重点区域和一般农区采集农产品产地土壤样品5.6万多个。同时,我省在粤北建立了面积达3000亩的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区。目前,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2015年底前,我省将完成农业部3000亩修复示范任务,可为日后在整个区域内全面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建设积累经验。此外,根据农业部的部署要求,为了更好地掌握广东种植业污染物的流失情况,2008年以来,我省农业部门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布设了多个地表径流监测点,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的农田养分径流流失情况进行了连续6年的定位监测,为摸清我省主要种植制度下氮、磷等主要污染物径流流失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主控因素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为今后指导农业生产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推进“三品”生产。我省把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简称为“三品”)生产作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到2014年底,全省有效期内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数1701个,面积约450万亩,产品数量达1905个;共建绿色食品企业(基地)350家,面积237万亩,产品数量达730个;有机农产品数量已达55个。“三品”生产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和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所改善,产地农药、化肥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农药、化肥流失现象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面源污染。
    (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食品安全意识。2009年7月,我省制定了《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粤府令〔2009〕第137号),对食用农产品的管理体制、标识的要求、标识的使用与管理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我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食品安全“四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厂、进校园)等活动,深入开展面向基层、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现场宣传咨询,在主流媒体黄金时段播放公益广告,派发宣传资料,举办知识竞赛等,广泛普及和传播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提高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建设。2015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印发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发改农经〔2015〕110号),提出了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的治理区域、技术路线和主要建设内容,其中明确了广东建设复合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区的分项任务。省政府将“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列为2015年重点工作。我省将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相关技术规程与产品,得出行之有效且具有成本和时效优势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最佳方法与模式,形成系统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诊断技术与标准体系,为全面开展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工作进行试验示范;集成工程、农艺和生物措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基本建成4个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区,研究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修复、治理等关键技术,示范区面积达10万亩。对我省工矿企业周边、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三类重点区域和一般农区,建立严格的农产品产地安全保护和污染修复制度,加强产地污染防控和污染区修复,控制城市和工业“三废”污染源,切断污染物进入农业生产环节的链条,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生态安全。
   (二)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试点在行政村一级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负责巡查并及时向农业部门报告农产品生产基地、场所及农业投入品使用等情况,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加快现有农业体制、机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法规、政策及相关技术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生态农业相关法规、政策及相关技术体系评价指标中,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快启动省农业质量安全检测平台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增加检测仪器设备,充实镇级监管力量,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检测技术装备,推进检验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检测水平和快速检测能力。加大“三品一标”认定力度和品牌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制度和标准认证认可制度,对获得有机认证、绿色认证、无公害认证或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覆盖率,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完善与延伸。
   (三)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产品生产主体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台账,执行农产品生产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农产品自检(自行检测或委托检测)等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用农产品可溯源制度,严格执法监管,切实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整合农产品生产档案、包装标识、索票索证、销售记录等信息,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提高监管效能。
      
 
                                  广东省农业厅
                                2015年6月18日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十一届三次会议20150418号提案

       题:     关于定期公布我省农田耕地土壤污染数据,构筑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网络的提案

主办单位: 广东省农业厅

会办单位: 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政府法制办

    词: 

提案形式:     

       明: ( )

第一提案人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黄康景

    容:

   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就是国家走向强盛,老百姓的生活大大改善。现在的全省各地,交通发达,物品充足,文化多元,治安稳定,群众幸福感可以说很强。但是,“外忧”没有,“内患”有,就是吃的问题。可以说,现在老百姓最忧虑的问题就是食品安全的问题了。因为这紧紧关系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虽然各级政府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远远不够。现在的情况是,一下子把人毒死的食品很少,但慢慢把人毒病、毒死的食品无处不在,真正绝对安全的食品不多。我们每天吃的大米从哪里来,青菜从哪里来?我们只知道从市场来,不知道它从哪里流到市场,不知道它是哪块地种出来的。当然,更不知道种出农作物的这块地,污染有多么的严重,种出来的东西有多么的毒。可以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风险

   2014年,国家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报告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特别是广大农村,环保意识还跟不上,土地污染相当严重,农民自己还没有多少意识,实际上光靠他们自己,也无法解决问题。或者就算是知道土地有污染,他们也不可能离开这个赖以生存的地方,也只能继续在这块地上耕耘。生产的农作物,自己吃,也出售。往往是得了一些所谓的“怪病”,或者是不治之症,就引起恐慌。

   土壤污染具有地域局限性的特点,污染在哪里,就会扎根在哪里,通过农作物,把污染从田间地头运到餐桌上。这个特点让土壤污染变得非常隐蔽,人甚至吃了好几年污染土壤上产出的食物之后都不会被发现。大气和水都有很强的自净能力,但是土壤污染没有自净功能,或者自净功能非常弱,它反而聚集功能相当强。一个污染源进入土壤它往往是几十年都在这里,如果不治理,甚至上百年、上千年它都不降解。在这个过程中,它还会不断吸纳、聚集新的污染源。

   现在各级政府特别重视看得见的污染,比如各地空气质量数据,水污染数据,一查就可以知道。甚至出现雾霾,可以提前预报。治理的力度也非常大,因为容易出政绩,所谓的蓝天白云容易获得上级和老百姓的认同。但是土地污染做不到,因为土壤修复治理的难度、成本和周期要远远的超过大气和地表水。有些地方可能担心影响当地农产品的销售,甚至还刻意遮掩土地污染的事实。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人民的健康更重要。当前,通过进一步加大防治土壤污染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办    法:

  1、建议对全省各地农田受污染情况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详细的摸底调查,得出较为准确的数据。并根据情况的发展,参照空气污染、水污染数据发布办法,定期公布我省农田耕地土壤污染数据。

   2、建议各级政府,都要将土壤污染预防和防治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重点落实治理,不能多说少做,甚至不做。除了要重典、重拳落在问题企业身上外,还要严厉地追究相关监管者的责任,要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国土、农业、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和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省的粮食和其他食用农产品安全。

   3、加大对《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的执法力度,完善食用农产品可溯源制度,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们要吃的每样食品来自哪里,可不可靠,从而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将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上升为法律,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尽快出台《广东省食用农产品管理条例》,依法进一步保障我省食用农产品安全。

 

 

 

 

 

Baidu
map